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其彬
在大多数教师看来,物理是客观而冷静地揭示自然现象的,与情感教育相距甚远。其实,这一理解是偏颇的,物理知识并不是冰冷的,它同样与学生的情感紧密相连。爱因斯坦就曾经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而物理学习兴趣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对物理学的深厚感情,这就是物理教学中物理情感教育问题。物理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需要坚持以下几点。
首先是寓学于乐。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充分的乐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新奇,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求知状态,这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考虑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优势。物理课中的各种现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先让学生做好课本上的每一个学生实验。同时将书上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他们更真切地看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除了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和小制作外,还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相关的生产活动。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是实验刺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实验基础、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们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学物理情感教育采用实验刺激的根本目的与任务应该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有效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生产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际技能和创造能力。
在中学物理情感教育中,能力培养,特别是创造意识的培养已成为讨论的中心。孤立地把大脑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忽略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是不对的。不论从物理学的特点,还是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实验活动在实践—理论—再实践这一永不休止的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链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本作用。
最后是情感交融。情感交融是积累人际关系中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良性的教学心理循环。情感是教学成功的因素,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这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和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大脑既不是一个简单的容器,也不是单纯的信号接收机,学生和教师之间需要相互信任,而信任就是一个情感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理解、兴趣和喜爱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兴趣和喜爱,即师生之间会产生情感的共鸣与转移。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创设活动情境,培育学生情感。发现创造的情感是物理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情感,一旦学生发现了某种物理现象或从某种现象中提出问题,或对某个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或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见解得到认可,学生的情感必将得到升华,这一情感 必将激励学生投入到更加深入的学习研究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要联系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方法指导和思维能力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要创造条件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如学具制作、器材改进、问题探究、科普讲座等。这些小玩具看似简单平淡,但这里蕴藏着智慧的启迪、思维的开发、情感的熏陶。
挖掘德育因素,培育学生情感。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科学素质教育,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言情,以事实言情,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物理学的巨大成就和现代科技史无前例的发展,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物理学家的感人事迹,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帮助他们树立为祖国献身的远大理想,拓展哲学视角,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活动生活化、体验化。从生活入手开展物理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因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看得见。用生活现象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再回归到生活中去,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丰满、生动、鲜活,避免物理知识抽象化、空洞化,而且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蕴含着物理规律,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探究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以唤起学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互动化,以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实践证明,只有师生双向互动,才是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是师生共有的。师生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课堂气氛,让信息能够双向流动,让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程度得以提高,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加强。
(责任编辑易志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