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湛
《为世界定音律——关于巴赫的小说》
(Die Stimmung der Welt, Der Bach-Roman)作者:约勒(Jens Johler)
德国Alexander Verlag出版社,2013年出版
十八世纪的一个三月,在五十岁生日的前几天,塞巴斯蒂安·巴赫上路了。他的目标是:找出一种完美的音乐规则,它将把天空与大地的一切声响和谐统一。最终,巴赫的旅行方向指向了北德城市吕贝克,他在那里认识了管风琴师沃克梅斯特(Andreas Werckmeister),从而了解到了世界上还有一种近乎完美的“平均律”的存在。在这样的音律里,有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你可以毫无阻碍地将任一大调或小调演奏出来。可是,它也并非完全没有代价:每一个音都产生了一点点细微的“平均化微调”,换句话说,一切都是在小小的掩饰之下才呈现完美的样子的。这么说来,音乐的完美难道需要依赖人工的“造假”吗?巴赫这么思索:世间的每一个人,乃至大自然,并非先天完美,不都需要小小的微调吗?书中写道,即便当巴赫完成了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心底最深层的质疑始终未曾消失——“我的音乐还是百分百自然世界的产物吗?”对此,作者约勒表示:“巴赫的生平一直都只是干巴巴的史料记载,但这恰好提供给了小说作者足够弹性的发挥空间。事实有时是枷锁,有时却是灵感源泉。但我也不能彻底抛开史料,否则小说只会变成漫无目的的‘扯犊子’。”这本书让巴赫的生平第一次那么鲜活。
《谢尔盖·库塞维茨基和他的时代》
(Sergei Koussevitzky and His Epoch)作者:卢里耶(Arthur Lourie)
Rogers Press出版社,2007年出版
《谢尔盖·库塞维茨基和他的时代》其实是一本老书,但是Rogers出版社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应该在2007年将其再版。原因是什么呢?出版社说:“二十世纪早期的音乐史资料现在太昂贵了,而且难以买到,我们的再版能相对完整地保持其最初的面貌(文本和插图),同时让价格易于接受。”
对我而言,该传记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传奇指挥家库塞维茨基本身。库塞维茨基1874年出生,是以低音提琴家出道的,在柏林演出时引起指挥家尼基什的注意,此后以指挥家身份出现于伦敦、巴黎、维也纳等地。1920年,他出任波士顿交响乐团指挥,达到艺术事业的巅峰。库塞维茨基与作曲家们的密切关系令他成为音乐史上最积极的“作品推手”之一。作者卢里耶自己也是一位俄罗斯作曲家,1917年革命之前一直有作品上演,但后来流亡海外。卢里耶和库塞维茨基相识大约有十五年之久,所以关于库塞维茨基的重要事件他都谙熟于心。他说:“我要写的这本书不是什么评论集或者纪念册,只是一个音乐家对另外一个音乐家最客观的评判。我以同时代人、同行和朋友的三种身份检视他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我们在一条小径上相遇,并凭借各自的力量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小提琴在第一把位上的简单二重奏》(Easy Duos for Violins in First Position)作者:劳洛(Carla Louro)
葡萄牙Arts2Science出版社,2012年出版
西方的音乐类图书,不仅仅在专业性上做到家了,而且对于音乐初学者也体恤备至。这本《小提琴在第一把位上的简单二重奏》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书中共收录了十八首简单的小提琴二重奏,之所以要特定为“第一把位”,是因为部分小提琴初学者可能还不具备娴熟的换把技巧,但作者劳洛认为,这不应该成为他们无法拉出好听曲子的障碍。示范演奏和伴奏的MP3录音,出版商都放在了网上,供练习者免费下载。除了这本之外,同一系列还提供了中提琴和大提琴的二重奏简单练习。本书的优点有不少,比如对于刚入门的新手,有对空弦的介绍和谱号的写法指导;对于上过几堂课的学习者,“该用第几指”这样的标记很齐全,而小提琴乐谱中常见的表情记号及缩略语也被加入了练习中。书末以列表的方式归纳了小提琴在第一把位上所有音的按弦,堪称贴心。不过,我认为所谓“简单二重奏”,最重要的价值还是鼓励小提琴学习者与他人(或虚拟的录音)合作。从学习伊始就提倡“倾听”与“协作”的重要性,无疑对日后理解室内乐和乐队有着深层的、不可小觑的帮助,这一点也许正是国内小提琴教材所忽略的。作者劳洛是里斯本音乐学院的大提琴、钢琴教师,同时也擅长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