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效应下“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及对策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2014-09-23 01:04副教授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071051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县域竞争力河北省

■ 辛 秀 副教授(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071051)

引言

依据管理学著名的“木桶效应”(又称“短板效应”),对于河北省经济弱县(以下均称“弱县”)发展而言,提升其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着力点在于“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发展程度。为此,本文分析了河北省30个“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对每一指标在提升河北省“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中的作用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各“弱县”的发展经验和制约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弱县”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为促进全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作出理论支持。

河北省“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

(一)“弱县”县域经济分量竞争力分析

通过对分量竞争力进行研究,“弱县”县域经济的产出能力和消费能力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制约因素。这些县的平均消费竞争力为1.113,包括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和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在内的居民收入指标、人均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单位GDP财政支出、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以及城乡居民人均贷款余额在内的消费潜力指标。

发展“弱县”经济和提升竞争力的首要支撑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提升“弱县”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唐山地区、廊坊地区和石家庄地区的“弱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较强,而邢台地区和张家口地区的“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则相对较弱;重工业资源开发和大都市消费市场是带动河北省“弱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北部应以张家口地区为重点,中间以保定地区为中心,南部则重点突破邯郸地区和邢台地区,才能有效地促进河北省“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二)“弱县”县域经济分量竞争潜力分析

从产出竞争力来看,最具产出竞争潜力的县包括怀安、定兴、顺平、盐山、博野等,而阳原、曲周、望都、涿鹿、馆陶等县在产出竞争力方面则相对最不具有竞争潜力;消费竞争力水平偏低,这些县(市)的平均消费竞争力为-1.213,排在河北省全部137个评价单元120 位;对于人才竞争力,曲阳、任县、易县、赤城、尚义、临漳等县最具潜力,而大名、唐县、广宗、威县等县竞争潜力相对较低。

(三)按行政区划划分的“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

促进“弱县”县域经济发展还应当探讨不同地区“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具体到河北省“弱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主要就是横向比较30个“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差异。2013年的“弱县”县域经济分布于保定、张家口等7个地市。“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在各地区分布特点来看,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区位条件差。承德地区的丰宁和围场,张家口地区的尚义、康保、沽源和琢鹿等坝上地区,保定地区的易县、沫水和唐县等,由于交通和通讯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市场的发展程度非常低,自然条件也很恶劣,植物的生长期短,农作物的产量不高,地方财政收入有限。二是农业经济仍是“弱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弱县”中各县大部分是农业大县,在大部分地方财政收入来自农业收入,地方收入较低导致“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差。如保定的望都、定兴、顺平、博野、曲阳、邯郸的曲周、馆陶、肥乡。三是特色产业后劲乏力。“弱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差的许多县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产品质量、工艺、品牌和市场均发育不良,缺乏后劲。曾一度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占有率的围场加工山野菜,张家口地区的乳制品,邯郸临漳的扒兔等都由于上述的缺陷退出市场。因此,只有注重促进“弱县”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全省“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四)各地区内部“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差异性

保定地区“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稳定系数为0.036,说明该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得分最为稳定;廊坊市“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稳定系数为0.202,说明该地区经济竞争力差异最大;廊坊地区极差系数为4.783,该地区下辖的三河市经济竞争力得分为4.056,而同地区下辖的永清县经济竞争力得分仅为0.724。另外,衡水地区“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极差系数为1.45,说明该地区各个县经济竞争力比较均衡。分析这些指标可以针对各个地区“弱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为促进“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例如,张家口地区共有7个县相对具有竞争劣势,居全省第3位。保定地区共有8个县相对具有竞争力劣势,数量占全省第1位。邢台地区的6个县在任何分量竞争力上均没有相对劣势。

河北“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特点

首先,县域之间经济竞争力的差异性较大。30个县经济综合竞争力最大的高达4.030,最小的只有1.631。还反映了全省“弱县”县域经济在各分量竞争力和基础指标上存在的相当大的差异。例如,2010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县为80261.51元,最低值仅为3618.11元,二者相差20.28倍;人均财政收入最高县为2539.36元,最低县仅为38.05元,前者竟为后者的81.55倍。从县域经济发展普遍规律来看,这种巨大差异不利于生产要素在县域之间的有序流动,不利于充分开发和交换各类经济资源。需要因地制宜地逐步缩小“弱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才能推动河北省全省之内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2011年,河北省县域年末常用耕地面积564.54万公顷,比2010年减少约105万公顷。河北省属严重缺水,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1%左右,但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很低。2011年,全省县域有效灌溉面积比重仅为75.55%,其中,最低县只有4.81%的耕地能够实现有效灌溉。另一方面,财政支农力度不大,不能为“弱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公共资金支持,以至于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发展。2011年,全省县域平均财政支农比重仅为4.95%。其中,比重最低的县仅为1.78%,这些指标说明“弱县”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再次,农业经济仍然是“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首要支撑。“弱县”农村人口占绝对比重,涉农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要结合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稳定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依据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农业是唯一能够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的产业。因此,农业基础较好的“弱县”应将农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弱县”县域经济,实现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结合。

最后,在河北省“弱县”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京津大都市对其扩散效应与吸附效应并存。扩散效应是指发达地区积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吸附效应则是发达地区吸附周边落后地区人力和资金等资源。在2005年,充分考虑京津大都市对河北省“弱县”县域经济发展扩散效应与吸附效应,河北省提出了环京津和石家庄、唐山三大都市圈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提升河北省“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一)促进资源及区位优势相近县的协调发展

二次产业比重在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弱县”县域经济中变化较小,且产业产品明显趋同,这将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基于河北省“弱县”县域经济自然条件划分,经济竞争力排序靠后的各县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区农林牧区、冀北农林山区、冀西北山间盆地农林山区、冀西南平原粮棉区。这几个区域内的“弱县”县域经济在地域相接,产业和产品结构类似,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为防止区域内“弱县”县域经济的重复建设、产品趋同、资源恶性竞争,推进“弱县”的区域协作,成为“弱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弱县”的区域协作,要求通过优化“弱县”县域产业布局,实现各种经济要素在“弱县”各县域之间的自由流动。通过“弱县”县域经济区域化,充分发挥区域内的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形成区域内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内“弱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化发展可以从资源、产业类型和文化渊源的相似程度着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化规模和品牌效益。同时,促使各“弱县”县域经济区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各县之间合理流动,对产业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县域间经济发展民生指数的共同提高。

具体而言,保定地区、邢台地区和邯郸地区的粮食特色,张家口地区坝上高原农林区的围场、丰宁、张北的绿色农产品、错季蔬菜特色,沧州地区的淀粉农产品特色,完全可以通过“弱县”县域经济的区域化,将它们做大特色分工连片经营,实现“弱县”县域经济的区域化发展。以坝上高原农林区的发展为例,该区域下属的6个县域有丰富的草场和森林,同属农牧交错带,具有发展畜业、旅游业和错季蔬菜业的主导特色产业优势。同时发挥坝上旅游业的扩散效应,借助环京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坝上地区“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再如邢台地区低平原棉粮区,是全省棉花和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粮棉加工产业较为发达。以这些共同点为基础,以粮棉为基础做好县域之间的协调分工,能够提升区域乃至整个冀南地区的粮棉附加值,进而提升整个区域的“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合力。

(二)加强建设县域范围内现代农业体系

1.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坝上地区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形成区域化专业生产,建成北京绿色蔬菜供应地,依托环京津地理优势,建设京津的副食品供应基地。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无公害生产术和设施,以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对初级农产品进行转化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

2.努力创造名牌产品。以阳原县为例,近年来一直打造“中国最大的碎皮加工基地”的名牌战略,已打造出一批国际品牌,年出口裘皮成衣51多万件,产品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有9个皮毛经营户在俄罗斯兴建经营摊点,2011年皮毛出口创汇额达3067万美元,现已成为河北省皮毛出口大县,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信息流的发展,逐步实现了由加工细皮碎料向裘皮成衣生产转型。由此可见,农产品名牌战略在“弱县”县域经济中应大力发展,实现农产品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3.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要从各环节进行农产品精品打造,深化农业科教体制改革,选育动植物新品种,加强防治病虫害与疫病,加大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继续以“种子工程”、“丰收计划”为依托,特别强调推广优质良种、高效养殖、节水农业、模式化栽培、机械节本增效等技术。另外,还应注重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家举办科技培训班,进行具体项目的合作;建立科技示范园区,以带动农民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产品科技含量,进而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谭力文,张卫东译.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2.薄锡年.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屈晓娟.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1)

4.薄锡年.河北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的思考[J].商业时代,2006(13)

猜你喜欢
县域竞争力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