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琪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郑州 450000)
心理健康的标准中提到有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心理咨询的实践表明,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谓的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 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 已有的理论和实践证实,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人际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健康。近年来,多数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论是机构的设置还是师资的配备也日渐完善。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这对于高职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不利的。本文结合高职生心理健康的特点,进一步探讨心理健康和人际信任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次调查以河南省5 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500 份,回收2412 份,剔除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样本2052 人,样本结构见表1。
心理健康的测量选用郑日昌、邓丽芳(2005)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简称CCSMHS)。 该量表在进行编制过程中进行了信度、效度的检验,具有很好的信效度。
人际信任的测量选用Rotter 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ITS)。该量表用于测查受试者对他人的行为、承诺或(口头或书面)陈述之可靠性的估计,共有25个项目。 本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测试所得数据用SPSS13.0ForWindows 完成。
表1 样本结构表
根据CCSMHS 量表所提供的分数解释,以各维度出现明显症状的t 分标准进行统计, 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各项因子均分均低于常模水平, 各分量表有明显症状的学生所占比例不超过3%, 说明大多数高职生心理状况良好。根据量表编制关于筛查的标准,以原始分满足下列四个条件之一为标准:抑郁≥26,焦虑>26,精神病倾向>19,偏执+攻击+冲动>70。 筛选出62 人,占3.02%。 各维度检出率如表2 所示。
在躯体化、焦虑、自卑、社交退缩、依赖、冲动、性心理障碍、精神病倾向维度上男生与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抑郁、社交攻击、偏执、强迫维度上男生与女生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与常模样本的检验结果不同,全国常模的结果是除了社交退缩维度,其他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表2 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躯体化、焦虑、抑郁、依赖、精神病倾向等维度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自卑、社交退缩、偏执、强迫、性心理障碍等维度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来自农村与城市的高职生在焦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性心理障碍维度上均存在差异;在社交攻击和偏执维度上,农村与城市来源地的高职生之间差异非常显著。这一结果也与常模不同,全国常模结果显示,除攻击维度外,其他各纬度的得分都存在城乡差异。
在躯体化、强化、冲动等维度上,人际信任高分组与低分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健康其他各纬度,差异也较明显。总体上看,人际信任高分组,其心理健康的水平要显著高于人际信任低分组心理健康的水平,具体结果见表3。
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 高职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在社交退缩、强迫、冲动、性心理障碍、精神病倾向5 项维度上,得分较高。这说明部分学生目前存在着教条刻板、过分追求完美等强迫个性特征,有个别学生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与他人交往比较被动,这与高职生对自己的自我定位有很大的关系,多数高职生与一本、二本学生学习成绩及其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在性心理障碍问题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性成熟而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 如因性成熟引起的性焦虑和性压抑, 这些消极的情绪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与我国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青春健康教育的缺失有着极大的关系。 针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弥补, 比如开设相关的讲座、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等,正确地引导学生妥善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性困惑。
在对高职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信任度进行比较时,发现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学生,其人际信任的程度也较高。 在对心理健康各维度与人际信任度高分组、低分组进行检验时发现,人际信任度也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呈显著相关,人际信任高分组心理健康各纬度的得分明显低于人际信任低分组。 心理健康各维度高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依赖,缺乏自我认同、渴望他人关怀,因此其人际信任度也低。
表3 心理健康各维度与人际信任得分相关比较
幸福感研究表明,部分人生活得更幸福些,原因可能是他们所获得的人际关系发生了作用。 人际交往是人类生活实践的重要内容,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类的很多需要可以得到满足和实现。 如果人际交往出现问题,就意味着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无助感或被周围人抛弃的感觉。反之,如果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顺畅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极大满足。
有学者也认为(王玲,1998),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攒教授指出: 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心理的病态, 主要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而引起的。人际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以人与人间高度的人际信任为始端。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到人际信任对于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本科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很扎实,但是,我们也看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论是机构的设置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都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挂靠在学工部、 思政教学部或者其他部门, 没有单列出来也没有专项经费。 另外,师资数量配备不足,力量比较薄弱。按照标准,心理健康老师的数量和学生人数比例应为1∶500,很多的高职院校师资配备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此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良莠不齐,多数教师虽为专兼职心理老师, 但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学习。 这些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按照教育部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的深化、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高职院校要单独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 并且有专门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 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按照1∶500 的比例要求配备相应数量的工作人员,要求工作人员有心理学的专业背景, 并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资水平达到相应的标准, 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人员比较稳定、不流失;最后,学校重视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的教育, 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心理咨询,举办宣传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
人际信任水平的高低, 对于今后的合作精神、共处意识、 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重对学生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笔者认为,现在部分院校举办的诚信校园行的宣传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的活动,类似的活动要多举办,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诚信,有利于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提高;而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认知, 发现自己的长处,也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 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完善自我人格。让他们知道无论是自负和自卑都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太过于自负,会导致学生自大、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别的同学会敬而远之;过于自卑,会导致社交退缩、封闭,使得人际交往很被动,也会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事物、对待问题、处理矛盾,努力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为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功能越发显得重要,而良好人际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人际交往的技巧, 掌握正确的人际技巧将有助于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 从而有助于心理健康。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包容他人,尊重他人,平等地与他人交流。 教会学生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校园心理剧等一些有组织的团体活动,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技能, 包括倾听技能、 非言语交往技能、自我控制技能,与人相处的技能等等。
[1]丁道群,沈模卫.人格特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2).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定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某杂志,1999.
[3]郭敏.四个国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信任相关性的跨文化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王玲,刘学兰.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
[5]解夏.浅析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