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期刊主编终校,因期刊自身的特点和主编的个性特征会表现出不同的终校风格并形成不同的终校习惯,特别是在终校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更是不拘一格各有千秋。无论是终校习惯或终校方法还是终校风格,都是主编通过反复的实践摸索和不断的理性思考,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总结和形成的。这里提出的期刊主编终校的五种兴趣逻辑方法即栏目兴趣逻辑方法、文章兴趣逻辑方法、作者兴趣逻辑方法、责编兴趣逻辑方法和导向兴趣逻辑方法就是这样锤炼而成的。
关键词:期刊主编;兴趣逻辑方法;终校方法;终校习惯;终校风格
作者简介:徐超富,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081)
一般来说,刊物都有主编终校这一环节。所谓主编终校,就是指值班编辑把校样交由主编作最后的校对。终校不同于一般的校对,它不仅要忠实于原稿,而且要超越原稿,在更高水平上提高原稿质量,不仅要对每篇文章进行校对,而且要对整本期刊的各个部分进行校核;终校不同于一般的通读,它不仅要对整本刊物通读一遍,而且要逐项对照标准和规范进行审核;终校不同于终审,终审是把好稿件的入门关,终校是把好刊物的出门关。{1}因此,终校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宏观性、系统性、统一性和完整性等{2}特点的总体把关的校对工作。
如何准确、高效、快速地实施终校,对于确保刊物的正常出版和整体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列宁在出版《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曾说过:“最重要的出版条件,保证校对做得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用不着出。”{3}也就是说,任何出版物(当然包括期刊),如果没有高标准、严要求的校对就不要出版。可见校对之重要。期刊主编终校作为校对的一环,当然既必要也重要。
但如何终校,因主编个性而异,因期刊特点有别。于海提出根据刊物结构关系依层列项、将项目细化成表,以专业特长分配校对项目的终校方法。{4}徐超富曾撰文提出了“浏览法、对应法和划块法”{5}三种终校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是从形式、结构或者是从论文编排的表层结构进行终校。在近几年的终校实践中,尽管这些方法仍然行之有效,表现出良好的终校效果和价值,但长年累月地重复一种思维模式引发了思维疲劳甚至还出现了终校惰性,其效率与质量也开始有所下降。于是,在终校的过程中,我们又尝试实施了所谓主编终校的兴趣逻辑方法——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所谓兴趣逻辑方法,就是指主编根据自己对终校对象所生兴奋、所感兴趣的强弱程度,由强到弱的序列进行终校的思维模式或终校方法。
兴趣是指人对事物喜爱或关切的情绪,反映人的一种意识倾向。可见,兴趣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因为自己喜爱,发自内心的冲动,这种内在驱动的兴趣浓烈而恒久;另一个方面是自己的关切或关注度,这种关切或关注度因人·情·物·景或当时的事时心绪的变化而变动,是一种主动关切受外在驱动的兴趣,灵动多变而不能持久。
兴奋就是当有机体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安静变为活跃,由弱变强,随之精神振作、激动或紧张。基于对兴趣与兴奋概念的认知、理解和把握,兴趣具有主动性——内力驱动,兴奋具有被动性——外力诱动。
在终校过程中,主编内心既有自己个性化的喜爱偏好,也有因自己的专业或学科或学习、生活、工作背景而感兴趣的特别指向——栏目、文章和作者等,还有因当时的事时心绪或人·情·物·景的一时刺激而兴奋并引起关注或关切——进而发生兴趣的栏目、文章和作者等。因此,主编在终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挖掘内心深处自己的所爱所好,依内在兴趣逻辑组织终校,如自己的偏爱喜好或与自己专业或学科或工作相关的栏目、文章和作者,这种“兴趣逻辑”一般都已概念化和模式化了,而且主编在终校过程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种自觉行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刺激(如栏目、文章、作者等),捕捉兴奋点,选择相应策略,依外在驱动的兴趣逻辑实施终校。
通常情况下,主编在接触到清样前,对本期刊发的文章都做过终审,对之有所了解。尽管如此,同样的文章,由于呈现形式或方式的变化,当主编拿到清样时,总会有一些“新”的感觉或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如“新”栏目、“新”文章、“新”标题、“新”内容和“新”作者,以及全新美观的目次、清新规范的清样等。一般来说,人对“新”事物都会有好奇心,由于这些“新”的刺激,主编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由此,主编出于急于了解它的心理需求,对之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外在驱动兴趣。在正常情况下,人因为自己感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会在心情轻松愉快情境下展开工作。这样,人也就会心不烦、体不乏、情不怠、智不惰;大脑也会在知·情·意的高度协调统一下高速和高效地运行。这种情景下的终校难道我们还不能自信满满而要去置疑?!
其实,这种基于主编自己内心需求的终校,主编一般都会既兴奋又注意力集中。显然,在主编感兴趣、大脑保持兴奋时的终校:一方面,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容易发现错误,有利于纠错改错,有利于保证终校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感兴趣,易兴奋,保持旺盛的斗志,不易疲劳,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按兴趣强弱序列进行终校也有一种先易后难的终校体验,有利于保持主编的良好心情。基于以上分析,这种依兴趣逻辑实施的终校,其质量和效率也必定能得到保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提升。
在终校的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主编终校的五种兴趣逻辑方法。
一、栏目兴趣逻辑方法
栏目兴趣逻辑方法是指主编对感兴趣的栏目按兴趣由强到弱依次进行终校的方法。
主编的栏目兴趣大致遵循这样的逻辑:首先,终校的应是本期关注的重点栏目,如特色栏目——教科书研究{6}、专题研究{7}、学术前沿报道等。这样的栏目,一般是在主编的带领下,集编辑部之力共同努力完成的。从一开始,主编对这样的栏目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拿到终校清样时,一般都会有急不可待地了解这个“新生儿”的心情。其次,主编内心深处的喜爱偏好——内在兴趣,如主编骨子里特别爱好哲学,对于教育哲学栏目就会列为他的第二终校对象。再次,主编一般容易被与己专业或学科或工作背景相关栏目的吸引,进而对之实施终校,如主编学高等教育或政治学,他的视线就很容易被高等教育或政治学栏目留住。
此外,若无特别组织的栏目,一般按照内在驱动兴趣到外在驱动兴趣的逻辑选择栏目终校,或者采用在栏目的比较中发现亮点栏目而实施终校,余下栏目依此类推。这种情况往往是主编各种旨趣的综合反映(如文章、作者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内在驱动的恒久的偏爱兴趣,又有主编在通览本期所有栏目后产生的一种外在驱动的临时兴趣。对于主编偏爱兴趣的栏目并不是每期都有,因此,栏目兴趣逻辑往往遵循的是一种外在驱动的兴趣逻辑方法。
二、文章兴趣逻辑方法
文章兴趣逻辑方法就是指主编对感兴趣的文章按兴趣由强到弱依次实施终校的方法。
文章兴趣逻辑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第一,重点文章。有时编辑部会组织一些特约稿作为某一期的重头文章——亮点呈现出来,如我们地方性大学学报能有一篇海外来稿是极为不易的,一旦出现了这样的稿件,主编都会欣喜若狂,终校时,主编必定会把它作为自己终校的首选。第二,作为主编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文章兴趣取向或旨趣指向。例如,有的主编偏重理论研究,对于理论文章容易产生兴奋,有的主编则偏重实证研究,对实证或理论联系实际的文章易产生兴趣。这是主编个人的学术志趣所致,与爱好有关,且相对稳定,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主编的一种终校思维习惯或风格。一般情况下,若某期刊物无“特别文章”的刺激,主编都会遵循自己的这一内在驱动的兴趣逻辑施行终校。第三,主编都有自己的专业,因此,在终校时,主编比较优先对与自己的专业相近或相关的文章进行终校,如主编自己学政治学,一般对政治学{8}方面的文章有兴奋点,因为熟悉或似曾相识而感兴趣。这里还可以根据自己专业中远近距离、亲疏程度,从亲到疏、近到远的逻辑实施终校。第四,当前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文章,因为关注度的导引,引起主编兴趣,以便自己把握学术前沿。第五,针对某期总体情况,还可以通过本期文章的比较后对相对有兴趣的文章依次实施终校。
三、作者兴趣逻辑方法
作者兴趣逻辑方法就是指主编因为作者而产生兴趣并关注他们的文章且依次实施终校的方法。
作者兴趣逻辑可以按以下序列进行:首先,知名学者。一般来说,每个专业或学科,全国都有不少知名学者,一般情况下,当圈内学人看到他们的名字时,满腔热血就会激荡,也会充满着敬畏。作为办刊人——主编一旦看到他们的名字尤其是署名为知名学者的文章时,也会兴奋不已,尤其是级别不高、地位不显和影响力不大的期刊的主编更是如此。这是一种因敬佩(仰)或倾慕而兴奋引起的兴趣,其兴趣度一般都比较高。因此,若某期刊物上有此类作者,首先映入眼帘的必定是他们的作品。其次,熟悉的作者。通常情况下,人们对熟悉的事物都会有一定的兴趣。就主编而言,他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结交了许多作者,因熟悉而引起关注,特别既熟悉又较有成就的作者,往往更兴奋,也更有兴趣,如关注他近期的研究旨趣是什么?现在的学术成果水平较以往又有什么新变化?等等。再次,“关系稿”作者。这里的所谓的“关系稿”,是指经他人之手转交到编辑、主编或编辑部的稿件,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种纯“人情稿”或“劣质稿”,这里面既有优质稿,也有不理想的文章。在编辑过程中,总离不开或避免不了“关系稿”,对于经过编辑尤其是经过主编之手的“关系稿”更易引起主编的注意——兴奋——兴趣,关注它就是想看这篇稿子的学术质量究竟如何?是不是优质稿或者是否达到了发表要求?此外,对于其他作者的文章,亦可按兴趣的其他逻辑进行终校。
四、责编兴趣逻辑方法
责编兴趣逻辑方法就是指主编根据每位责任编辑的学科背景、编校风格和工作状态等个人特点寻找其侧重点而实施终校的方法。
“主编的终校不仅是校对工作的进一步延续,能进一步拾遗补漏,而且也是对责任编辑校对工作的检验和总结。”{9}每位责任编辑由于专业情况、学科背景、个性特征、编辑思维、终校风格和处世理事环境各有区别,表现在校对上各有优长、各有短板和各有特点。因此,主编凭借自己多年的终校检验以及对每一位编辑的了解,可以根据每位编辑的特点确定其终校兴奋点——兴趣所在,如有的编辑校对不够细心,主编就仔细查错;有的规范化把握不准,主编就把重点放在执行学术规范上,如新上岗的编辑,一般都存在对学术规范不够熟悉或把握不准的情况;有的文字功底稍弱,主编就要关注文章的语法、修辞、逻辑、字词句等;有的专业不对口,主编就把重点放在他不熟悉专业的文章上;有的编辑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或毛病,如“的”和“地”、“的”和“得”不分,主编就得留心这些字;有的编辑正值校对的关键节点上,遇到突发事情,主编就得小心他的校对质量;凡此等等。也就是说,主编终校时,就是要在每位责任编辑的薄弱处发力并生发兴奋产生兴趣进行终校。
五、导向兴趣逻辑方法
导向兴趣逻辑方法就是指主编根据出版物的舆论导向原则按其主次序列逻辑实施终校的方法。
对于舆论导向兴趣如政治兴趣、主流文化(主旋律文化和科学文化)兴趣、宗教兴趣和保密兴趣等,无论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期刊主编都是时刻不能忘怀的,而且还应该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敏锐性和严肃性。
可以说,这是作为主编始终坚持和保持的一种兴趣——责任担当的外在驱动的兴趣逻辑。否则,在主编终校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政治兴趣,就会难以有政治兴奋点,兴奋点不够,对文中显性或隐性的思想、政治问题就有可能一闪而过,犯下大错,如“韩国、台湾等国家”就是一个大的政治错误。对主流文化或保密内容或宗教问题,如果认识不到位缺乏高度的严肃性或者感觉不敏锐处置不当,就会极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还会导致严重的社会恶果。因此,主编终校既要重视文章的学术性和期刊的规范性,也要高度关注文章的政治性、思想性、文化性、保密性和期刊的导向性。
一般而言,导向兴趣逻辑终校方法一般遵循政治、主流文化、宗教、保密等主次序列逻辑进行。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期刊生存的前提条件,一旦有违宪法,否定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这种刊物将失去生存权。主流文化传播是各种公开出版物的基本责任担当,它必须弘扬主旋律文化,传播科学文化,一本期刊若传播黄赌毒,宣传封建迷信,它必定危害社会,社会显然也是不能让其恣意妄为的!宗教、保密等问题既事关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又事关技术安全和国家安全,主编终校时,务必保持高度的兴奋点,保持持续不断的兴趣。这些都是主编导向兴趣逻辑终校时所关注的重要核心内容。
以上兴趣逻辑终校方法既可相对独立地实施,也需要综合运用,切忌机械地套用。譬如栏目兴趣,该栏目中可能既有知名学者或熟悉的作者,又有重点文章或自己偏好的文章或所谓“关系稿”文章,而且这些文章可能由不同的编辑完成。这时,显然主编就需要运用多种兴趣逻辑,但不论怎样,在多种兴趣交织之中,主编仍然要根据“兴趣逻辑”的强弱或兴奋点的强烈程度即由强到弱的逻辑来安排并组织实施终校。
注 释:
{1}陈冠初:《略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终校》,《编辑学报》2006年第2期。
{2}朱德培:《科技期刊终校工作之我见》,《编辑学刊》2001年第1期。
{3}列 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154页。
{4}于海:《高校学报应用分项校对法实施终校的几点建议》,《辽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4期。
{5}徐超富:《论科技期刊的终校方法》,《编辑学报》2005年第5期。
{6}石 鸥、刘学利:《跌宕百年:现代教科书发展回顾与展望》,《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第3期。
{7}程 亮:《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第3期。
{8}彭正德、罗绍松:《中国共产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历史考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6期。
{9}汪继友:《对提高学报校对质量的思考》,《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