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支持下的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2014-09-22 21:22甘利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语文味语文教学多媒体

甘利强

摘要:多媒体的适时运用,能营造教学情境,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实现延伸拓展阅读,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只有适时适度地运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才能让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63-02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一堂课从头到尾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大部分学生成了形式上的“参与者”,实质上的“旁观者”。那么,该如何合理地运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在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把握好一个“度”,注意突出课程的特点——语文味。

一、语文味——利用多媒体适时营造教学情境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文质兼美,有着精练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激荡着强烈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学也要求抓住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从而能到达到以情育人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的时机,适时巧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趣、有情、有味地沉浸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去获取应有的知识。例如,老舍先生的《草原》写得极美,然而对于生活在高楼大厦之间的学生却极为陌生,因此,在教学时,我播放草原美丽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草原辽阔之美,再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美丽的画面,优美的文字,把学生带入那美丽的草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体会了草原的美丽后,我放了一段描写草原的音乐,让学生在舒适悠扬的音乐伴奏下齐声朗读,同学们读得绘声绘色,仿佛置身于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此时,同学们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器官去感受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去回味语言的无穷魅力,这样的语文课堂,语文的味儿也就更浓了。

二、语文味——利用多媒体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文字本身,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媒体,它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切的体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可见,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要设法使学生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从而让学生通过文字这道桥梁与作者会面,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善于抓住词句,引导学生在关键词句上细细咀嚼、分析、体会,学生的语感定会不断增强。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细细地观察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画面。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一位学生说:“李冲一棒打向洪教头,洪教头摔了出去”这时,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图中两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而后利用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一段话,让学生进行比较,说说哪些词语运用得准确?经过比较,学生悟出用“一退”、“一扫”,把林冲那种遇事不慌不忙的神情体现出来。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妙词佳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多媒体辅助下语文课堂教学,以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也就强调了语文姓“语”的观点。

三、语文味——利用多媒体实现延伸拓展。

当前,语文教学提倡大语文观念,就是要引导孩子内外结合,拓宽视野。从许多优秀学生的成长过程看,他们都广泛地阅读了古今中外、各种类别的书籍。他们都把看报刊、看电视、社会实践当作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因此,语文教学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拓展阅读,使学生加大阅读量,从而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但是,长期以来,学习材料的容量一直是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使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极大的转变,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资源。学生通过网络,能极大地扩展语文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例如学习了《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后,我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发展,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在品味的家乡灞河的柳的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后,我告诉学生,柳在中国古代被赋予很多含义,曾让许多诗人诗兴大发,写下许多精妙的诗句。我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搜集的文人墨客赞美、吟诵柳的诗句。学生不仅扩大了阅读面,丰富了语文知识,而且提高了阅读能力,增加了文学素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语文味——利用多媒体锻炼运用知识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说,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标志主要不是“理解语言”,而是“运用语言”。多媒体技术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在《麋鹿》一课的教学中,我运用计算机网络辅助优势,将麋鹿的各方面的知识详尽地显示出来,学生对麋鹿有深入详尽的理解。同时,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了两个学习环节:环节一:学生深入读课文,运用课文语言,给多媒体提供的麋鹿的图片写个小小的图片说明;环节二:根据多媒体提供的材料,做“小小解说员”。学生能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通过自主选择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对麋鹿的了解。这样的训练扎实有效,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语言学习、运用和积累的演练场。它的基本教学手段应该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朗读文本,感悟文本,并通过生动、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把握文本言语的内在精神,使学生文本语言与接受人文熏陶融为一体。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语文味”不拒绝多媒体,多媒体也不是“语文味”的“杀手”。教师如能很好的运用多媒体,将一些新观念,新知识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大大提高,语文课堂将更具“语文味”。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味语文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