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爱哭穷,这大概与孔子“君子固穷”之类的价值准则有关。既然穷能衬托出风雅, 最好的做法就是,明明日子过得还不错,也要时时哭穷喊困。
中唐文坛领袖韩愈喊穷,曾寫过一篇《送穷文》,说自己之所以穷,是被五个穷鬼缠着,没法脱身,想把“穷”送走。
韩愈真穷吗?韩愈在世时已是“声名塞天”,除了自己有不菲的俸禄外,还有很多人找他写墓志铭,他的“谀墓”收入很丰厚。仅撰《平淮西碑》,所得的润笔费是绢五百匹,相当于现在近20万元的“稿费”。韩愈死后,刘禹锡给他写祭文,曾赞之: “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
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煽情地说:“问天下之贫,有贫于湖上笠翁者乎?”。
可事实上李渔是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一问世,便被抢购一空。美得自己天天在家里数银子。即便这样,李渔还是觉得来钱太慢,转而进军娱乐圈,自任班主,赚得银子就更多了。
陶渊明也曾矫情地哭穷。在《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看得人心酸,这陶隐士“穷”到何等地步!
事实并非如此。在他的作品《归去来兮辞》中,可知陶渊明不仅有家仆,“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甚至还是“有车一族”,“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在《与子俨等疏》中,可知家里五个孩子并非一母所生,据此,陶渊明不仅有妻,还有妾。这样富足有余的生活,着实令人羡慕。
历史上不仅文人爱哭穷,连“富有四海”的皇帝也喊穷。道光皇帝为了迅速“脱贫致富”,打起了卖官的主意。在卖官时他说,凡是买官的都要回本,这种人不能重用。但随之又说,我兜里没钱,卖官也是没办法的事。其实道光皇帝并不是没钱,只是自己太抠门了。
现代文人中,鲁迅哭穷令人诧异。他在《庚子送灶即事》诗中写道:“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民国期间的鲁迅,其稿酬高得惊人,而稿酬只能算外快,他做教授还有月薪,月薪为300现大洋,一度高到500大洋,按如今合计月薪应为三四万元的样子,这会穷到哪里去?
如今,哭穷更是在各个地方被发扬光大,有声称“工作10年还买不起房子”的市长,有停几天收费就叫着“亏不起”的路桥公司,有一直“资金困难”的垄断企业……其实这都是一种自我表演而已。
地址:湖北省枣阳市刘升中学 乔兆军
邮编:4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