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2014-09-22 01:19慕红梅,马海涛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高职

慕红梅,马海涛

摘要:近年来高职教育中出现“订单式”培养,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提出了高职教育不是单纯培养经验型的“老师傅”,而是需要培养能适应社会进步及技术进步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并且提出了几点高职教育培养过程中应采取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高职 综合素质 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走到今天,如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近年来,“订单式”培养如雨后春笋般在职业教育中开花结果,这对某些专业学生就业“零距离”有重要意义,但这种培养方式也存在问题。通过学生定向于某一企业,所学知识只适应于本企业,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容易造成在学生培养中流于形式,导致很多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要打破“订单式”培养的弊端,打破以往重技能、轻能力的局面,打破学生走出校门就失业及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仅会动嘴、不会动手或者是仅会动手、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经验型“老师傅”。这些突出的问题都在于高职学生的培养只重视了技能的培养而不看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岗位专业化和技术针对性的重视程度被提到了无与伦比的地位,岗位专业化和技术针对性在实际运行中并未达到其预期的效果,甚至遭到了现实的否定。

何为“高技能”,对于“高技能”人才通过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评判,对此,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是,有一点已经被大家所认同,掌握一种技能或者能够熟练地制造出某一产品,这并不能对高技能人才进行衡量。首先,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岗位群能力,通过高职教育,高职毕业生需要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现代化操作技术,具有较强的岗位群工作能力。其次,高技能必须是动态、可持续发展的。对于专业技能来说,如果一味地强调岗位的针对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出现重工轻学、偏工费学的倾向[1]。高职教育不是岗前就业培训,因此不能简单地将高职教育定位为岗前教育,而是从人的发展、技术的延展,以及岗位拓展的角度,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人为本,一方面帮助教育对象掌握谋生手段,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另一方面使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培养高职学生需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将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该过程并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全过程。接受了高职教育,就是具备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了吗?经过两到三年的教育,就能完成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吗?对于仅有的知识理论和基础操作技能,而缺乏实践经验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具备这些至少不能简单地称为高技能人才,他们具备了发展潜力的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的雏形。王联翔教授在一项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中得出职业院校只能培养高技能预备人才,而企业实际工作才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从调查研究可以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只有在企业中运用自身的综合素质,经过5年以上实际工作的锻炼,最终才会有技术能手脱颖而出。技术能手的成长速度和水平的高低就要看本人综合素质的高低了。

培养高职人才具有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便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适应不断进步的技术要求,就需要我们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

①高职人才的培养应适应社会的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国家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企业需要创新经营和技术,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岗位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人才培养的周期决定了就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在专业技能知识的教学中,教学内容需要针对岗位群,而非某一个固定的岗位,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即具备岗位技能的适应性,又能以自身综合能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②人才培养在专业知识上应具备延展性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产品更新速度也在加快,技术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需求,进而避免失业,要求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方面,应确保设置课程的前瞻性和专业知识的延展性。注重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领悟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应对新技术、新变革的挑战,从而具有更广泛的专业岗位技能的发展潜能。

③高职院校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其培养的对象,一方面接受过高等教育,另一方面是具备专门技术。通过高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职毕业生对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以及培养岗位认同感,这样高职毕业生才会成为爱岗敬业、专心本职的人才。通过帮助高职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到技术工并不卑微,同时需要意识到行行出状元,行行可成才。在企业内部,对于不同的岗位,通常情况下,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需要将人品放在第一位。与“实际工作经验”、“学生干部”等相比,企业更加重视“职业道德”、“诚实”、“对企业忠诚”等。有的企业在对录用员工进行考核时,技术熟练程度和会用多少设备早已不是考核的重点,这些企业往往更侧重职业岗位的认同感、踏实肯干,以及勤奋敬业精神。在工作过程中,对于毕业生来说,只要具备上述这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很快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而设备应用和技术操作方面的问题会在实际工作中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这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和自身职业角色定位的重要性。

④高职教育应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对于综合素质技能型人才来说,一方面强调高技能,一方面强调综合素质,高技能主要是通过专业技能教育进一步实现,综合素质主要依靠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实现,通常情况下,只有将专业技能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两者进行完美结合,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文素质教育可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当[2]。结合中国男子足球、中国乒乓球的比赛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男足并不缺乏人才,之所以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因为缺乏一个人才的团队,以及团结协作精神[3]。所以,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等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综合素质是高技能人才快速适应社会,在未来的个人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而进入高职后,需要继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融入技能教育,从而使我们的高职学生拥有高技能的同时具备发展的潜力,这样自身拥有的综合素质,为个人未来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联翔,韩德静.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3.14.

[2]徐美燕.高职教学应多融入人文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

[3]赵琴主编.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规划课题“高职高专矿物加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3]GHB1066。

作者简介:

慕红梅(1977-),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纳米材料。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