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文言学成语

2014-09-21 08:12龚玉华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滕王阁易错文言

成语语约义丰,表意准确而生动,历来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每年成语题都会准时出现,可见成语考查被看重的程度。而成语题得分率向来不高。不少学生觉得记忆成语耗时费力而又容易遗忘,花了工夫却成效不明显。确实,到了高三再死记硬背,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来不求甚解的生硬记忆也难以达到准确运用成语的最终目的。所以成语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靠平时积累。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性结构的词组或短句,它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约定俗成的。而且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所以成语中包含许多文言文知识。笔者尝试在课本文言文学习中,穿插成语的学习和记忆,既有效积累了成语,又可利用成语作为反证,帮助理解与记忆课本文言知识,一举两得,效果很好。

一、从课文内容分析中学习直接来自文本的成语

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我们的文言文教材往往选择的正是此类作品,所以许多成语就出自课文文言篇目。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了解了“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作的喻证,说的是“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一”;学习《劝学》,知道了“青出于蓝”出自“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所以此成语已有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超越前人之义;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就懂得了此成语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人教版必修五课文《滕王阁序》中包含的成语最多:物华天宝、物换星移、穷途之哭、白首之心、躬逢其盛、好景不常、起凤腾蛟、人杰地灵、高朋满座、钟鸣鼎食、萍水相逢、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学完课文,也就掌握了一批成语。

二、在文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成语

(一)文言词语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组成成语的语素多为文言语素。所以成语的许多用词保留了古义,这是对现代人的理解造成困扰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学习文言文时,有意识地引进涉及古义的相关成语,可以纠正许许许多多错误。

望文生义是成语运用中最常见的错误。所以笔者在教学《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吊”为慰问之意时,引入“吊民伐罪”;学习《氓》中“士也不爽,二三其德”的“爽”字为“差错”时,引入“屡试不爽”;讲到《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假”字为“借用”时,引入“久假不归”……推广到形影相吊、毫发不爽、因果不爽、不假思索、假公济私、假手于人、比物假事……学生就掌握了一批成语的正确含义。只要正确理解了成语中文言词的意义,避免了望文生义,对这些易错成语的运用也就不再出错。

不明白成语中的文言词义,也就不明白成语的真正含义。还有一种常见失误:写错成语用字。如莫名其妙、不可名状的“名”字,欲盖弥彰、相得益彰的“彰”字,食不果腹的“果”字都是学生易混易错的字。在学习《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说出)者”,《劝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逍遥游》“腹犹果(充实)然”等句子时,有意识地指出含有这些字的成语的含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认准字形。

理解了成语中的古义词,还可帮助我们体会成语的褒贬色彩。如从《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学到“鹜”是野鸭子之意后,引导学生思考“趋之若鹜”一词,把人比喻为野鸭子,此词自然带有贬义色彩。从《师说》“吾从而师之”中学到“师”是“以……为师”之意后,可以理解“师心自用”是以自己的心意为师,即只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因而这也是贬义词了。

(二)文言特殊现象

古今汉语词法和句法有诸多不同之处,而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基本上在成语里都有所保留,这也是使现代人难以理解成语正确含义的一个因素。学习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时,穿插学习带有这些文言特殊语法的成语,学生就容易理解得多。如:

通假字:由《念奴娇·赤壁怀古》“早生华发”学习“春华秋实”,由《劝学》“虽又槁暴”学习“一暴十寒”,既记住了这些成语的含义,也记住了它们的字形。

文言特殊用法:由《寡人之于国也》“可以衣(名作动)帛也”学习“衣锦还乡”,由《师说》“则耻(意动用法)师焉”学习“不耻下问”,由《陈情表》“则刘病日(名作状)笃”学习“江河日下”等。

文言特殊结构:

宾语前置:从《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鸿门宴》“大王来何操”学习“人莫予毒、时不我待、唯利是图、何去何从”。

状语后置:从《张衡传》“虽才高于世”“验之以事”学习“胫大于股、持之以恒”。

被动句:从《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幸于赵王”“徒见欺”学习“受制于人、见弃于人”。

省略句:从《苏武传》“后随浞野侯没(于)胡中”“匈奴以(之)为神”学习“失之(于)偏颇、不以(之)为意”。

三、通过课文相关内容的拓展学习成语

(一)时代背景

课本文言文产生的时代距离我们较远,所以在教学时往往需要介绍作品的时代和写作背景。此时,也是很好的渗透成语学习的机会。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介绍晋侯、秦伯同围郑的原因,可趁此学习“秦晋之好”,明确其泛指两姓婚姻,而非一般的朋友交情或国家友谊;学习《氓》时,补充介绍“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等成语的出处与含义,对比突出《氓》中女子离开负心郎的勇气与坚强决绝在当时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下的可贵;学习《师说》,拓展到《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既了解了“好为人师”的贬义色彩,也更深刻地体会了韩愈提倡拜师学习的做法的勇气。

(三)涉及典故

古人写作追求典雅含蓄,语言精练准确。运用典故就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而成语典故的内容在课本文言文中也常有出现。如学习《滕王阁序》“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可说“高山流水”的故事,学生自然就理解了此成语之意。学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知道此典故常用于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就可以讲讲“功高不赏”的来源,将两成语进行区别。

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成语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教师先要对生活中、考试中常见易错成语和高中文言文课文篇目都有全面的了解,并进行整体规划,在课文何处穿插、学习哪个成语,在单元中侧重学习哪类成语错误类型都有预先的准备。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有意识、有步骤地将成语知识渗透进文言教学中。

2.适度原则

文言文教学毕竟是以学习文言文为主,所以还需要把握适度原则,不能因穿插成语的学习而割裂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滕王阁序》《陈情表》等一些课文涉及成语较多的话,可以用课后练习的形式要求学生梳理归纳。

3.反复原则

成语穿插在文言文学习中,是比较零散的,也就容易遗忘。隔一段时间应指导学生进行梳理归纳,如在一个单元或一册书学完后应帮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可按易错类型:望文生义、范围不当、褒贬不当等分类。

将成语学习化整为零,穿插在文言教学中,学生在高一、高二时就熟练地掌握了大量成语的意义与用法,高三阶段的复习就不会零乱无序。这样不仅摆脱了众多成语学习无从下手的茫无头绪,而且学得有趣,学得透彻;记得轻松,记得牢固,何乐而不为?

(龚玉华 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 535099)endprint

猜你喜欢
滕王阁易错文言
滕王阁 我心中的歌
攻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易错点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滕王阁,我心中的歌
立体几何易错警示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三角函数中防不胜防的易错点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