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2014-09-24 13:20王娟娟何莉玲
声屏世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音乐节目听众广播

□王娟娟 何莉玲

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王娟娟 何莉玲

一个是听觉的艺术,一个是听觉的媒体,音乐与广播在特征属性上的不谋而合,使得音乐节目自广播诞生之日起,便成为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广播音乐节目是否还有着往日的优势,是否能保持昔日风采?未来广播音乐节目将如何生产与发展?

回首上世纪90年代初,那些广播音乐节目之所以受欢迎,很大程度是听众几乎没听过那么新颖、活泼的节目,加上当时音乐信息和资源渠道少,广播直播音乐节目就成了听众欣赏音乐和获取音乐信息的主要渠道。90年代末,广播逐渐面临着技术、功能更现代、影响更广泛的现代传播媒体的严峻挑战。比如高保真音响进入家庭、汽车搭载CD等等,坐在家中、行在路上,听众便可自由选择欣赏自己喜爱且音质一流的音乐。新媒体时代,网上音乐更犹如一个通向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受众可以更快、更主动、更直接、成本更低廉地欣赏世界各地的音乐,或唱片公司刚出炉的音乐制品的在线下载。

近些年,大量可随身携带的智能化收听终端的涌现为实现真正意义上针对个人口味、点对点的个性化节目播放打下了牢固的硬件基础。权威广播媒体调查研究公司赛立信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30%的听众更喜爱使用便携式收听设备,如手机、MP3/4、PDA、笔记本电脑等。基于这些智能化的收听终端,通过特定的数字算法就可以判断用户在播放时的操作行为,为用户推荐他可能感兴趣的曲目。如某网络电台的用户全天24小时可随意随机选择收听,在收听过程中,用户可以将不喜欢的歌曲点击“丢弃”标记投入垃圾桶,也可以将喜欢的歌曲点上“红心”以示喜爱。网络后台系统会根据用户的选择,不断模仿和学习用户的音乐偏好并推测出用户潜在的音乐偏好,算出用户真正想听的,为用户推荐播放更符合其口味的音乐。用户登录电台时就可以自动收听到自己喜欢听的曲目,而不必换台查找音乐,完全满足了用户模糊化、个性化的收听口味,真正打造了用户个人专属的“私人电台”,实现了对听众点对点的主动推广。

新媒体能够提供给受众的海量信息、自由选择权、零损失的收听音质,都是传统广播音乐节目所不能提供或者不能完全提供的。在新媒体所具备的传播音乐的巨大潜力和日益显现的优势下,原先作为音乐传播的最佳载体之一的广播音乐节目的生存空间遭遇前所未有的逼迫。广播音乐节目要想在这场新旧媒体竞争中坚守阵地,并寻求更良好的发展环境,该如何转型?笔者认为:一是技术方面的“新媒体化”,即通过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达成硬件设施的提升,这有赖于整个广播产业的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二是内容方面的革新,充分发掘广播音乐节目独特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以及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和独特的魅力,这是广播音乐节目走出困境、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做深度整合的音乐节目

原TOM集团行政总裁王兟曾从市场的角度提出“部分价值大于整体”(part value is bigger than the whole)的论断,认为“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未必有时间完整地欣赏一部电影或者一盘专辑,要的可能只是片断而已。”“数字时代 ‘信息太多、时间太少’,新科技之所以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仅在于它能够延伸人类感官功能,优化生活体验。消费者关心的是使用经验的改善,而不是科技的更新。”因此,“内容的筛选和整合才是致胜关键。”

这给广播音乐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广播音乐节目除了依靠建立独特的音乐解读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成功整合音乐信息而获得影响力。

如今市面上流行各式各样的音乐新载体,便携式MP3/4播放器、音乐手机等,虽然外形小巧,但容量巨大,而且不少款型还附带插槽可以随时添加储存卡扩充容量。一般而言,一首歌曲mp3格式大小仅为2-4M,而rm、wma格式所占空间更小。因此,这些小巧轻便的新音乐播放工具所能容纳的音乐数量是数以万计。那么,在巨量的音乐信息面前,如何保证音乐享用的有效性与满意度就成为听众着重关心的问题。

对广播媒体而言,很多的音乐信息是零散的、孤立的、潜在的,通过对海量的音乐信息进行有序化、专业化的整理、筛选和解释,以大众化的形式将音乐重新梳理、编排传送给听众,这样就通过对音乐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扩大了音乐节目的广度和深度。如通常可用音乐特辑或音乐排行榜等方式将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转化为节目中的亮点,江西音乐广播就曾经推出《声音记忆》《1034音乐家》《光阴故事》等系列音乐主题节目以及坚持播出十余年的音乐排行榜节目《音乐先锋榜》等等。这些经过深度整合的音乐节目质量相对较高,同时通过这些节目听众获取音乐信息的费力程度也较低,这种深度整合的音乐节目会比新媒体所能提供的海量的音乐更能获得听众的青睐。

用有观点的音乐节目吸引听众

现代社会随着媒体的发展和信息渠道的增多,很多人会通过网络接收音乐信息,下载各式各样的音乐,还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跨地域点击全国各地电台的音乐节目。用户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在线聆听或下载,甚至还能建立独具个性的无线手机音乐播放的数据库,真正成为“我的电台”。因此在媒体迅猛发展的情形下,广播早已不是听众获取音乐资料的最佳途径和来源,逐渐成熟的听众已不再单纯满足于传播性的信息,传统的罗列歌曲、报歌名、介绍歌曲背景的简单串连方式都难以满足他们更高的审美要求。因此,提供有观点的音乐节目就成为广播音乐节目对新媒体时代海量音乐信息冲击的有力回击。广播音乐节目不仅要将各类音乐展现给听众,同时更要将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传递给听众。

在有观点的音乐节目的提供过程中,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就成为其实现的关键。广播音乐节目的实质,其实即是主持人对音乐信息进行解读理解之后,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制作成节目向听众进行传播。这一过程就是主持人实现其从解码者到编码者身份转换的过程,也是音乐从被解释到再创造意义的过程。

因此,音乐节目主持人对音乐独特的解读方式成为节目脱颖而出的关键,只有具备了独特的解读方式才能保证音乐节目的独特品质,才能使节目不被湮没于众多音乐信息之中。

以江西音乐广播为例,该频率开播以来有众多突显其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诠释的精品音乐节目,如早期的《金唱盘》《音乐牧场》《真情岁月》等,到近些年的 《1034音乐家》《音乐先锋榜》《爱现场》等。这些音乐节目已经超越了单纯播放流行音乐的范畴,而且形成了一种极具主持人个性特征和创意的音乐节目形式,使得话筒前的播音成为一种人生和情感的体验,成为本地极具广泛影响力的音乐节目,同时这些节目的主持人也成为江西音乐广播的核心竞争力。

共同经验的塑造通过共享音乐来实现

新媒体所带来的海量信息的涌入使得过滤成为必要手段,通过缩小化的方式来避免超载。新的传播工具的日益进步,赋予人们更多的传播自由,赋予人们过滤、祛除他们不想要的信息的权力。于是,由于选择越来越多,个人对内容的掌控激增,量身定制的力量变强,每个人会趁机撷取他们最喜爱的事物、最认同的看法。但是,社会的和谐发展、民众的和谐相处,需要大部分公民拥有一定程度的共同经验。因为这些共同经验,特别是由媒体所塑造的共同经验,提供了某种社会粘性,于是,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就必然要承担起塑造共同经验这一重任。尽管音乐在更多意义上是个人欣赏性的,但是,作为广播媒体的重要节目形式,音乐节目也应尽力去促使共同经验的传播与实现,这主要依靠对音乐的共享而达成。

首先要强调“互动”。随着新媒体技术日益进步,听众参与互动的方式也更加多样,除了传统的听众来信、热线电话、手机短信,还有现在的微博、微信等多种手段。这样,在节目中每一个人都有关注和参与的权利,而大家的参与恰恰说明了听众对节目的关注度和认知度。“互动”正是广播最传统、最独特、最具不可替代性的优势。如江西音乐广播不仅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还开通了主持人个人微博及节目微信平台等,较大程度地开辟节目与听众的互动渠道,整合新媒体优势为我所用。

其次,营造“社区”氛围。这里的“社区”主要是指听众与听众、听众与主持人、听众与节目制作人员之间一个相互交流与联系的制度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参与者定期沟通彼此的信息及认知,认识朋友和建立关系,这对于强化节目与听众的关系,营造归属感大有裨益。江西音乐广播的现场音乐秀节目《爱现场》就是通过成立听友俱乐部及定期组织听众举办现场音乐演唱或欣赏活动,大大增强了该节目的粘合力。

第三,采用大众化表述获取广泛认同。共同经验主要依靠绝大多数听众的认同来实现。那么,对于音乐节目而言,要得到最大范围、最多数量的音乐爱好者认同,就必然要凭借大众化的传播方式。无论是通俗音乐还是严肃的古典音乐,无论是中国音乐还是外国音乐,广播音乐节目在以多品种、多风格、多元素的音乐来适应多层次听众不同需求的同时,还需要提供对音乐通俗的、大众的表述方式。尽管音乐节目要具备个性化的特征,但是这种个性必须基于听众可接受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片面地去追求曲高和寡。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表述方式上注意“度”的把握,通俗和庸俗往往仅一步之遥。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的强势进攻下,在对听众市场的争夺和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中,广播音乐节目必须在内容上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与不可替代性,准确把握自身特色,提供深度整合、独具观点及可共享的音乐节目,方能突破困境找到出路。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曾 鸣

猜你喜欢
音乐节目听众广播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创新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的路径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音乐节目内容的转变与融合
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广播音乐节目的样式分析以及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