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慧
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金融界对银行风险管理中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为此,将财务危机预警理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应用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并通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及管理现状,提出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4010901
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银行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在提供各种金融产品的同时,也承担着各种风险。罗伯特教授就曾经指出“资金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理论的三大支柱。”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是尤为的重要,并且已成为银行稳定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我国由于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债券与金融资产的比例很低,因此企业的负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银行贷款,一旦企业破产,银行将首当其冲,其信贷资产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2)研究意义。任何风险的产生或突发都会经历一个蕴藏、生成、显现和作用的过程。如果各种风险因素日积月累并且得不到解决,就会使企业面临破产与倒闭的风险。由于危机都会有一个逐步显现、爆发的过程,因此其发生具有一定的先兆性和可预测性。无论是企业还是作为企业债权人的银行为了防范危机的发生,都有必要建立完善危机预警机制。针对银行信贷资金价值的实现依靠于信贷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并且企业的财务数据反映了其经营活动的价值。因此,作为企业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先兆,这样就可以对其信贷资产及时进行贷后管理,以避免或减少损失。
2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财务危机预警理论
2.1财务危机概念的界定
2.1.1财务危机
关于财务危机的概念,国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财务危机不能仅狭义的界定为企业破产,还应包括债券到期不履行,银行透支以及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等。英国学家认为财务危机公司是指经历破产、无力偿还债务或者为了债权人的利益已经进行清算的公司。
我国学者对财务危机的概念界定也有不少研究,张后奇将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定义为一个时期概念,有开端和终止,财务危机包括从财务危机出现的那一时点起至公司破产的整个过程,但是上市公司出现的财务危机有不同的严重程度之分,因此判别公司是否发生财务危机就以公司是否亏损作为的主要标志。高民杰将多数学者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认为常见的财务危机可以定义如下:(1)净值为负、现金流量为负、当年的营运资金为负、破产前三年有整的营运损失、负的净利、负的保留盈余;(2)当前的现金流不足以支付目前的债务;(3)公司的资产不足以支付当前与未来的债务;(4)违约公司,既没有能力按期偿付债务本金和利息的公司;(5)正在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
2.1.2财务危机预警
所谓预警,顾名思义,就是提前报警的意思。财务危机预警,狭义理论上讲,就是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设置一些比较敏感的财务指标,通过对这些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的变化,以便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可能或即将发生的财务风险发出预警的信号,不仅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而且作为企业债权人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预警系统做出有效预测,以帮助作出贷款决策并进行贷后风险控制。
2.2信贷管理中财务危机范畴的界定
上文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财务危机概念界定的不同观点,但是不论基于何种定义,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陷入财务危机的信贷企业对银行的信贷资产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然而,由于其利益地位的特殊性,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在看待企业的财务危机方面,既不同于企业的经营者也不同于一般的权益投资者,而是有其特殊的视角,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者所看重的信贷企业的财务状况,一方面是对其盈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对偿还债务的能力。皮特认为“从历史上看,银行倾向于向企业发放短期贷款,用于流动资金的非固定性补充”,这在贷款本息收回的可能性上,短期贷款的风险要远低于中长期贷款。这就表明了商业银行对贷款本息收回的重视程度。
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中财务危机范畴,可以解释为企业履行偿还银行本息的义务时的受阻状态,即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经营不善,现金流量低,资产的流动性差,无法按时偿还本金。
3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运用只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环节,要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还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方法。
3.1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强化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意识,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时,要有风险意识,及时进行预警分析。要求商业银行将贷款程序的三个阶段(贷前推销调查、贷时评估审查、贷后监督检查)分别交由不同的岗位来完成,并相应的承担由各个环节工作出现问题而带来的风险责任。加强银行的信贷内控机制,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信息披露体系,降低信息不对称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信贷风险的可能性;二是进一步完善信贷内控机制,要加强对违章责任的约束惩罚,严格执行信贷的规章制度;三是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不仅能够对企业进行微观分析,而且能对外部市场和经济环境进行宏观分析。
3.2建立可靠的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信息优势与人的管理相结合,以确保管理有效和决策准确的信息技术系统。可包括客户信息监测系统,环境监测信息系统。
客户信息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的是财务信息、账户信息以及与客户相关的其他非财务信息。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信息、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信息以及同业竞争市场的信息。
然而银行往往难以完全掌握上述的信息,此时同业间的沟通就显得很重要,同业之间应该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或降低存在道德风险的客户利用银行同业间的竞争骗取银行信贷资金现象的发生。
3.3引进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技术
通过借鉴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技术,争取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以改变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处理滞后性的现状,提高风险判别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逐步实现风险的量化管理。国际上先进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著名的有VAR方法。VAR在险价值测量方法是一种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来评价风险的方法,就是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对金融范围内的参与者在给定的时间区间内的最大期望损失。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仍达不到使用VAR方法的条件,但是商业银行可以借鉴此方法的经验,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实践提高风险度量水平,以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的控制管理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3.4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
银行体系是存在于整个经济环境体系下的,银行机制的顺利运行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监管与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建立的比较晚,因此这个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保证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加速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监管当局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合规性监管和机构风险的监管。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对银行风险的管理运行也有重要影响。政府要积极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培育社会信用意识,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全社会讲信守信的风气。
参考文献
[1]吴世农,卢贤义著.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6).
[2]张后奇.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Z].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三期课题报告,2008,(10).
[3]张玲.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差别模型[M].北京:数量经济出版社,2000,(3).
[4]庞素琳.不完全信息下银行信贷风险决策机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8).
[5]周敏,王新宇.基于模糊优选和神经网络的企业财务危机预带仁[J].管理科学学报,2002,(6).
[6]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M].北京:会计研究出版社,1999,(4).
[7]黄岩,李元旭.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测实证研究[M].北京:理论系统出版社,2010,(10).
[8]郑茂.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3,(10).
[9]张友堂.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刘中华.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与完善[J].上海金融,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