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诗岳
2014年5月,“2013-2014走进大剧院——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将以“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公益演出季”的形式,首次登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舞台,并在上海大剧院为广大爱乐者带来维塔利·比萨连科和埃玛纽埃尔·塞松的演出。这两场音乐会将分别以大剧场八十元、中剧场六十元的公益票价进行售票。
以上海城市为依托并以春天这一季节为寄托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它不仅是上海音乐文化的标志,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新中国音乐五十多年发展的厚重步履与历史文脉。“上海之春”的创办初衷即是给音乐新人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意在通过这个舞台向大众推出更多的新人新作。此次参加“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公益演出季”版块的两位演奏家,都是各自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
值得一提的是,“2013-2014走进大剧院——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本身就是一次以“普及古典音乐,推广剧院文化”为举办宗旨的公益活动,而“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公益演出季”也是登上“上海之春”舞台的第一个由企业发起的公益活动版块。因此,该公益活动版块也将以公益性为特色、普及推广古典音乐和让爱乐者受惠为最终目的。
普及古典音乐,陶冶艺术情操
观历史长河,伟人与古典音乐之间的故事屡见不鲜。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是一位十足的音乐爱好者,在他看来,没有音乐的生命就是一个错误。另一位来自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称赞音乐是“帝王式的艺术”。物理大家爱因斯坦也与古典音乐颇有渊源,他不仅热爱古典音乐,还会弹钢琴,小提琴的演奏技艺也堪称一绝。爱因斯坦曾经表示,早年的音乐教育对自己影响深远,没有音乐自己或将一事无成,他的许多新发现的灵感都受到了音乐的影响。
坊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听”古典音乐,其品质将更优良。这一说法的真实性尚待考证,但从中也不难看出人们对古典音乐积极作用的认可。由于古典音乐的作曲家在作曲时,往往经过深思熟虑,讲究音乐的理性逻辑,所以在众多的音乐类型中,结构严谨的古典音乐常被奉为经典。
古典音乐含蓄意深,催人奋进,一首好的古典音乐就如同一本名著,是作曲家对自己某段人生最直白的表述,是演奏者心声的表达。读名著尚能提高个人修养,听古典音乐何尝不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方式呢?
虽然人们对古典音乐在提升个人艺术修养、培养气质方面有着清楚的认识,但是古典音乐在国内的普及推广现状并不乐观。在古典音乐传入中国的四百多年间,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其普及推广难成气候。
在《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中有这样一句话:“古典音乐不是老古董,不是装饰品,不是奢侈品,没那么高不可攀,也不必附庸风雅。艺术本身就是为了质疑时尚的繁文缛节而生。”事实上,由于古典音乐会总是与高昂的票价相伴出现,因此对于国内的大部分人来说,古典音乐确实被打上了“奢侈品”的标签,这也让不少人与走进剧院听聆听古典音乐挥手作别。
此次“上海之春——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公益演出季”的举办,旨在“普及”二字。仅通过几场音乐会就培养一大批古典音乐爱好者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主办者更希望通过推出这两场票价亲民的音乐会,吸引更多普通观众前往剧院欣赏古典音乐这一高雅艺术,消除以往人们对古典音乐“阳春白雪”的误解。同时,主办者也由衷希望以音乐会的形式,向首次接触古典音乐的人介绍这一音乐类型,传播古典音乐文化,增长音乐见识,感受音乐独特的语言魅力,让聆听古典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提升观众内在的艺术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满足观众对“低票价,高品质”音乐会的需求
参加现场音乐会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听唱片等方式所无法体验到的。现场即视即听之感,不容快进,需要沉下心体会,而非快餐式的浮躁。演奏家现场演绎时的投入,他们在细节上的一举一动,都向观众展现出最真实、最真挚的表演,带领观众投入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之中。观众在聆听过程的专心欣赏以及演出结束时报以的掌声,都是对演奏家最重要的回馈。这些正是现场音乐会的魅力所在。
当人们不为物质所扰,就会开始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去听一场音乐会”这样的想法越来越普遍。最近几年,各式各样的音乐会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以公益为名的演出。但在此类演出中,很多时候公益没能真正落到实处,或是受惠面太窄,或是在降低票价的同时也降低了演出水准,商业利益远架于公益之上。
本次“上海之春——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公益演出季”版块将公益二字进行到底。在售票方面,不是分拨出少量门票进行低价优惠活动,而是以全场统一的公益票价进行售票,最大范围惠民利民。这样的价格,对于爱乐者来说也是一大福音,乐迷无需在昂贵的票价前踌躇,从而能够近距离欣赏大师们的演奏。与低票价相对应的,是高品质的音乐会。本次应邀前来的,均是受到国际乐坛认可的演奏大师,演出曲目的挑选也都经过深思熟虑。
5月3日晚,二十七岁的维塔利·比萨连科为观众献上贝多芬、拉赫玛尼诺夫、肖邦和普罗科菲耶夫的经典作品。这位俄罗斯的帅小伙曾在2008年摘得第八届弗兰兹·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金奖,富有激情的演释总能让听众欲罢不能。
四天之后的5月7日晚,巴黎国家歌剧院首席竖琴家,被称为“顽童”的埃玛纽埃尔·塞松为爱乐者们展现竖琴的美妙之声,演奏曲目包括《法国组曲第三号》《浪漫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主题幻想曲、《即兴曲》等多首竖琴名曲。最让人期待的当属演出终曲——由“顽童”本人改编后的《卡门》,相信不一样的版本将为听众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这颗在竖琴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在2004年至2009年间,先后在三大国际音乐比赛中有所斩获,同时,他也是首位先后在此三大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的竖琴家。
为音乐教育事业助力
音乐是一门古老而悠远的人文艺术,它在表达人类情感的同时,对想象力的提升以及美育、德育的培养也有所帮助。在聆听古典音乐时,听众以自己的感知为基础,对听到的乐章进行情景想象,这就是一次想象力的培养。人们常说,对一曲音乐来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奏家是二度创作,那么对于乐曲来说,聆听者就是第三度创作。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每个人对艺术的欣赏都不尽相同。再者,古典音乐一直以高雅艺术为世人所称颂,美妙的乐章、赏心悦目的演奏对美育的培养不用多说,其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对艺术修养的提高以及对于德育的培养都多有裨益。
另外,音乐不是以一个个体独立存在,与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各类文化活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典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是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与学习,从中体会不同的人文底蕴。
近年来,各大高校愈发重视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校园内各种音乐类活动越来越多。“高雅艺术进校园”等音乐活动的举办也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关注,并且受到了高度评价。
此次“上海之春——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公益演出季”版块,不仅为大众献上两场精彩的音乐会,维塔利·比萨连科、埃玛纽埃尔·塞松还将携手左军、黄蒙拉等演奏家,在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推出多场大师班活动。大师们将走进校园,通过演教结合的形式,为音乐学子们讲解演奏技巧,近距离与爱乐者们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