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判断和识别中的多义性效应

2014-09-22 03:03何赛萍
文教资料 2014年15期
关键词:多义性多义词语义

何赛萍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 201209)

词汇判断和识别中的多义性效应

何赛萍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 201209)

本文具体论述了多义性效应研究中的Kawomoto模式和Masson模式,介绍了两种模式之间的异同,利用Hino和Lukper的反馈模型进一步论述了词汇判断和词汇识别中的多义性效应,并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对汉语判断和识别中的多义性效应的主要研究及成果。

Kawomoto模式 Masson模式 词汇判断 词汇识别 多义性效应

多义词(polysemy或者ambiguous words)是指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多义词的识别问题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多义词的研究对于揭示词义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形音义的交互作用的机制都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介绍

研究多义性效应比较常用的是词汇判断任务和词汇识别任务。对多义词的词汇识别最早进行研究的有Rubenstein等人。他经过研究发现,多义词的词汇判断时间明显快于单义词的词汇判断时间,而且多义词的这种词汇识别优势效应在高低频词中都存在。但Borowsky等人的研究表明,多义词的词汇判断优势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出现,即只有当填充词为可发音的假词时才出现。

Hino和Lupker(1996)的研究表明,在词汇判断任务中,多义词对高频词和低频词产生的效应类似。在词汇识别任务中,多义词与词频发生交互作用,以致多义性只对低频词发生效应。至于为什么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只发生在低频词中,有学者认为,高频词形、音的联结较强,它倾向于独立表征、整词通达,词形很熟悉,识别很迅速。词的语义的反馈激活来不及发挥作用,真假词判断就已经完成。相比来说,低频词是分解表征和通达的,词形不熟悉,形、音之间的连接较弱,仅仅根据形、音很难完成判断认为,语义反馈激活充分发挥了作用,显示了较强的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

对多义词识别优势效应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模型:局部表征模型和分布表征模型。局部表征模型又可分为搜索模型和激活模型。搜索模型认为,多义词在词汇系统中有多个词条,词条搜索是随机的,因此,多个词条中的一个词条被搜索到的概率高于只有一个词条的单义词搜索到的概率。激活模型认为,词汇系统中的每一词都有对应的探测器或单词产生器(Logogen)。多义词有多个意义,因此有多个单词产生器。一个词所对应的单词产生器越多,其中一个产生器达到阈限的可能性越大。分布表征模型认为,多义词较单义词在语义层次激活了更多的语义特征,因此正字法水平上,多义词较单义词得到更多的语义反馈作用。

2.两种主要模式

关于“多义性效应”是否存在,又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学术界争议颇多,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着重从两个模式:Kawamoto,Ferrar,Kello(1994)模式和Masson(1996)模式阐释这个问题。

2.1 Kawomoto等人模式

Kawomoto模式建立在“多义词只有一种拼写形式(一个词条),但有多种语义形式(多种意义)”这一说法的基础上。正因为多义词有多种含义,语义层面的激活才不稳定、不持续。

Kawomoto等人认为词汇判断主要建立在正字法的基础上,与单义词相比,正字法对多义词的影响更大,因而该模式提出,多义性效应存在于词汇判断任务中。他们认为多义性效应取决于任务需要,如果任务的表现依赖于正字法(如标准的词汇判断任务),那么多义词就占有优势。相反,如果任务的表现依赖于语义(如一个语义分类任务),多义词就占劣势。

Kawomoto模式中没有把语音层面考虑在内,Besner和Joordens(1995)曾就此提出Kawomoto等人的逻辑应该“扩展到依赖语音的任务(如词汇识别)”。正如多义词只有一种拼写形式一样,多义词只有一种语音形式。这样,根据Kawomoto等人提出的学习计算程序,多义词在语音层面的影响要大于语义层面的影响。所以,假如词汇识别主要依赖语音层的活动,该模式确定:在词汇识别任务中,多义词对其有促进作用。

Pexman和Lupker认为,Kawomoto等人能够成功指出多义性效应,而Joordens和Besner却没有做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Kawomoto等人认为词汇判断由于正字法的激活而非语义的激活而得到最好的体现。二是因为他们使用的是计算系统,正字法单元对多义词和单义词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多义性优势得到了发挥。

2.2 Masson模式

Masson模式包括形、音、义三个水平的单元,每个水平都包含分布表征,不同单元通过隐单元互相联结。在该系统中处理一个词汇所需要的时间就是达到预设标准所需要的周期数。进行的任务不同,标准也不同。对词汇判断来说,反馈时间建立在熟悉性的基础上。熟悉性与 “能”(energy)相同,就比如是激活运动进入了网络中的 “引力盆”(basin of attraction)(一个稳定状态)。把正字法单元和语义单元的能值相加,若得到的总能超过最低标准线,反馈就得以实现。在Borowsky和Masson(1996)的模拟实验中,在语义单元被激活后进入basin of attraction时,多义词要比单义词早,就是说多义词的语义单元更快进入稳定状态,而且每个单元的激活形式与多义词的形式接近。这种接近性及更早进入稳定状态这一情况导致多义词的能值更快地达到最低标准线,所以Masson模式认为,词汇判断中存在多义性效应。

Borowsky和Masson还利用相同的网络系统和参数试验了词汇识别任务的情况。识别反馈时间建立在从语音单元到达激活的稳定状态所需要的周期数。在语义单元的最初几个周期,多义词占优势,但这一优势并不能成为它在识别反馈时间上的优势,因为语义单元的信息并不能用来决定何时开始输出,所以Borowsky和Masson模式的假设是:多义性不影响词汇识别任务的表现。

2.3 模式概括总结

综合以上论述,可以把两个模式的主要论点概括如下:

Kawomoto等人模式论点:(1)词汇判断任务中存在多义性效应。(2)任务性质对多义性有影响,若某任务的表现依赖于正字法,那么多义词就占优势。若任务的表现依赖于语义,多义词就占劣势。(3)多义性能促进词汇识别。

Masson模式论点:(1)词汇判断任务中存在多义性效应。(2)多义词的优势效应只有在用合乎正字法规则的假词作填充材料时才出现。(3)多义性不影响词汇识别任务。

两种模式都认为词汇判断任务中存在多义性效应,两者之间的差异一目了然。

3.反馈模型

Hino和Lukper(1996)提出了反馈模型(the feedback accounts),认为多义词产生较多的语义激活,语义激活反馈到语音单元和正字法单元,导致多义词在正字法单元更高水平的激活,词汇判断主要基于正字法单元的激活。他们对多义性效应的解释主要建立在“对正字法单元的反馈能影响词汇判断的表现”这一说法上。按照这种解释,当用不合法的非词或假词做填充词时,词汇判断较容易,反馈没有多大影响;当用形似假词作填充词时,被试者很难从语音和词形上做出真假词判断,不得不更多地通达词的语义,在迅速激活源真词的语义表征后,利用语义的反馈作用对词的形音进行校对,语义激活的增加使从语义到正字法或语音的反馈激活增加,因而产生更显著的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

4.汉语的词汇判断和识别

以上研究都是采用拼音文字得出的结果。汉语作为世界语言大家庭中的一员,既有与其他语言相类似的一面,又有不同之处。例如,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这和拼音文字是一样的。但是,汉字是方块字,属于平面型文字,它是一种典型的深层正字法文字,没有形—音对应或形—音转换的规则,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结构紧密的图形,这和拼音文字按线性方式排列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汉语的词汇判断和识别中是否也存在多义词的优势效应呢?多义词的优势效应与词频关系怎样?这些问题目前国内的研究较少。国内这方面的学者主要有陈宝国、彭聃龄、邓园等。

汉语词汇判断和识别的研究方法包括词汇判断任务和识别任务:

4.1 词汇识别/命名任务(naming task)

大声读出一个字、词的声音,或命名一个字词,并记录命名的潜伏期。通过命名,可以测定识别一个字词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影响字词识别的各种因素。根据许多研究的结果看,汉字的平均命名时间为600毫秒左右。字词的频率不同,复杂性程度不同,有无上下文背景,对命名时间有很大影响。

4.2 词汇判断任务(lexical decision task)

使用这种方法的一种典型步骤是:给被试呈现一串字符,有的是词(字),有的不是,要求他们尽快、尽量准确地判断它是不是一个词(字)。在词汇判断任务中,难以排除策略因素的作用。如假词混入的数量会直接影响被试的判断标准;假词混入的数量少,被试倾向于作“是”反应;假词混入的数量多,被试倾向于作“否”反应。这种方法现在用得很广泛,但有人认为它不能忠实地揭示词识别的过程。

其他还有一些方法如语义分类 (semantic categorization task)、同一性判断法(identity judgment task)等,都是可以用来进行汉语研究的方法。陈宝国、彭聃龄(2001)认为开展汉语和其他语言认知的比较研究,对于揭示心理词典中词义的提取机制,建立基于语义的形、音、义相互作用的词汇识别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采用汉语双字词作为实验材料,采用词汇判断和命名两种任务对汉语中的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他们通过两个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1)词汇判断任务中,存在双字多义词的识别优势效应,但这种效应只表现在低频多义词中;(2)命名任务中,未发现双字多义词的识别优势效应。这可能与双字词的语素分解命名等因素有关。

5.结语

本文主要阐释了Kawomoto等人模式和Masson模式的具体观点,从论述能够看到两种模式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还提到了Hino和Lukper的反馈模型进一步论述词汇判断和词汇识别中的多义性效应,接着以陈宝国和彭聃龄的研究为主线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在汉语判断和识别方面的研究成果。因为进行多义性效应的实验要求较高,我们没能实行,只能在前人,主要是外国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思考。本文所做的就是为一些感兴趣的人提供较权威的论证方法和手段,以便能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拓展研究领域,丰富研究内容。

[1]Hino Y,Lupker S J.Effects of polysemy in lexical decision and naming-alternative to lexical access account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1996,22,1331-1356.

[2]PexmanP.M,Lupker S J.Ambiguity and Visual Word Recognition:Can Feedback Explain Both Homophone and Polysemy Effects.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99,53:4,323-334.

[3]LichaczF.M,etc..Short Report Polysemy Effects in Word Naming.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99,53:2,189-193.

[4]陈宝国,彭聃龄.汉语双字多义词的识别优势效应.心理学报,2001,33:4,300-304.

猜你喜欢
多义性多义词语义
多义词
语言与语义
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解决方案探析
路径识别要“精确”——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及应用探讨
基于5.8GHz自由流的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探讨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浅议多义词在语境中的隐喻认知
多义词way的语义认知分析及实证研究
谈如何诠释新闻价值的多义性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