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主体理论视阈下硕士研究生个体潜能的激发与实现

2014-09-22 03:03尹传兰
文教资料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中心论硕士研究生

尹传兰 张 放

(牡丹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交互主体理论视阈下硕士研究生个体潜能的激发与实现

尹传兰 张 放

(牡丹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伴随硕士研究生生源多元化趋势,硕士研究生培养步入瓶颈期,如何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借用交互主体理论,认为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相互承认、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间性的良性互动,可以更好地开发研究生个体潜能。

交互主体 研究生培养 创新潜能

1998年,我国招收研究生7.25万人,2010年招收46.5万人。13年间,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了34.7万人。考生来源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往主要由高校应届本科生为考生主体,现在除应届本科生外,来自各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工作人员、本三批次和高职类院校的学生相继加入考研队伍中,考生的学历层次分布于本科、高职、专科、成人学历等不同阶段。同时考生对本科阶段专业方向的持续追求和对学科界线的理解越来越含混,跨专业、跨学科的考生数量激增。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要确保他们个体潜能极大限度地开发,势必要变要转换以往课堂教学思维模式,不能再仅停留于单主体的教师主体或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阶段,而应该建立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承认、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交互主体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其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

一、师生主体交互的理论内涵

社会文化的变迁、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教育改革自身的需求,都在敦促教师角色的转换,师生关系随即成为教学改革探讨的核心话题。有关师生关系的传统理论观点主要有“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代表赫尔巴特认为:“在教育的其他任何职能中,学生是直接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①并且说:“按照方法培养心智的艰巨任务,从总体上讲应留给教师。”②凯洛夫甚至认为:“教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项指导,每个学生都应该用心去听取和执行,教师逐步提出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说,具有法律的性质。”③教师主体成为师生关系的绝对中心,相比之下,学生只是依附教师主体的客体存在,“教师与学生关系复制了‘我思’的清醒与梦幻之间的时间关系和权力关系。对学生而言,教师完全是一个外在的‘我思’,与学生自己的思考本身无关”④。“学生中心论”批判了教师的绝对权威,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教育的措施”应“围绕他们而组织”⑤;应该“从经验中学习来代替从教科书和教师学习”⑥。教师角色从指令者、主宰者转换为守护者、协理者,教师逐渐从中心退居边缘,学生逐渐从边缘上位中心。但其实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均属于单主体论,都是唯我独尊式的,势必造成非此即彼的强调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对话”活动,单独强调哪一边,“对话”都建构不起来。这方面,现代西方哲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维借鉴,胡塞尔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交往活动的探讨开创了“交互主体论”,他认为:“为了消解自我认识中的私人性和主观性,达到对世界的共同认识,也就是由‘私人世界’进展到‘共同世界’不同认识主体之间要相互交流,彼此沟通,并设身处地,转换视角,承认他人的主体地位及主体性。”⑦这样互识和共识就成了主体交互的前提基础。那么将之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它便打破了“单主体论”模式,教师和学生均可成为主体,且师生形成“对话”的可能是以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相互承认、相互沟通为前提的。

二、师生主体交互的教学模式建构

从近年的报考和招生人数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人才培养的重头戏,相应地在生源多元化的现状面前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硕士研究生的个体潜能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社会效用也就成为重中之重。

主体交互教学模式注重以“对话”为基础,构建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交流环境,鼓励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主体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以此建构教师引导的个性化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学习相统一的教学交互主体系统。这一教学模式的方向性和目标性在于激活学生的个体因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自身主体要素,形成主体性学习惯性。这个模式的建构主要通过三个环节完成,均以问题为结点,以便增强学生的主体思考意识。第一环节,心理探寻。因为研究生阶段不同于本科阶段的教育,“它是建立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也是以专业为单位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建立在二级学科基础上的专业教育”⑧。首先是专业知识教育,其次是研究能力培养。因此,要有效挖掘学生的个体研究潜能,就要先了解他们的兴趣心理动向,以便搞好取其长而补其短的针对性教育,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间趋同兴趣激发与培养。这项工作要在入学初进行,可以通过座谈和问卷的形式开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第二环节,携领引导。通过分析,寻找每一位学生身上的可激发点,让他们对自身的内在潜能有所认识,携领他们引燃引信,激发创造欲望,并将此转化为创新能力。这项工作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认可自我,认识到每个个体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性,只是关注领域不同而已,不必苛求趋同。第三环节,交互确证。通过不间断的师生“对话”,在学生自我和教师他我的确证下,拟定出适合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一旦确立了某个理想的目标,同时又能以某种适宜的方式去影响学生,那么学生必将会朝着那个既定的目标前进”⑨。这样,在完成三年硕士阶段的学习生活部署的同时,也为日后步入职场或攻读博士做足或应用能力上的或专业理论上的准备。这项工作是在师生彼此认同的前提下落根的,教师是主体,学生亦是主体,两个主体在平等的话语环境中和谐共划。

三、师生主体交互生成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但有一部分高校还未完全普及这两种类型的招生培养,仍停留于学术型阶段。但从生源看,部分学生不是应届毕业生,且跨专业、跨学科、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比例逐年攀升。对于“学术”二字他们有一种畏惧感和主动弃离感,因而一味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培养,结果只会由于主体不能形成良好的交互关系,造成师生双双陷入困窘的境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主体交互教学模式的建构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从理论角度来说,可以通过从源头上找到制约学生个体潜能释放的深层心理因素,为当前多生源背景下如何激发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意识提供学理上的支撑;有利于理清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明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通过在研究过程中了解的信息,为做好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工作提供方法和思路;为高校研发更合理的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优秀硕士研究生提供借鉴。从现实角度说,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了解生源多元化背景下硕士研究生的潜在心理现状,找出影响当前硕士研究生创新潜能的主导因素,并确定激发硕士研究生创新潜能并将之转化为现实能力的对策。对引导硕士研究生主动察探自身潜能,引爆自身能量团,提高自身创新的有效性,促进硕士研究生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自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之,主体交互理论视域下的研究生个体潜能开发与实现的模式建构主要通过对内在潜能的研究,从对制约硕士研究生创新的心理要素切入,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内部“小宇宙”能量团爆发的引信,增加学生感受“大脑风暴”光临的次数,从而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充分享受到创造的快乐。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地关注外部要素,没有注意到内驱力才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造能力的根源。

注释:

①②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94,275.

③凯洛夫.教育学.(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150.

④[法]福柯著.刘北成译.痛狂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狂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68-180.

⑤⑥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46,347.

⑦沙可国.社会哲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77.

⑧梁勇,陆秋平.交互主体论与研究生教学模式探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5):190-192.

⑨高伟.从教师角度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育评论,1999(2):9-11.

项目来源:本文系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师院校硕士研究生创新潜能激发策略研究》(课题号:JGXM_HLJ_201212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心论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同步发电机理论的一个奇点与气隙中心论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习总书记“人民中心论”指导下的电视剧创作批判及提升的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张竞生“新女性中心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