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敏,万俐佳,姜义道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434020)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鼻阻、流涕、头痛、嗅觉减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应用,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术后疗效仍不令人满意。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67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非手术因素,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耳鼻喉科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67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前均经鼻内镜检查和全鼻窦CT扫描,诊断符合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6例,女71例,年龄16~74岁,平均(37.8±9.3)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头痛、嗅觉减退等临床表现。其中59例伴鼻中隔偏曲。124例患者伴有鼻息肉,43例患者不伴鼻息肉。167例患者中,13例有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史,24例有慢性鼻窦炎手术史,21例有变应性鼻炎病史。坚持术后综合治疗的患者中,138例鼻腔定期清洗并按时复查,117例连续3个月使用糖皮质激素气雾剂,123例术后连续应用抗菌药物12周。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水平位和冠状位CT扫描,术前连续给予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喷鼻200ug/d和抗炎治疗3d。手术参照MesserLinger术式,其中全身麻醉115例,局部麻醉52例。若患者合并有鼻息肉,先摘除鼻息肉,切除钩突,暴露开放筛泡;由前向后根据病变的不同开放前后筛窦,将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开放蝶窦和额窦;中鼻甲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是否保留,若中鼻甲息肉样变,切除时保留中鼻甲基板,清除窦内病变脓性物、黏膜组织等,手术过程中尽可能保护正常的各窦腔黏膜。同期43例行鼻中隔矫正术,另外16例因鼻中隔轻度偏曲,故未处理。术后第1个月每周复查1次,第2个月每2周复查1次,复查时务必清洗鼻腔分泌物,以后根据鼻腔情况决定清理次数。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主观症状问卷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鼻塞、鼻后滴漏、头部胀痛、嗅觉减退及全身不适感。0分为无不适,10分为严重不适。病情程度:轻度(0~3分)、中度(3~7分)、重度(7~10分),若 VAS评分大于5分,说明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客观评估鼻腔采用Lund-Kennedy评分进行评价:(1)息肉:无息肉计为0分,息肉仅在中鼻道计为1分,息肉超过中鼻道计为2分;(2)水肿:无水肿计为0分,轻度水肿计为1分,严重水肿计为2分;(3)鼻漏:无鼻漏计为0分,清凉稀薄鼻漏计为1分,黏稠脓性鼻漏计为2分;(4)瘢痕:无瘢痕计为0分,轻度瘢痕计为1分,重度瘢痕计为2分;(5)结痂:无结痂计为0分,轻度结痂计为1分,重度结痂计为2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自变量因素筛选采用向后逐步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VAS评分对比 患者术前鼻塞、鼻后滴漏、头部胀痛症状较为严重,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嗅觉减退和全身不适感改善不明显。术后6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VAS评分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Lund-Kennedy评分对比 术前Lund-Kennedy评分为(13.72±2.17)分,术后6、12个月Lund-Kennedy评分分别为(6.33±2.35)分、(4.65±2.88)分,术后6个月评分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12个月评分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x±s,分)
2.3 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随访1年后,治愈109例(65.3%),有效30例(18.0%),无效28例(16.7%),总有效率为83.3%。慢性鼻-鼻窦炎不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治愈36例(83.7%),有效5例(11.6%),无效2例(4.7%),总有效率为85.3%;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治愈73例(58.9%),有效25例(20.1%),无效26例(21.0%),总有效率为79.0%。选取7项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为:性别(X1),男=1,女=0;年龄(X2),小于35岁=1,大于35岁=2;是否伴有鼻息肉(X3),不伴有鼻息肉=0,伴有鼻息肉=1;是否有前期鼻窦手术史(X4),无=0,有=1;是否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X5),无=0,有=1;是否伴变应性鼻炎病史(X6),无=0,有=1;是否术后坚持综合治疗(X7),无=0,有=1;疗效评定(Y),治愈=0,未愈=1。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是否伴有鼻息肉、是否有前期鼻窦手术史、是否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是否伴变应性鼻炎病史、是否术后坚持综合治疗是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见表2。
表2 与预后有关的5个因素及有关参数统计值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鼻内镜手术在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鼻内镜鼻窦手术具有视野清楚、创伤小、较好保留鼻腔生理功能、有效率高等特点,处理窦口鼻道复合体是此手术的关键[1-2]。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疗效的因素很多,本研究结果显示,是否伴有鼻息肉、是否有前期鼻窦手术史、是否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是否伴变应性鼻炎病史、是否术后坚持综合治疗是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
多项研究显示[3-6],慢性鼻-鼻窦炎和鼻息肉在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预后方面差异明显,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基底膜增厚、水肿,大量炎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病变更为严重和广泛,炎症程度明显高于不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清理时间较长,症状改善不理想,有效率低。有前期鼻窦炎手术史患者黏膜病变范围更加广泛,纤毛功能不良,窦腔骨质增生明显。另外,前期手术操作对黏膜组织有很大创伤,导致骨质暴露,术后容易出现瘢痕组织,引起鼻窦炎复发,对术后疗效影响很大[7-9]。本研究中,术后随访进行鼻内镜清理时,曾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呋麻滴鼻剂持续应用2周以上)患者窦腔内脓性物残留时间长,黏膜充血水肿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广泛,大大影响了术后恢复。本资料显示,有变应性鼻炎病史患者对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考虑可能是变应性因素使鼻腔黏膜长期处于高反应状态,黏膜水肿明显,渗出较多,造成窦口狭窄或堵塞,形成的缺氧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繁殖,从而使病情迁延难愈[10-12]。因此,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应该加强变应原检查和治疗。本组资料显示,术后坚持综合治疗是影响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与转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鼻内镜手术和术后定期清理换药2个阶段。手术的目的是彻底清除鼻腔病变组织,改善通气,促使鼻腔和黏膜形态及功能恢复;而术后定期清理换药是手术过程的延续,主要通过清理窦腔新生病变组织,为鼻腔黏膜转归创造良好条件。多个文献报道[13-15],定期随访,做好术后鼻腔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综合治疗还包括局部冲洗、黏液稀释、抗菌药物抗感染、激素抑制炎性反应等,通过多种机制来更好地促进术后鼻腔黏膜组织功能恢复。
总之,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时,术前要仔细询问病史,加强变应原检测,术后给予综合治疗,对于提高术后疗效有重要意义。
[1]李小敏,樊韵平,洪海裕,等.变态反应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1,32(15):2032-2033.
[2]项先高,曹桂霞,季阳,等.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术后不同年龄段生存质量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2):2578-2581.
[3]尤慧华,诸葛盼,施海明,等.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细菌生物膜的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7):547-551.
[4]邵姗,王洪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类及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7):814-816.
[5]Kim RJ,Yin T,Chen CJ,et al.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acteria and mucosal immunity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A p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analysis[J].Am J Rhinol Allergy,2013,27(6):183-189.
[6]Wang LF,Lee CH,Chien CY,et al.Serum 25-hydroxy vitamin D levels are lower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osis and are correlated with disease severity in Taiwanese patients[J].Am J Rhinol Allergy,2013,27(6):162-165.
[7]Hoza J,Salzman R,Starek I,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erdoste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osis-apilot study[J].Rhinology,2013,51(4):323-327.
[8]迪丽达尔,王德辉,史丽,等.加强药物治疗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的多中心对照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9):734-740.
[9]唐凤珠,瞿申红,梁建平,等.慢性鼻-鼻窦炎筛窦骨质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23):1060-1063.
[10]Jardeleza C,Miljkovic D,Baker L,et al.Inflammasome gene expression alterations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biofilm-associated chronic rhinosinusitis[J].Rhinology,2013,51(4):315-322.
[11]Naeimi M,Garkaz M,Naeimi MR.Comparison of sinonas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nasal septal deviation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rhinosinusitis[J].Iran J Otorhinolaryngol,2013,25(70):11-16.
[12]王晓凤,周学军,苏炳泽,等.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特异性IgE水平与手术治疗效果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3,34(11):1703-1705.
[13]Hirshoren N,Turner YN,Sosna J,et al.Maxillary air density measurements for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acute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J].AJR Am J Roentgenol,2013,201(6):1331-1334.
[14]艾力根·阿不都热依木,阿孜古力·克热木,阿不都如苏力,等.伴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筛窦的细菌学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1):482-485.
[15]季艳,刘琼玲,滕蓬霞,等.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现状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