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同
内容摘要: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我国转型期经济的一大特征。在新形势下,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流通业的发展方向和方式成为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下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城市流通服务体系和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三大流通体系内容及建设方法的探讨,提出发挥城市、农村各自优势,引导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产品更有效率的流入城市,工业品更高质量的进入农村”,实现流通业在新形势下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流通体系 农产品流通 工业品流通
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与流通业发展
自“十五”规划中正式采用“城镇化”以来,经过长期探索,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出2013年的六大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在2014年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中央认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要求“城乡统筹联动”。从“十八大”报告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都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期的一大特征,只有把握这个时代特征,才能促进流通业的新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无论是流通业或是其他行业,目前学术界研究重点普遍是农村发展融入城市发展,依托城市力量带动农村进步。但实际上,在城乡一体化大背景下,流通业如何发展的问题需要依靠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来解决。马龙龙(2012)指出,城乡一体化并不等于城乡一致化,并不意味着把农村完全变为城市,它要求我们承认城乡之间的差异,通过城乡合作、统筹协调促进一体化发展。这就意味着要发挥城市、农村各自优势,促进流通业发展,并使之反过来再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因此,要想在新型城镇化下促进流通业发展,改善流通业结构,提高流通业贡献率,就应该构建三大流通体系,即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城市流通服务体系和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见表1)。构建该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农产品更有效率的流入城市,工业品更高质量的进入农村,实现流通业的跨越式发展。
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
早在2002年,沈越就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发展至今,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指出,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搞活农产品流通,解决“三农问题”,是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祝合良(2012)认为,农产品流通体系应该由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产品流通规范与支持体系三大部分组成。廖进球、吴昌南(2012)则认为,我国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应该包括农产品生产组织体系、加工体系、营销体系、物流体系、信息体系和政府支持体系六个方面。洪涛(2012)提出农产品流通应该着力建设和发展与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三位一体”相适应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徐印州(2012)认为,搞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方法在于农村流通网络的建设,他提出实施标准化、建设信息平台、进行人才培养等措施。
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学术界对其内涵的理解仍有差异。祝合良的概念精简准确,是根据狭义流通给出的定义。廖进球等人的概念则纵向延伸到生产领域中的流通组织的问题,属于广义流通的范畴。洪涛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概念,但从其具体措施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农产品流通体系最重要的部分是流通渠道和市场。徐印州出发点略有差异,他以网络代替体系探讨流通业在一体化背景下发展的问题。
(一)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
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是指“农产品流通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祝合良,2012)。目前包括五种形式:第一,农户与批发商进行交易,再由其他环节完成流通;第二,农户直接与消费者接触,将产品卖给消费者;第三,农户将农产品销售给个体菜贩,通过菜贩、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卖给消费者;第四,新型的订单农业。目前有多种组织形式,如“基地+农户”、“农户+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合作组织”等。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会有更多的新型组织形式出现;第五,是“农超对接”等新型渠道。有学者特别指出,“农超对接”虽然显著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但它并不是农产品流通未来发展的唯一渠道。
(二)农产品市场体系
所谓农产品市场体系,是指从事农产品交易的各类市场及其相互联系的总称。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有集贸市场、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连锁店和超市等多种形式。洪涛(2012)认为农产品市场体系主要包括前三种。交易高效、费用低廉、秩序井然、环境友好、规则完善且公平公正的交易市场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
1.集贸市场。集贸市场是我国传统而又极具特色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虽然集贸市场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甚至时常出现不利于市场发展的现象,但其在农产品流通中仍发挥重要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这是我国农业目前生产和组织分散化现状所决定的。其次,进入门槛低,且销售方即生产者,没有过多的加价环节,产品价格往往比较便宜。最后,集贸市场销售的产品种类基本涵盖了所有农副产品,可以大致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因此,集贸市场仍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渠道,并也因此受到国家的重视。所以现阶段保留一定数量的集贸市场,符合新型城镇化条件下流通业发展的要求。
2.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目前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产品集散、物流配送和价格导向等作用。根据农业部的数据,自2001年以来我国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稳定在4100—4300家之间,农产品交易比例占总量的70%以上,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城市消费的蔬菜的比重则高达90%以上。截至2013年7月底,全国亿元以上批发市场已达1884家,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占总数量的比例达到70%。排名前30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为3564.27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之所以能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快速的发展,与其自身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都是相当分散的,且存在市场总量较大、地域差异较大、流通环节多、需求多样化等特点,综合的批发市场可以更好地在“便民”和“富农”之间寻找平衡点。另外,批发市场的存在不仅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费用,还有助于向双方传递信息。endprint
3.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产品期货是世界上最早的期货品种,在19世纪50年代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诞生。我国农产品期货起步虽然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就连续多年提出要发展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健全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体系”。由此可知,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成交量是全国期货成交量的48.94%,占据了半壁江山。期货贸易作为一种完善规范的交易方式,具有合约标准化、交易集中化、保证金制度、每日无负债结算等特点,这使得它成为目前最具价格引导功能、投资投机功能、风险回避功能的交易方式之一。
4.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农产品电子交易是一种新型的农产品交易方式,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它主要依托网络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通过农产品在流通中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分离,促进农产品交易的电子化、信息化。而由于“三流”分离,它还可以通过订单交易模式进行远期交易,促进以销定产,推动订单农业的发展。作为新型的一种交易方式,农产品电子交易具有传统交易方式不具备的一些优势。比如,扩大时空交易范围,缩短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等。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受时空限制更小的电子交易可以打破城乡差异,其重要性必然会进一步提升。
5.连锁店和超市。自2005年2月,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开始进入农村市场,成为农产品零售市场的新力量。这是由政府引导的、通过流通业城乡一体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条新举措。与农村传统“小卖部”相比,来自城市的连锁店和超市购物环境更加优越,产品安全更有保障,经营方式更加现代,在各方面都更加成熟规范。同时,结合连锁经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等特点,进入农村的连锁店和超市不仅有利于农产品产地产销,而且有利于缩小与城市之间消费品种、质量等方面的差距。
(三)农产品流通支撑体系
农产品流通支撑体系是指确保农产品顺利高效流通的外部支持体系。结合客观情况,本文将农产品流通支撑体系分为农产品物流体系、农产品信息体系、农产品营销体系和农产品政府支持体系四个部分。
1.农产品物流体系。现代物流通常是指为了满足顾客要求,连接供需主体,克服时空障碍的商品或服务流动的过程。廖进球、吴昌南等(2012)认为,农产品物流体系是指与农产品物流相关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
2.农产品信息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传统农业的发展也逐渐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农产品信息体系是贯穿于农产品物流、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的,反馈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相关信息的,保障农产品顺利、高效流通的信息收集和交换体系。农产品信息体系通过信息流组织和支配流通过程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推动农产品流通主体在组织规模、经营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规模和效率。
3.农产品营销体系。农产品营销体系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战略为动力,促进农产品流通的体系。与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不同,农产品营销体系是从微观层面,从流通企业促进农产品交易的角度来看待流通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构成是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农产品的品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区域品牌,另一种是产品品牌。现实中,各地农产品的生产质量良莠不齐,但有些地区某种产品的质量要优于其他地区,比如五常大米、潍坊萝卜等。这种地方特色产品往往因为其质优价廉而取得消费者信赖,成为产地的一种品牌。这种区域品牌是目前我国相对常见的农产品品牌营销方式。产品品牌,它是由企业创建、经营并经过市场认可的,有助于市场发展的企业个体举措。通过品牌战略,可以有效避免农产品市场变成“柠檬市场”,有助于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4.农产品政府支持体系。政府的支持体系可以分为经济措施和非经济措施。经济措施主要有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非经济措施主要是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从经济措施来看,政府需要解决的主要是农产品流通环节重复纳税的问题。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农贸企业的补贴力度并给予低息贷款支持,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主动进入金融市场融资,促进农产品产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流通。从非经济措施来看,可以通过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制度等举措完善农产品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农产品高效流通。另外,还要制定一系列保障和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法律法规。
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并不仅仅是农产品的流通,还涉及农业原料、生活消费品等流通,但以农产品流通为核心发展流通业,也会对农村其他要素的流通产生积极影响。总之,以农产品流通为核心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新型城镇化下流通业的总体发展。
城市流通服务体系
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提出了中心地理论,该理论认为“城镇是作为乡村的中心出现并存在的,作为乡村的中心,城镇负有为乡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中心地职能”(孙翠兰,2008)。由此可知,城市流通服务体系的作用是服务于城市经济,同时以城市为辐射中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这与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不约而合。
(一)城市流通服务体系内涵及作用
要想构建符合新型城镇化要求的城市流通服务体系,首先要明确其所包含的内容和建设重点。夏春玉(2005)认为,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商品流通,他将城市流通系统划分为批发流通系统和零售流通系统,并分析了城市流通系统自身发展规律及其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吴小丁(2010)也将批发和零售作为城市流通系统的两个方面,他结合国外“小批发大零售”和“大批发小零售”两种不同模式,从政府政策角度探讨了我国的城市流通经济的发展模式。黄国雄(2011)提出城市应该建立各具特色的流通体系,他认为城市流通体系应该是以商业为主的,以零售业为核心内容的流通体系。综合来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流通体系主要应该包括零售体系和批发体系。但实际上,物流在城市对外交流中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工业品更高质量的进入农村”有不可替代的影响。考虑到物流业重要性的日益增加,且与前两个体系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认为,城市流通服务体系应该包括:零售流通体系、批发流通体系和物流流通体系。endprint
(二)城市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
1. 城市批发流通体系。工业品与农业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生产的相对集中性,因此,在建设工业品批发体系时应着重注意这一差异。建设城市批发流通体系,促进城市自身发展并带动工业品更高质量进入农村,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学习日美等发达国家流通模式,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模式”。第二,坚持目前批发主体、批发形式的多元化。并着重发展工业品专业批发体系、工业品自小批发体系、工业品批发市场体系和工业品外贸批发体系四大工业品批发体系(祝合良,2009)。第三,重视独立批发商的发展,建立拥有自主品牌的大型批发企业。第四,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的行为,仅在市场失灵时或其他必要情况下参与。
2.城市零售流通体系。城市零售流通体系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作用虽不及批发业突出,但它的终端作用决定了其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借助国家的政策、规划,积极引导城市零售企业进入农村,通过连锁经营、规范经营,将先进的经营理念、技术和方式引入农村,转变目前农村零售业规模小、秩序乱等现象,促进工业品更高质量进入农村,为农民带来更多便利,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其次,通过发展“农超对接”等渠道和模式,促进农产品进入城市,为农民带来更多利益,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最后,大型零售企业积极进入农村,带去的不仅是看得见的实惠,还有看不见的转变。农村地区消费习惯和观念的转变,对我国整个消费结构、消费质量的改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城市物流流通体系。城市物流流通体系的作用主要是方便各类产品在城乡间流通。物流企业根据仓储、运输等职能的不同进行适当选址,一方面可以将产品运送到仓储中心、物流中心集中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集中起来的产品通过物流站、配送站分散出去。这不仅能够使集中生产的工业品更迅速的进入农村,也有利于分散化生产的农产品更高效的流入城市。
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
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于“联动”,也就是为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一体化寻找切入点。从产业和技术的角度来说,物流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对城乡协调发展有长远的意义。从渠道和市场的角度来说,批发体系和零售体系的建设也对城乡流通的“联动”有积极影响。但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既应该包括这些视角下的流通体系,又要从新视角中探索新内容。
柳思维(2012)指出,“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必须首先把一批农村重点小城镇建设成区域性综合商业服务中心,并以它为节点带动整个农村流通体系的发展”。这是“城乡联动的流通体系”的第一个切入点。通过在上连城市、下联广大农村的重点小城镇发展综合性的流通业,可以缓解城乡二元结构在空间差距上带来的交流不便。而通过在产业链上找一个连接城乡流通业的节点,可以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各类产品、原材料的交换。柳思维认为,在一个县域范围内选择若干重点农村小城镇作为区域性的综合流通服务中心,有助于提高城镇化质量,也有利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与柳思维承认城乡差异的观点不同,汪洋(2012)直接转变发展理念,认为应该从淡化城乡概念的角度发展新型的农业合作组织,并以此促进城乡一体化。汪洋从“都市农业”的概念入手,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认为组织演变是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小农户大市场”的模式要实现根本性改变,就需要政府引导流通组织变迁,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新型的流通合作组织是“城乡联动的流通体系”的第二个切入点,目前已有“都市农业”、“农超对接”、“合作社+大型超市”等多种形式。
综合来看,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作为对城市流通服务体系和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补充和协调,需要从“承认城乡差异,寻找连接点”和“淡化城乡差异,建立新型合作组织”两个角度去建立和发展。
结论
新型城镇化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来,已经成为我国转型期经济的一大特征和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的举措和任务。在这个新形势下,流通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促进“农产品更有效率的流入城市,工业品更高质量的进入农村”的目标,就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建立新型流通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稼琼,祝合良.城乡一体化与商品流通体系建设[C].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孙翠兰.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黄国雄.关于推进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J].财贸经济,2011(3)
4.祝合良.进一步发展我国工业品批发业的基本思路[J].中国商贸,2009(16)
5.吴小丁.我国城市流通体系模式及政策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0(6)
6.夏春玉.城市与流通的互动:城市流通系统—城市与流通问题研究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2005(11)
7.柳思维.城乡市场发展失调的制度原因及主要危害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6(2)endprint
(二)城市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
1. 城市批发流通体系。工业品与农业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生产的相对集中性,因此,在建设工业品批发体系时应着重注意这一差异。建设城市批发流通体系,促进城市自身发展并带动工业品更高质量进入农村,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学习日美等发达国家流通模式,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模式”。第二,坚持目前批发主体、批发形式的多元化。并着重发展工业品专业批发体系、工业品自小批发体系、工业品批发市场体系和工业品外贸批发体系四大工业品批发体系(祝合良,2009)。第三,重视独立批发商的发展,建立拥有自主品牌的大型批发企业。第四,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的行为,仅在市场失灵时或其他必要情况下参与。
2.城市零售流通体系。城市零售流通体系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作用虽不及批发业突出,但它的终端作用决定了其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借助国家的政策、规划,积极引导城市零售企业进入农村,通过连锁经营、规范经营,将先进的经营理念、技术和方式引入农村,转变目前农村零售业规模小、秩序乱等现象,促进工业品更高质量进入农村,为农民带来更多便利,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其次,通过发展“农超对接”等渠道和模式,促进农产品进入城市,为农民带来更多利益,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最后,大型零售企业积极进入农村,带去的不仅是看得见的实惠,还有看不见的转变。农村地区消费习惯和观念的转变,对我国整个消费结构、消费质量的改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城市物流流通体系。城市物流流通体系的作用主要是方便各类产品在城乡间流通。物流企业根据仓储、运输等职能的不同进行适当选址,一方面可以将产品运送到仓储中心、物流中心集中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集中起来的产品通过物流站、配送站分散出去。这不仅能够使集中生产的工业品更迅速的进入农村,也有利于分散化生产的农产品更高效的流入城市。
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
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于“联动”,也就是为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一体化寻找切入点。从产业和技术的角度来说,物流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对城乡协调发展有长远的意义。从渠道和市场的角度来说,批发体系和零售体系的建设也对城乡流通的“联动”有积极影响。但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既应该包括这些视角下的流通体系,又要从新视角中探索新内容。
柳思维(2012)指出,“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必须首先把一批农村重点小城镇建设成区域性综合商业服务中心,并以它为节点带动整个农村流通体系的发展”。这是“城乡联动的流通体系”的第一个切入点。通过在上连城市、下联广大农村的重点小城镇发展综合性的流通业,可以缓解城乡二元结构在空间差距上带来的交流不便。而通过在产业链上找一个连接城乡流通业的节点,可以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各类产品、原材料的交换。柳思维认为,在一个县域范围内选择若干重点农村小城镇作为区域性的综合流通服务中心,有助于提高城镇化质量,也有利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与柳思维承认城乡差异的观点不同,汪洋(2012)直接转变发展理念,认为应该从淡化城乡概念的角度发展新型的农业合作组织,并以此促进城乡一体化。汪洋从“都市农业”的概念入手,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认为组织演变是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小农户大市场”的模式要实现根本性改变,就需要政府引导流通组织变迁,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新型的流通合作组织是“城乡联动的流通体系”的第二个切入点,目前已有“都市农业”、“农超对接”、“合作社+大型超市”等多种形式。
综合来看,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作为对城市流通服务体系和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补充和协调,需要从“承认城乡差异,寻找连接点”和“淡化城乡差异,建立新型合作组织”两个角度去建立和发展。
结论
新型城镇化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来,已经成为我国转型期经济的一大特征和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的举措和任务。在这个新形势下,流通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促进“农产品更有效率的流入城市,工业品更高质量的进入农村”的目标,就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建立新型流通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稼琼,祝合良.城乡一体化与商品流通体系建设[C].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孙翠兰.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黄国雄.关于推进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J].财贸经济,2011(3)
4.祝合良.进一步发展我国工业品批发业的基本思路[J].中国商贸,2009(16)
5.吴小丁.我国城市流通体系模式及政策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0(6)
6.夏春玉.城市与流通的互动:城市流通系统—城市与流通问题研究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2005(11)
7.柳思维.城乡市场发展失调的制度原因及主要危害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6(2)endprint
(二)城市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
1. 城市批发流通体系。工业品与农业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生产的相对集中性,因此,在建设工业品批发体系时应着重注意这一差异。建设城市批发流通体系,促进城市自身发展并带动工业品更高质量进入农村,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学习日美等发达国家流通模式,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模式”。第二,坚持目前批发主体、批发形式的多元化。并着重发展工业品专业批发体系、工业品自小批发体系、工业品批发市场体系和工业品外贸批发体系四大工业品批发体系(祝合良,2009)。第三,重视独立批发商的发展,建立拥有自主品牌的大型批发企业。第四,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的行为,仅在市场失灵时或其他必要情况下参与。
2.城市零售流通体系。城市零售流通体系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作用虽不及批发业突出,但它的终端作用决定了其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借助国家的政策、规划,积极引导城市零售企业进入农村,通过连锁经营、规范经营,将先进的经营理念、技术和方式引入农村,转变目前农村零售业规模小、秩序乱等现象,促进工业品更高质量进入农村,为农民带来更多便利,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其次,通过发展“农超对接”等渠道和模式,促进农产品进入城市,为农民带来更多利益,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最后,大型零售企业积极进入农村,带去的不仅是看得见的实惠,还有看不见的转变。农村地区消费习惯和观念的转变,对我国整个消费结构、消费质量的改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城市物流流通体系。城市物流流通体系的作用主要是方便各类产品在城乡间流通。物流企业根据仓储、运输等职能的不同进行适当选址,一方面可以将产品运送到仓储中心、物流中心集中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集中起来的产品通过物流站、配送站分散出去。这不仅能够使集中生产的工业品更迅速的进入农村,也有利于分散化生产的农产品更高效的流入城市。
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
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于“联动”,也就是为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一体化寻找切入点。从产业和技术的角度来说,物流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对城乡协调发展有长远的意义。从渠道和市场的角度来说,批发体系和零售体系的建设也对城乡流通的“联动”有积极影响。但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既应该包括这些视角下的流通体系,又要从新视角中探索新内容。
柳思维(2012)指出,“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必须首先把一批农村重点小城镇建设成区域性综合商业服务中心,并以它为节点带动整个农村流通体系的发展”。这是“城乡联动的流通体系”的第一个切入点。通过在上连城市、下联广大农村的重点小城镇发展综合性的流通业,可以缓解城乡二元结构在空间差距上带来的交流不便。而通过在产业链上找一个连接城乡流通业的节点,可以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各类产品、原材料的交换。柳思维认为,在一个县域范围内选择若干重点农村小城镇作为区域性的综合流通服务中心,有助于提高城镇化质量,也有利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与柳思维承认城乡差异的观点不同,汪洋(2012)直接转变发展理念,认为应该从淡化城乡概念的角度发展新型的农业合作组织,并以此促进城乡一体化。汪洋从“都市农业”的概念入手,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认为组织演变是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小农户大市场”的模式要实现根本性改变,就需要政府引导流通组织变迁,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新型的流通合作组织是“城乡联动的流通体系”的第二个切入点,目前已有“都市农业”、“农超对接”、“合作社+大型超市”等多种形式。
综合来看,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作为对城市流通服务体系和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补充和协调,需要从“承认城乡差异,寻找连接点”和“淡化城乡差异,建立新型合作组织”两个角度去建立和发展。
结论
新型城镇化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来,已经成为我国转型期经济的一大特征和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的举措和任务。在这个新形势下,流通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促进“农产品更有效率的流入城市,工业品更高质量的进入农村”的目标,就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建立新型流通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稼琼,祝合良.城乡一体化与商品流通体系建设[C].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孙翠兰.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黄国雄.关于推进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J].财贸经济,2011(3)
4.祝合良.进一步发展我国工业品批发业的基本思路[J].中国商贸,2009(16)
5.吴小丁.我国城市流通体系模式及政策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0(6)
6.夏春玉.城市与流通的互动:城市流通系统—城市与流通问题研究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2005(11)
7.柳思维.城乡市场发展失调的制度原因及主要危害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