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连港集疏运系统优化建设的研究

2014-09-23 11:51张哲王谢勇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5期
关键词:集疏运大连港中转站

张哲+王谢勇

基金项目:大连大学2013年本科创新基金项目《基于优化理论的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交通网络模型研究》(编号:2013049)的研究成果

2003年,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挥大连港作为东北地区重要出海口的作用,促进大连港建设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至今,大连港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其运输系统仍存在问题,研究者们常常通过优化集疏运交通系统来提高港口的竞争力。

一、大连港集疏运网络的发展现状

大连港属于常年不冻的深水良港,地处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湾内,位靠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广阔腹地,面向胶东半岛及渤海沿岸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和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转运枢纽港,大连港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口岸综合集疏运体系,拥有生产性泊位共19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8个,专业化泊位78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2.4亿吨。2014年,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达1086万TEU,位居全国第7位。

大连港在铁路运输方面,形成了以大连为起始站,途经沈阳和长春的哈大运输路线,哈大铁路还与西伯利亚和朝鲜半岛铁路网相连;大连市的铁路交通网主要以大连北站、南关岭站、甘井子货运编组站及金州编组站为枢纽,连接大连湾南岸各港区,其他港区铁路线也就近接入大连铁路各场站;大连铁路枢纽连通着大连、营口等8个市区以及大连、大窑湾、旅顺等5个港口,并与全国路网相接,线路总长1384km,是辽宁地区主要的运输中心。至今,大连在东北腹地已开通4列集装箱班列,建立了3个内陆港,形成了以大连港为中心的东北经济区域集装箱物流网络。

二、大连港集疏运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1.集疏运网络未能有效衔接

目前,大连港海路铁路联运只占到了货物运输总量的10%,有30%—40%的运输量要单独靠海路之间运输,剩下50%—60%的运输量依然靠海路和公路联运,海路公路联运系统承担着比较大的压力。而且,港区货物通过公路或铁路运输的联合运输量较少,对于大连港来说,未能有效利用优越的集疏运交通网络的联合运输资源,公路网和铁路网未能有效的相互配合,缺少贯通南北部的铁路及高等级公路网,海铁、海空运输之间仍未实现高效快速的衔接转换。

2.大连港内陆集装箱中转站不足

内陆集装箱中转站的作用是以中转站城市为中心,使其周围城市的集装箱在该中转站城市聚集,再通过该中转站与港口间的运输通道进行运输。大连港现有的集装箱中转业务大都是在沿海港口完成的,港口主要是作为集装箱中转港,东北地区现有的大型内陆集装箱中转站主要是沈阳和哈尔滨,内陆的集装箱中转站极为欠缺。同时相关运输场站分布不合理,设施不齐全,相对滞后。

3.新港区后方集疏运体系发展滞后

随着大连港公共运输服务的重心转移,逐渐倾向于大孤山半岛及周边港湾,但是后方相应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滞后,面对新建港区带来的成倍增长的运输需求,站场编组能力和线路运输能力均严重不足。新开发的太平湾、和尚岛等重点港区公路集疏运条件仅相当于我国沿海港口十几年前的水平,尤其缺乏与高速公路系统相衔接的快速集疏运通道。与大规模集装箱运输和高水平物流服务的要求存在巨大差异,而且疏港路与新城区交通干扰的矛盾也同益加剧。

三、大连港集疏运系统优化的建议

1.开展多式联运

加强对交通运输资源的系统整合,大力发展多式综合联运,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整体效能,推进港、城及腹地经济联动发展。积极推行货物运输代理制,充分发挥运输中介的作用,促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开展。充分利用五种运输方式齐全的优势,广泛推进多式联运,搞好运输方式之间的配合与协作,以大通道为主轴,发挥海运、铁路和公路的各自优势,在东北及东北亚区域大系统中实现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聚效应。

2.选择最佳集装箱中转站

由于东北地区资源分布和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东北地区货流主要是南北向的格局,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是东北地区的物流中心。大连港可以在腹地中以沈阳作为中部的集装箱货物枢纽中转站,首先将东北周边地区的货物聚集到中部城市,继而南下进行出口。

当沈阳中转站的功能达到饱和时还可以选择其周边的次级优先城市来建立集装箱中转站,以此来强化辽中城市物流中心的功能。选择连接重要的公路、铁路网的腹地节点和主要的集装箱港口的城市作为下一级中转站,大庆、哈尔滨、吉林、长春、鞍山这些城市交通发达,可以先把本地区的货物集中以集装箱运输,进而运往沈阳或大连。而且,在大连港腹地的交通网络网络节点中,抚顺、本溪、辽阳、盘锦、铁岭、朝阳、四平、通化、松源、齐齐哈尔、牡丹江、绥化这些城市也具有一定的运输优势,可以作为枢纽集装箱中转站和中心集装箱中转站的补给站。

3.大力发展新港区集疏运体系

大连港新开发的大窑湾北岸、太平湾等港区将会作为未来工作的重心,新建成的港区集疏运体系还不完善,提高新港区的集疏运系统运输能力有利于增加大连港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促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新开发的港口首先要相互配合,共同作业,避免其他港口对大连港的货运分流;发展近海的海运线,分担大连港的货物运输;以大连港现有的集疏运网络为基础,加大与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的合作力度,在瓦房店或长兴岛等邻近地区建立自己的货物中转站,与东北、华北铁路互相联接,配合疏港高速、沈大高速和皮长高速等高速公路,在距离较近的公路铁路网络中建立自己的集疏运网络。

参考文献:

刘德海,王维国.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对策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1:139-142.

作者简介:张哲(1993.8-),女,安徽省宿州市人,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本科生;通讯作者:王谢勇(1969.11-)男,辽宁省沈阳市人,硕士生导师,经济学教授

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疏运大连港中转站
中亚是人类祖先关键“中转站”?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州港集疏运系统仿真研究*
高性能半柔性地坪在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应用
我国沿海港区分布特征与集疏运能力评价*
八大港口半年报出炉:大连港营收大跌
天津国际航运核心区视角下的天津航运发展
某垃圾中转站职业病危害预测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
建立铁路快速货物公铁联运集疏运系统的思考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