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市水质保护调查

2014-09-24 13:32杨万新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4期

杨万新

摘要: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为完成“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历史使命,确立“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加快生态修复,强化污染治理,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开发,以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和旅游业。从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的角度,介绍了丹江口市水质保护工作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保护;生态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400730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加坝扩容后,沿线挖渠引水,经唐白河流域,过江淮分水岭,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跨越淮河、黄河、海河流域,自流到北京、天津,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沿线44个城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担负着生态建设、保护水源的重大使命。近年来,该市确立“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建设优质核心水源区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为完成“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历史使命做出了不懈努力。

1水质保护工作现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蓄水后,水库总面积的一半将在丹江口市境内。为了保护库区水质,该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发展绿色、低碳、生态、节能环保等生态经济,强化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

(1)加快生态修复,强化污染治理力度。采取积极措施开展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综合整治、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库周绿化带建设。截止2013年底,森林面积由184.6万亩增加到31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284.7万立方米增加到52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39.3%上升到51%。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对现有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及“关、停、并、转、迁”的多种管理方式,先后关停污染企业47家,关闭污染源120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3平方公里,否决污染项目上百个。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积极打造汉江两岸百里绿色长廊和库区生态示范区,着力建设绿色有机茶基地、库区柑橘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力争把丹江口库区建成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和有机农业品牌重点示范区,使绿色有机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

(3)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该市把循环经济作为科学发展的重大特色,重点实施百亿产业、百亿园区、百里工业走廊“三百亿”工程,即:培育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冶金、农产品加工3个“百亿产业”和水资源利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3个“五十亿产业”,建设水都工业园、六里坪工业园、丁家营工业园3个“百亿园区”,打造以江南公路沿线、城区东环路为主轴的“百里工业走廊”。

(4)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武当山、源头水”两张世界级旅游名片,发挥山水一体特色,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努力把丹江口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5)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减轻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借助移民内安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在2010年11月底顺利完成近4万名外迁移民任务后,到2012年9月,该市又圆满完成5.5万余人市内安置任务,调整治理移民生产安置用地62951亩。

(6)强化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开展“五城联创”活动。按照清洁城市面貌,清洗脏乱区域,清理违章建筑等“三清”措施,大力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强化水源区市民生态文明意识。

2水质保护工作面临的压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对丹江口市的自然、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环境综合治理面临重大压力。

(1)生态治理任务艰巨。由于修建丹江口水库等因素,目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646平方公里,占全市版图面积的52.7%,特别是江北植被较差,现有70万亩石漠化山地,森林覆盖率只有20%。

(2)库区经济现状落后。丹江口市集山区、老区、贫困区、库区于一体,库区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和发展生产困难,群众生活贫困。特别是1990年长江委进行库区实物指标调查和国务院下发“停建令”,库区群众坐等搬迁,错失了发展最好最快的机遇期。目前,全市贫困人口存量达12.9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28.07%,属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市。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丹江口水库两次建设工程,淹没大量的农田水利、广播通讯、文教卫生、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造成库区封闭落后。

(4)库区经济受损严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丹江口市土地108平方公里,涉及14个乡镇办事处。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的基础条件再次降低,农民稳定致富的难度加大。

(5)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一是可耕地减少,为追求更大产出效益,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原因。据2010年统计数字表明,全市氮、磷、钾肥及复合肥使用总量为78956吨,据有关部门估算,约20%的化肥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汉江。二是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加重面源污染程度。因淹没失地的农民为了生产生活只有寻求畜禽养殖。三是水产养殖规模扩张,水体污染源扩散。全市淡水养鱼面积达25万亩以上,产量达到5000万公斤,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有关数据分析,每养殖1吨鱼,排入环境中的氮、磷分别为146.4公斤和31.7公斤。

(6)科技服务水平较低。作为水产业的管理机构——市水产局,严重缺乏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加上从事水产业的养殖经营户受防范意识不强、经营理念缺乏,经营水平低等多重因素影响,使整个水产业的科技含量低于该市其它行业水平。

(7)库区执法管理压力重重。从2011年依法拆除的泗河违法土坝来看,拦汊筑坝案例大多地处偏僻山区,存在巡查、调查取证、查处、执法四大难。

3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加大库区优惠政策的争取扶持力度。一是争取丹江口库区生态补偿政策。建议制定丹江口库区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明确保护级别、标准,划定陆域、水面保护距离和面积,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建立生态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形成上下游之间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机制。二是拓展丹江口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向上级争取将丹江口库区整体纳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三是争取国家财政、税收、交通、环保等各方面优惠政策,支持水源区水资源保护。

(2)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繁荣和谐新库区。坚持战略性调整与适应性调整相结合,坚持总量与质量并重,不断推动库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二是继续引导移民发展特色种植业、林果业、生态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培育绿色品牌。三是继续加大退耕还林政策落实力度,加强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四是加大库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生态旅游港、游客集散中心、景区景点、旅游公路、通讯、电力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以及与旅游相配套的服务业发展。

(3)加强库区环境监管能力及应急能力硬软件建设。据了解,丹江口市现有监测、监察能力与库区水源地环境保护的高标准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库区环境监管基础设施、监测仪器及监测、监察手段、监测队伍能力、监测点位(断面)设置等均不能满足库区水质长期保护需要,不具备突发污染事故下的快速反应能力。

(4)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和多形式人才引进,缓解管理难题。在目前大的管理体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要加强对现有库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绿色农业发展、环保、渔业等围绕库区水质保护管理方面的懂理论、会实践的工作骨干;聘请专家、学者以咨询、讲座、项目研究、示范建设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和产业经营人员的水质保护意识和能力。

(5)加大对口支援的争取力度。据不完全调查了解,目前该市已经于北京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商调水大计,共叙深厚友谊。今后要争取制订更多的对口支援的规划和项目,建立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对口协作机制,争取重点受水区对该市对口支援,最终实现“南北两利,南北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正才,王家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研究[J].南水北调水利科技,2005,(04).

[2]鄂一民,梅洁.汉水大移民(上部)[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6):402405,410416.

[3]吴海峰.生态城市带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5729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