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通常是指在经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在语文应用、审美能力、人格塑造等方面达到的高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描述,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字词句的积累和使用,还包括文化品位、视野、情感、观念的塑造等。诵读教学自我国古代便已存在,是启蒙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教育先贤孔子要求弟子“诵诗三百”,荀子把学之数概括为“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南宋朱熹更是强调:“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心”。到了近代,无论是叶圣陶先生还是朱自清先生,都将诵读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因此,无论是从历史经验来看,还是从现代教育学理念来看,诵读教学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教学方法。
一、提供诵读平台,激发诵读兴趣
(一)通过泛读模仿激发共鸣
从语言本质来讲,模仿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诵读教学初期,出于各种原因,使得学生没有诵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老师一方面从泛读模仿文本的选择上,尽可能选取合适的经典内容文本,篇幅尽量简短,对诵读技巧的要求较为简单;另一方面,在诵读方式的选择上,初期先培养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兴趣,可运用共同齐声诵读的方式,改变学生不愿张口、不敢张口的现状,充分发挥群体的带动性作用。借助名家诵读录音,让学生进行模仿,激起他们的共鸣。随着诵读教学的逐步推进,可由名家录音模仿逐渐提升到课堂泛读阶段,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逐步实现各种形式的诵读模式,比如合作诵读、模范诵读、演讲、目的性诵读、选择性诵读等。
(二)情境创设引起兴趣
情境是影响学生诵读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诵读教学课堂的情境是老师诵读或者名家诵读录音,这使得诵读教学成为艺术形式而非教学形式。诵读情境的创设一方面需要营造整体诵读氛围,另一方面针对诵读文本创设相应诵读情境。整体诵读氛围的创设需意识到个体差异性,学生由于基础、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而存在个体差异,他们诵读基础及能力层次不同,在创设诵读氛围时需因人而异,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具备一定的诵读能力,这部分学生由于某些原因获得或者具备了一定的诵读能力,针对他们就不可创设同样的诵读情境和标准,需指定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规范提升诵读能力;二是还未意识到诵读能力的学生,应采用合理的方法鼓励他们诵读,并进行鼓励式的点评,帮助他们认识诵读并提高诵读能力;三是中间水平的学生,较容易激发兴趣,此处不再赘述。当诵读时,辅以背景、音乐、故事等手法,可以创设与文本呼应的情景,引起学生诵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诵读的美感。
(三)合理调配诵读时间
诵读是艺术享受的过程,理应成为生活及学习的一部分,因此在正常的诵读学习中应不仅限于课堂,而应将诵读时间化整为零,合理分配在以天为诵读周期的时间内。如果仅局限于每天一堂诵读课,则可能无法实现诵读要求和目标,经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起来的诵读学习兴趣很可能会无法长时间维持。老师需要合理地设置诵读教学规划,充分利用每个时段,给学生创建诵读机会和情境,实现诵读兴趣和情趣的延续性。
二、建立多元化的诵读训练系统
(一)合适的诵读方法
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合适的诵读方法是在老师的点拨之下,使诵读教学更加感性化。这个层面更注重老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发性的诵读体验,老师采用引读、导读、领读、泛读等方法示范,从感性角度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这个类型的方法适合诵读教学的初期,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改变学生被动的局面,提高诵读积极性。将学生引入诵读之门后,应引导学生在语调、语速、轻重、停顿等诵读技巧上进行突破,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诵读技巧结构,从理性上提升诵读能力。
(二)提倡个性化阅读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学生的诵读应该是学生与文本间的情感交流,是学生与作品创作者内心的沟通对话,个体差异必定会使学生在诵读中、产生不同的情感和体会,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应提倡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认识,将诵读建立在自己的情感之上,就会产生不同的诵读风格和感情流露,此时老师需要做的是理性的点拨,时刻提醒学生“言之成理”。
三、以个性化为基础,实现评价多元化
对于诵读效果的评价,理应像诵读教学一样,提倡个性化和个体化,不能简单地设定标准或流于形式,应全面地、客观地、理性地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跟踪评价,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进来,这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将规范化的点评过程有步骤地展示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诵读评价指导,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诵读学习体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积极将学生引入到评价中来,实现师生互评,建立一个民主的氛围,增强评价的乐趣。对于诵读的点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往往学生会突发性地打破常规的点评,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老师应鼓励这种个性化的点评,甚至可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诵读积极性。另外可对评价的标准进行细化考量,制定细化表,提高评价水平。
四、实际效果评价
通过平时教学试验可看出:一方面,合理的诵读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和能力,良好的诵读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语文素质;另一方面,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保持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增强了语文素养培养的延续性。同时诵读教学还增加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使他们的语文知识积累更加丰富,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了语文素养,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推进价值。
参考文献:
[1]田永梅.经典诵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1.
[2]王晓虹.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梁金山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碱滩中心学校 734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