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莱比锡指挥学派的光辉

2014-09-24 21:49赵毅敏
音乐爱好者 2014年5期
关键词:莱比锡门德尔松勃拉姆斯

赵毅敏

随着2013年内全套勃拉姆斯交响曲演出的成功,包括在莱比锡的演出、欧洲的巡演和Decca公司全球发行的唱片,意大利指挥家里卡多·夏伊发扬光大莱比锡指挥学派精神的目标已经宣告实现。不管夏伊以后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他都能凭着这段在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任音乐总监的成就扬名立万,载入乐史。

2005年,夏伊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音乐总监的位置上卸任,到德国的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任音乐总监。在临别音乐会上,夏伊指挥了马勒的《第九交响曲》,满怀深情又带着隐隐的不舍,感人至深又平易亲切,马勒的离世之情也成为夏伊离别音乐厅管弦乐团之情,两者不能分开。我在感叹之余,不由得遐想:夏伊已经将人文的关怀和个人朴素的感情发挥到这种程度,从一支世界五大之一的乐团转到另外一支五大之一的乐团,他在莱比锡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呢?他会有什么样的作为呢?他会不会重复在荷兰的套路呢?要是重复,他会不会从此走下坡路呢?

事实上,夏伊以上任莱比锡的第一套音乐会,给了我和所有关心他的人对这些疑问的答案。

2005年9月2日,夏伊以音乐总监的身份指挥莱比锡布商大厦的第一场音乐会,曲目是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年的原始版)、《第二交响曲“赞美颂”》(1840年世界首演版)以及沃尔夫冈·里姆(Wolfgang Rihm)的《变形2》(Verwandlung 2,世界首演)。这是一套扎根莱比锡乐派传统的曲目,既回到莱比锡乐派的源头,又放眼现代。外界对这次演出的反应毁誉参半,赞的一方基本上认为夏伊为乐团带来了新气象,意义非凡;毁的一方多是指夏伊为形式而形式,不如之前的总监或者夏伊自己之前在其他乐团的演释那么感人。但这次演出实况的DVD和CD很快就成为热销的唱片,说明乐迷是非常关心夏伊在莱比锡的动态的。

在随后的乐季音乐会中,夏伊陆续演出了马勒配器版的舒曼全套交响曲、勃拉姆斯的两首钢琴协奏曲(与钢琴家尼尔森·弗雷尔合作)、门德尔松的交响曲以及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圣诞清唱剧》全套《勃兰登堡协奏曲》等等。这些都是莱比锡乐派核心作曲家的核心曲目。将此带到高潮、引起全球关注的是,2010-2011乐季里夏伊将全套贝多芬的交响曲列为乐团乐季演出以及巡演的重点曲目。这次的贝多芬,全世界的乐评几乎一面倒地叫好,早前那些对夏伊怀疑甚至批评的声音,在这一轮贝多芬交响曲的演出中,像是给轻轻地吹走了。到了2012-2013乐季的

勃拉姆斯交响曲计划,这种称赞的声音达到了高潮。夏伊来到莱比锡时,同时兼任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与莱比锡国立歌剧院的总监,因为他在莱比锡取得的成绩,他在布商大厦的任期延长到2015年。2013年10月,夏伊宣布将成为下一届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总监,任期从2017年至2022年,同时辞去莱比锡国立歌剧院总监一职。可莱比锡还是不想夏伊离开,将他在布商大厦的总监合约延长至2020年。

在夏伊就任莱比锡总监后不久,我和乐友老杨聊天时说到“夏依重振了莱比锡指挥学派的光芒”。老杨反驳道:“为什么说重振,莱比锡有衰退过吗?夏依之前的几任乐团音乐总监弗朗兹·康维茨尼(Franz Konwitschny)、瓦克拉夫·纽曼(Václav Neumann)、库特·马苏尔(Kurt Masur)和赫伯特·布隆斯达德(Herbert Blomstedt)难道都是吃素的?他们哪一点不如夏依?重振从何谈起?”谈及这个重振还是发扬,恐怕要从莱比锡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说起。

莱比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就音乐而言,这里是莱比锡音乐学派的中心地,有巴赫纪念馆、巴赫生前工作时间最长的圣托马斯大教堂、德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学院莱比锡门德尔松音乐戏剧学院、欧洲顶尖的音乐厅与乐团布商大厦音乐厅以及管弦乐团,还有以门德尔松为首的一大批作曲家、演奏家、音乐学家以及评论家,这些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莱比锡学派的核心。作曲家门德尔松分别在1835年至1843年和1845年至1847年两度担任布商大厦的总监,不但做到了史上著名的“巴赫复兴”,而且将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带到欧洲顶尖乐团之列,创立了莱比锡门德尔松音乐戏剧学院。巴赫演奏的潮流、莱比锡指挥学派的起源、莱比锡音乐学院学术精神的形成以及后来的发展,统称为莱比锡音乐学派。

莱比锡学派讲究严谨的学术态度,提倡古典主义,尊重作曲家的原意,不随意改动作曲家的乐谱,不随意发挥,风格与以李斯特、瓦格纳等人为首的、将浪漫主义发挥至极点的魏玛学派形成鲜明对比。门德尔松是统治德国指挥舞台的第一位音乐家。著名的评论家哈罗德·勋伯格在《伟大的指挥家》一书中这样描述门德尔松的指挥艺术:“门德尔松的指挥正如他自己的音乐和性格——优雅而精致,从不夸张,客观而平衡。他的性格不算外向,总是避免任何过分之处。”“所有记载都显示他的指挥精确、生动而温和,强调节奏和节制。”门德尔松的指挥将德国、奥地利的音乐本质完美地表现出来,那种扎根于德语文化中精神的成熟和人的成熟通过音乐全然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也意味着其技巧与形式的完美成熟。门德尔松的莱比锡学派精神就是意味着经验与积累,但不守旧。

后来,德国的指挥大师卡尔·穆克(Karl Muck)、理查·施特劳斯、魏因加特纳(Felix Weingartner)将这种简朴但古典的风格传到现代;到了意大利人托斯卡尼尼的手中,他则将之与威尔第的现实主义精神相结合,汇集成二十世纪意大利指挥风格的主流。哈罗德·勋伯格在《伟大的指挥家》中是这样描述的:“托斯卡尼尼跟随前辈指挥诸如穆克、理查·施特劳斯和魏因加特纳的足迹,成为一个高度客观的指挥,并将直译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他的直译主义表现在多方面,完全超出了仅仅是忠实表现乐谱上的音符和作曲家表情记号的层面。”克劳迪奥·阿巴多、里卡多·穆蒂、朱塞佩·西诺波里等后辈意大利指挥家无不受到这种风格的影响。作为比阿巴多晚一辈的指挥和曾经的助手,夏伊自然也是在这种学术环境与气氛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他现在的指挥理念,在他到莱比锡之前业已萌芽和形成。

夏伊到莱比锡之后,将乐团曲目设置的重点放在全面回归莱比锡指挥学派的核心作品上,从门德尔松、舒曼到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比较完整和丰满地诠释了一遍,不但使乐团重拾传统曲目,也赋予了这些作品新的意义。在夏伊之前的布商大厦的总监,也有经常演奏指挥这些曲目,但没有夏伊这么集中和全面,曲目铺排的思路没有那么清晰,目的没有那么强烈。因此,夏伊给人很强的固本清源的感觉。

光有这些曲目上的安排还远远不够,更主要的是夏伊通过这些传统作品,带出近乎“全新”的诠释,体现他对莱比锡指挥学派精神的回归与发扬。

当年门德尔松热衷快速度,门德尔松的对手瓦格纳曾经因此嘲讽过门德尔松,但绝大部分的同行认为门德尔松的这种快速像闪电般直击人的心灵。与门德尔松同时代的大指挥家彪罗是瓦格纳的崇拜者,也是反犹主义者,但他被瓦格纳的这位犹太对手的“色彩的精彩差别”“他动作的磁石般的说服力”等等所折服。小提琴大师约阿希姆说门德尔松“有一种无法模仿的节奏自由”。

在夏伊接任成为莱比锡的总监后,他指挥的速度越来越快,不但和之前总监在同作品的处理上大不相同,而且和他自己以前的处理都不同。以贝多芬的交响曲为例,夏伊采用的速度比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哈农库特指挥欧洲室内乐团都要快;而勃拉姆斯的全套交响曲,夏伊使用的速度,比阿巴多在1991年至1993年那套指挥柏林爱乐的唱片、海廷克在2003-2004乐季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两套唱片,甚至比他本人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那次全集录音都要快。这不由得使人想起这个已经被人久久遗忘、门德尔松在莱比锡指挥学派最早期呈现出来的指挥特点。

夏伊指挥的贝多芬、勃拉姆斯等德奥作品,在快速当中强调作品的结构清晰与均衡。作品的纵向推进快速、自然,在讲究准确的节奏感之余,更有音乐自身的流动性,不太渲染某些乐句的表达或者乐句的优美,而讲究乐句与乐句之间天衣无缝的衔接;在作品的横向结构方面,夏伊讲究音乐整体的均衡,各声部的脉络干净清晰而又出自同一个整体,和声健壮扎实、通透稳固。初听之下,乐队的声音在干净清晰之余相对较轻,音色相对较干甚至涩,但作品的整体感和节奏感非常强,言简意赅但又寓意丰富,原本很凝重的内容润物细无声般流进听者的心田。在文献史料中记载的莱比锡指挥学派最精髓的部分,在夏伊的指挥中几乎都能感觉得到。但是要做到这点,其难度并非技术和精神的回归这么简单。门德尔松所处的十九世纪中叶,乐队的规模没有现在这么大型,基本上是双管制,演奏贝多芬交响曲的乐队人数约为五十多人。乐器的性能总体不如现在发达,尤其是铜管和木管,没有现代乐器的穿透力和声音的持续性。音乐厅也不如现在这么大,当年第一代的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只有几百个座位,而现在使用的第三代布商大厦音乐厅是1981年落成的,座位在两千个左右。很明显,使用现代乐器的乐团在偌大的音乐厅中演奏德奥作品,尤其是结构最为复杂的勃拉姆斯交响曲,比贝多芬、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时代的乐团声音来得更迟钝,声音内部的“肌理”更不容易表达清楚,声音的“制动”更难。快而不赶、慢而不拖,这是衡量指挥水平的一个标准。夏伊使用的是现代乐器,用贝多芬、勃拉姆斯当年乐队的速度,做到了声音充分、饱满、扎实、透亮,乐队没有出现技术上的闪失,这是何等高超的技艺!当年托斯卡尼尼在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交响曲中也曾使用类似的理念进行指挥,使用的速度还没现在阿巴多和哈农库特的快,但也受到一些外界的批评,评论认为他的指挥音色粗糙,速度赶,乐队貌似不能负荷。现在拿出他们的录音作一下对比,夏伊已经有赶超托斯卡尼尼的迹象了。

2011年春季,夏伊曾带领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到亚洲巡演,我在香港听了他们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的音乐会。对于这部布鲁克纳结构最为复杂的交响曲,夏伊的处理直接、大气,气冲斗牛般,我唯有拜服在那样的音乐之下。这位得到托斯卡尼尼等前辈带来的十九世纪音乐精华给养的二十世纪的指挥,即将在二十一世纪创造出莱比锡指挥学派的新辉煌。

猜你喜欢
莱比锡门德尔松勃拉姆斯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德国 莱比锡哥特节
门德尔松的诚实
伟大的音乐家勃拉姆斯
周末逛逛莱比锡农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