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丁鹤年研究综述

2014-09-22 03:04张杰
文教资料 2014年15期

张杰

摘 要: 出身少数民族的丁鹤年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当时少数民族文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20世纪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研究方法的革新,丁鹤年及其诗歌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于热潮之际,对丁鹤年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元诗 丁鹤年 丁鹤年研究

丁鹤年,字亦鹤年,一说字永庚,号友鹤山人,元末明初著名回族诗人,有诗集传世,但诗作仅存三百余首,遗文仅《诗评一则》。身处元明易代之际,他的诗歌诉说一位儒者悲怆而无奈、迫于形势极欲逃禅的矛盾心绪。明人赞丁氏为文有气节,脍炙人口,评论精当。到了清代,丁氏颇受文人青睐,为其立传的不如丁氏同时代的友人乌斯道、戴良所立之传全面、可信度高,且简而短、多而散。全祖望奉他为一代文苑巨子,顾嗣立歌其为元季“西北弟子”的“后劲”之秀,评价精辟,后世多作引经据典之用。自20世纪以来,随着研究方法的革新和品评尺度的变换,对丁鹤年的研究热情不断高涨,概之有以下三个阶段。

一、20世纪初到80年代的丁鹤年研究

这一阶段丁鹤年研究并不是元诗研究的热点,但是元末至明清以来丁鹤年是备受关注的。如戴良在《鹤年先生诗集序》中赞其道:“盖其措辞命意,多出杜子美;而音节格调,则又兼得我朝诸阁老之所长。”20世纪前期的几十年,可能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丁鹤年不大为研究者所提及,文学著述也很少,除了20年代陈垣先生在《元西域华化考》(《国学季刊》1923年第二卷)中评价“萨都剌而后,回回教诗人首推丁鹤年”并辟有专章详考丁鹤年为回回教人、列举与之交游的僧人姓名及其著述外,30年代吴梅《辽金元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40年代傅统先《中国回教史》(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只是简单提到其生平经历。此外,文献学方面的著作论文有30年代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的《丁鹤年集》和国立北平图书馆刊印的《钞本丁鹤年诗集跋》等;1944年发表于钱业月报第12期的日本人厚田村萌《丁鹤年集考》文详意深,实乃当时影响巨作。及至50年代初,白寿彝主编的《中国回回民族史》(中华书出版社1951年版)下册列丁鹤年家世和生平、忠孝诗人两小节并简述其生平。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这种局面有所改善。专著有丁生俊的《丁鹤年》(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这可谓是记载丁鹤年生平最为详尽的。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对丁鹤年的一生作了最细致的记录与叙说。丁生俊的另一著作《丁鹤年诗辑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从整体来看注释详略有度,兼有取优弃劣之工,释词阐意详备妥帖,校对存疑皆具,不免为回族文学研究锦上添花。另外,张迎胜、丁生俊主编的《回族古代文学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辟有专章谈丁鹤年的生平、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影响,对后人研究丁鹤年有很大帮助。

这时期的论文逐渐增多,研究其诗歌创作的主要有穆德全《略谈元末回回诗人丁鹤年》(《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它认为丁鹤年作为现实主义诗人,诗作《送人归故园》就是忧国爱民、思乡怀亲和悯乱思治情怀的真实写照。丁生俊在《元末明初的回回诗人丁鹤年》(《回族文学丛刊》1980年第1期)中提到,丁鹤年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抒写忧国忧民和怀念故乡之情。他的诗风如其为人,严守前人格调,但是诗稍于拘泥之中多显活泼清新之态。陈冬季在《略论元代回族诗人的创作成就》(《西部学坛》1987年第3期)中提及丁鹤年诗多反映了元明之际的社会现实和忠于元朝文人的苦闷、苦痛。他的那些短小精悍的题画诗饱蕴怀念故国、忧国忧民的感情。另有对丁鹤年诗作进行了简述的,如祝注先《明代回族诗人丁鹤年》(《湖北少数民族》1986年第2期)、木子《明代回族诗人丁鹤年》(《宁夏日报》1987第7-11期)、众毫《丁鹤年》(《宁夏日报》1980年第4期)等。

二、20世纪90年代的丁鹤年研究

90年代,丁鹤年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祝注先在《中国少数民族诗歌史》中评论道:“丁鹤年既可以说是元诗的后劲人物,于明初诗坛也属特立突出的佼佼者。”[1]吴肃民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古籍举要》(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对《丁鹤年集》这本古籍简要说明其版本流变、内容特色,并交代丁鹤年诗对研究回族文学史及了解元代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杨镰先生的《元西域诗人群体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对丁鹤年作为由元入明,在怀恋旧朝的同时对新朝是如何适应的基础上略作考论。张毅的《大漠来风——中华文学通览·元代卷》(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年版)把丁鹤年生年记录在元代大事记简表中,并用一段文字记载其生平。

这一时期丁鹤年研究的论文成果急剧增多。萧启庆《元明之际蒙古色目遗民》把丁鹤年归为温和型遗民,即“元亡后仍心怀故国,不肯出仕明朝。或隐于僧,或隐于道,或以诗、词、散曲、书画寄寓性情”[2]。唐骥的《试论丁鹤年诗》(载《回族文学论丛》第一辑宁夏大学回族研究所1990年第2期)结合丁鹤年的家世生平,把他的诗歌分为前后两期,表达的是忧国之痛与隐居遗民之情,最后总结丁鹤年善于直接表达却含蓄蕴藉、对汉文化进行大量吸收的艺术风格。然而90年代初期,更引人注目的是导夫先生对丁鹤年进行的系统研究,他先后发表了《回族诗人丁鹤年诗歌导论之三》(《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怀念元廷的情感投射——丁鹤年诗歌导论之六》(《宁夏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丁鹤年诗歌的辩证艺术》(《回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3期)、《回族诗人丁鹤年诗歌的情感结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丁鹤年诗歌的主体思想倾向》(《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这些论文经修改整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了《丁鹤年诗歌研究》一书,我们依据《丁鹤年诗歌研究》一书介绍和评价他的研究。作者概述丁鹤年诗歌的思想内容,认为其相当丰富而又复杂:“既有忧国忧民思想的吐露和抒发,又有政治理论的受挫、破灭后愁苦的叹息;既有对统治阶级的深刻揭露、抨击,又有对行将灭亡和已经灭亡的封建王朝的怀恋与回顾;既有对广大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忧虑、同情,又有对所谓太平之象的抒写和赞颂。”[3]endprint

90年代丁鹤年研究取得的成果是丰硕喜人的,从其规模与数量来说,远远超越之前的任何时期,并且与21世纪相比并不稍逊一筹。但就其相关的论著而言,研究方法与理论稍嫌滞后。

三、21世纪以来对丁鹤年的研究和评价

这一时期由于学界对元代回族文学的关注度不断升温,随之而来的对丁鹤年的关注和研究也以新见迭出的面貌问世。

21世纪初期陆续出版了几本有关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专著,如吴建伟的《回回旧事类记》(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高仁雄的《古代少数民族诗词曲家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张迎胜的《元代回族文学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朱昌和的《中国回族文学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和海正忠的《古今回族名人》(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等是代表作。其中导夫先生的《丁鹤年诗歌研究》立足现实语境和历史关照,对元末明初回族诗人丁鹤年其人其诗进行深入浅出而又多层面的研究,新见与特色兼备。不可否认的是,该著可谓是古代回族文学研究的新一力作。

关于丁鹤年生卒年的记载,较早的有谭正璧先生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上海市书店出版社1981年版)的公元1335至1424年之说;吴海林、李延沛的《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和周绍祖的《西域文化名人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等皆从谭先生之说;后来邓绍基、杨镰主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年版)的公元1335至1405年说;王颋的《西域南海史地考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中《鹤零旧里——西域诗人丁鹤年传记考辨》的公元1334至1404年说;导夫先生的《丁鹤年诗歌研究》一书的卒年为公元1424年左右说。总之,丁鹤年的卒年没有明确年限,以上著述为学者研究丁鹤年卒年留下了无限的学术思考。

丁鹤年在元文学史上诗歌成就很高,其人因其诗而闻名于世。诗歌创作的相关学位论文有张建芳的《元代回族作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6月)、郭兰英的《元末明初色目诗人丁鹤年及其诗歌创作研究》(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3月)和魏丽的《丁鹤年及其诗歌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6月)。其中郭兰英运用文献学、民族学和心理学等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丁鹤年家世生平和诗歌的版本流传、情感与特色作了全面而有益的探求与考究。另外两篇则是对丁鹤年诗歌进行具体研究的成果。丁鹤年诗歌研究在日趋开阔的视野的驱动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马在渊发表在《丝绸之路》2010年第14期的《从丁鹤年诗看回族人华化》通过丁鹤年的诗篇,从家世与姓名考、儒化、佛老思想三方面考察回族对中华文化的接受,以及回族文人身上兼有的伊儒文化特质。徐建成的《回回诗人丁鹤年与保国寺》(《三江论坛》2009年第5期)也与此相类。

综上可见,元代西域作家异才辈出,个逞英华,丁鹤年身为最耀眼的诗人之一,其关注度与日俱增。相关研究论文专著虽扩大了研究视野,更新了研究方法,但是还不够系统与全面。如考订丁鹤年卒年、墓址、交游、诗风、矛盾情思和大量书评等存在依旧重说、欠新意深度。然对史料的爬梳考辨及新史料的发现方面,急需有识之士作历史厚度与理论深度的挖掘与探讨。

参考文献:

[1]祝注先.中国少数民族诗歌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143.

[2]萧启庆.元明之际蒙古色目遗民[J].田馀庆.庆祝邓广铭教授90华诞论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09.

[3]导夫.丁鹤年诗歌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