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玲 龚宇 王又清
摘要:在多年的教辅编辑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典型的常见问题,特将其归纳总结,为其他教辅编辑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辅;常见问题一、封面、扉页、目录、版权页中常见问题
由于教辅通常是成套出版,整套书的封面、扉页、版权页一般由一个美编统一设计,一个文字编辑审核文字以保持整套书的风格一致,每本书的责任编辑可能对此有些忽略。但美编设计时偏重于封面画面的美感,注重于对读者眼球的吸引,对封面、扉页、版权页上的一些版式的具体要求并不十分清楚,常常导致封面等缺乏作者或出版者信息。
封面的版式要求:封一上应刊登书名、著(编、译)者名、出版者名;扉页必须提供书名、著作责任者、出版者等信息;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应在封面,或扉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但学术性的图书最好不要将汉语拼音书名加注在封面上。封四上应刊登条形码、定价、国际标准书号,还可同时刊登责任编辑、封面设计者、版式设计者、美术编辑名等项内容;封面、扉页上提供的图书信息应与版权页上的相一致。目录超过两页(含两页)必须标注页码。这一点,在许多教辅图书中都被忽略了。
二、正文中的科学性问题
作为教辅图书,其中的知识性差错是不允许出现的,这就要求编辑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能把握交叉学科书稿的审读。笔者曾看到一个有关补充维生素A的食物的习题,在习题解析中,书上赫然写道:“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故可通过食用胡萝卜补充维生素A。”从这一句话,就可看出该书作者或编辑缺乏基本的生物知识。中学生物中就学过,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摄入人体消化器官后,β-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由此可见,教辅编辑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各方面的知识积累,要成为“杂家”。
三、文字常见问题
(一)因形似而出错。“已”与“己”:数学证明题中,常有“已知……求证……”,而原稿中也不乏将“已知”误排为“己知”的错误。“1”与“l”:这两个字符非常相似,前者是数字1,后者是英文l。许多稿件中将两者误排,元素符号是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的,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故“A1”应该改为“Al”。“崀”与“茛”:前者是“崀山”的“崀”,后者是一种植物“毛茛”的“茛”。一点之差,常常从编辑眼皮下溜走。
(二)因字义、词义不清而出错。“分”与“份”:在“水分、成分、部分、分内”中应当用“分”字;而“份额、年份、股份”中应当用“份”字。
“粘”与“黏”:书稿中常见将“黏”字误排为“粘”。“粘”一般是作单音动词,复音只用于“粘连”、“粘贴”;“黏”用于“黏合、黏液、黏稠、黏虫、黏膜”。这两字常常被混用而出错。
“蛰”与“蜇”:书稿中常见将“蜇”字误排为“蛰”。生物“海蜇”,或被蜜蜂“蜇”了一下,都应用“蜇”字。
“碳”与“炭”:在化学中,“碳”用于描述纯物质及元素;自然界的“碳”并不纯净,故“活性炭、炭化”等词中用“炭”表示。
“画”与“划”:这两字也常混用。“划”的释义有:划分;划拨;计划。“画”的释义有: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画成艺术品;用画儿装饰的。
“三”与“叁”:“三”是表示数目3的小写,“叁”是表示数目3的大写,但在表示化学键“三键”时,应用“三键”而不是“叁键”。
“气化”与“汽化”:“气化”一般是指煤经过一系列变化成为气体燃料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而“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配置”与“配制”:“配置”指“配备布置”,如“配置兵力”;“配制”指“把两种以上的原料按一定比例和方法合在一起制造”,如“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中,用“配制”一词。
“通信”与“通讯”:在“通讯网、通讯员、通讯社”中,应用“讯”字;但在“通信卫星、手机通信、模拟通信、数字通信”中,应用“信”字。
四、序号、标点、表格中常见问题
一般情况下,理科教辅书稿中各层次序号依次为“一、1.(1)①”,如果层次太多,还可以在“一、1.”之间加上“(一)”,各级序号不能混乱。还要注意,有序号“一”,就必然有序号“二”,如果这一部分只有一个大章节,没有序号“二”出现,前面标题中的序号“一”字就要删去。
图表中的项目与单位之间的分隔符要用“/”,不用( )。如下表:
“反应时间”与“min”之间要用“/” 分隔,而不能排为“反应时间(min)”,如果项目后是复合单位如“mol·L-1·min-1”,则在分隔符“/”后,要给复合单位加上括号。
对于表格,排版时应尽量将其排在同一面,如果一面排不下,可以排在下一面,在下一面的表格前要加上“续表”二字,如果两面排不下,则要依次在“续表”中加上“续表1”、“续表2” ……每一个续表要加上表头。
间隔号“· ”也常使用不当。如“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都不是正确表示。对于含有月日的专名,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涉及其他月份时,由于不会引起歧义,不用间隔号“·”。
教辅图书中常见标点错误是冒号、分号的用法不当。书中的习题常常多处重叠使用冒号,如“……请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个例子中,冒号多重使用,不恰当。又如“……请回答以下问题:(1)温度升高,电离常数;(2)相同条件下,电离常数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3)多元弱酸H3PO4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 ;因此,以第 步电离为主。”第(1)(2)小题用“;”结尾,此分号与第(3)小题中“。”并列,而第(3)小题中也出现了一个“;”,与其他符号级别混乱,应将第(3)小题中的“;”改为“,”。若类似习题的第(3)小题中出现“;”,且据上下文不宜修改,则应将第(1)(2)小题末尾的“;”改为“。”。
五、数字用法常见问题
表示数值范围时,前后两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相同时,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如:0~8 ℃,100~200 g,这些表示是正确的。若会造成歧义,则不应省略。如“15%~30%”,不能写为“15~30%”;“13万元~52万元”,不能写为 “13~52万元”;“1.5×105~6.8×105”,不能写为“1.5~6.8×105”。
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应使用汉字,如“十二三岁”,不能写为“12、3岁”;“四五十年代”不能写为“40、50年代”。
六、排版问题
在化学稿件中,尤其是有机物的章节,化学式繁杂,排版时常把一个物质的化学式排乱了。
如:“CH3—CH—CH3”,工厂排版时可能由于前面内容推版,导致此化学式误排为 ■;或“■”,另半边“—CH3”被排到下一行。这都是错误的。
以上只是笔者在多年教辅编辑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编辑面临的问题是各种各样、复杂多变的,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编辑注意和把握。编辑只有在自己所涉科目和临近领域多研究、多思考、多积累,才能持续、稳定、快速、优质地做好教辅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