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浩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若要通过情境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解构,那么就需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情境创设.为了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创设的情境要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一、情境创设要以学生知识基础为出发点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要以情境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联想,即由此及彼,这也就决定了情境需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出发点.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情境就是要借助多媒体或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其实不然,情境创设的关键是要能让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串联,从而进行新的探究.
【案例1】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
情境:计算(1)4×25与4×25;(2)16×9与16×9;(3)(213)2×(315)2与(213)2×(315)2,然后观察各式及其运算结果,看看其中有什么规律.
在这情境中,教师所提供的三个算式较为简单,学生基本都能计算,关键是计算后根据三个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引出新的知识点.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在情境创设中,教师不一定非得以多媒体手段来进行图片展示或以故事、游戏等方式来让学生进行活动,关键是要能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从而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激发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情境若是过于单调则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应结合一定的现代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
【案例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
情境:小刚与小玲一起在水果店买水果,小刚买了3千克苹果和2千克梨,共花了18.8元;小玲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共花了18.2元.回家路上,他们遇上了好朋友小军,小军问苹果、梨各多少钱每千克,他们不讲,只讲各自买了几千克水果和总共的钱,要小军猜.聪明的同学们,小军能猜出来吗?
教师借助幻灯片快速呈现了上述问题情境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尝试寻找解决方案,在学生的解决方案中出现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而这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优点是什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然后再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样做让学生兴趣倍增,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
三、情境创设要有利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而是要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入新知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故而情境创设要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
【案例3】反比例函数
情境活动一:一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连云港(全程约为300km),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1)你能用含有v的代数式表示t吗?(t=3001v)(2)利用(1)中的关系式完成下表: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的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速度变大,时间减小;速度变小,时间增大)(3)速度v是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
活动二:(1)利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①一个面积为6400m2的长方形的长a(m)随宽b(m)的变化而变化,其函数关系式为a=64001b.②某银行为资助某社会福利厂,提供了20万元的无息贷款,该厂的平均年还款额y(万元)随还款年限x(年)的变化而变化,其函数关系式为y=201x.③实数m与n的积为-200,m随n的变化而变化,其函数关系式为m=-2001n.④一名工人加工80个零件的时间y(小时)随该工人每小时能加工零件个数x(个/小时)的变化而变化,其函数关系式为y=801x.
(2)交流:函数关系式a=64001b、y=201x、m=-2001n、y=801x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在该课中,教师所提供的案例中所呈现的问题学生基本都能解决,接下来是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几个函数式进行观察并发现其共同特征,这样才能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责任编辑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