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
摘要:低音提琴自传入我国起便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在欣赏西方原汁原味的低音提琴作品的同时,我们的低音提琴也在进行着低音提琴艺术的音乐创作,而只有融入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的低音提琴艺术才能够成为真正地成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低音提琴艺术 民族元素 民族思维 艺术个性
在多元文化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时,我们便要在这多元化的文化形态中寻找一种文化形态能够代表我们本民族的艺术身份,不难看出,优秀的音乐作品无一不是以民族音乐文化为创作的基础,只有对民族音乐有着充分地理解和热爱,才能够创作出大众人民喜爱的音乐作品,作品中的民族情感总是能够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也只有原初的民族音乐才能够将音乐作品中最原始的情感表现出来。我国幅员辽阔,拥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均拥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艺术特征,这同时也为我们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多样的素材,对民族音乐素材进行再创作使得低音提琴艺术产生新的生命力。自低音提琴传入我国以来,低音提琴作曲家便从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选取素材,竭力创作出具有我国民族艺术特征的低音提琴作品。
一、民族音乐元素的基础性作用
现代社会结构处于多元流变的基本格局之中,音乐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而在多元化的音乐形式中,人们也在努力寻找出多元音乐文化中的规律,以找回音乐艺术那原初的质朴艺术形式,从音乐艺术的发展史中,我们不难看出,优秀的音乐作品无一不是以民族音乐文化为创作的基础,只有对民族音乐有着充分地理解和热爱,才能够创作出大众人民喜爱的音乐作品,作品中的民族情感总是能够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也只有原初的民族音乐才能够将音乐作品中最原始的情感表现出来。低音提琴艺术属于西方舶来音乐艺术,低音提琴演奏的音乐清新和畅,给人的情感表示提供了一种声音的形式,低音提琴艺术于清朝末年传入我国并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在欣赏西方原汁原味的低音提琴作品的同时,我们的低音提琴家也在进行着低音提琴艺术的音乐创作,优秀的低音提琴作品创作也都是建立在民族音乐元素的基础之上,无论时代价值的取向如何变化,成功的低音提琴作品中美妙的音符和质朴的音乐语言均是以低音提琴艺术的根本,而这些质朴的音乐语言同时也离不开我们的民族文化,因此低音提琴的作曲家们发现:无论在音乐作品中采用多么绚丽华美的音乐技巧,选用何种音乐结构风格,只有保留音乐最原始的贴近人的自然情感的本土特征才能够使作品更加快速地被广大听众所接受并热爱。
二、我国低音提琴曲的重要性
低音提琴在文艺复兴时期便成为了西洋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整个乐队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与中声部、高声部一同塑造整个乐队的凝聚力,如果缺少低音乐器的支撑,整个乐队的声音便难以聚集到一起,缺少层次感和立体效果,不能凸显声音的凝聚力。在现代的交响乐中低音提琴承担了管弦乐做的基础,低音提琴的音域如果靠近最低处,它的记谱比实际音高要降低八度,这样便不能够表现出清晰的音响结构,因此,在管弦乐队中,作品的诠释需要用大提琴或者巴松在同高度或者高八度的位置上与低音提琴进行声音的融合,这样低音提琴在旋律进行时变得清晰,不再具有浑浊的音响,同时,整个管弦乐队也因此获得了极其稳固、确定的低音声部。所有交响乐作品都来不开低音提琴的演奏配合,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必须有它的存在意义。在音乐旋法方面,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统是五声旋法,这与低音提琴的发源地的西方大小调体系完全不同,声旋法虽然在旋律进行的运动走向、线条和音乐形态是无声结构的,但是在音阶或音列方面并不限于五声之内,一首乐曲可以是六声、七声,甚至是八声、九声的。在旋律线条的风格方面展示一个民族的艺术特征。
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等多种元素赋予了民族文化以个性特征,是民族身份得以识别的重要元素,其民族的审美诉求以及审美需要均通过民族文化得以展现,我国的低音提琴艺术中应在无形之中沁满我国民族艺术的神韵,如同我们的书法绘画艺术,笔下无不彰显我们的民族审美意识的鲜明特征。
三、低音提琴作品中的民族元素的应用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均拥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艺术特征,这同时也为我们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多样的素材,对民族音乐素材进行再创作使得低音提琴艺术产生新的生命力。至低音提琴传入我国以来,低音提琴作曲家便从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选取素材。如对直接引用民族音乐曲调稍稍加以修饰;改编原有的民族民间音乐乐曲,即以一个完整的民族音乐曲调为框架,结合低音提琴演奏技术的要领,在技术方面进行音乐语言的处理与融合,使得音乐的品格与内涵实现与低音提琴艺术的完美融合,这也是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同和吸收。再如有的低音提琴作品看似采用新的创作手法,而在节奏和意境表现上无不显示有我国民族哲学、古典文学、民间音乐、美学和民族精神的民族特质,这事实却是对民族文化更深一层的继承。或者采用选取民族音乐作品中的部分曲调或片段,形成全曲完整音乐主题的方法进行创作,根据我国较为典型的民族器乐曲、说唱音乐进行创编移植等等,均为低音提琴在我国文化土壤内扎根发芽提供了一定的养分。
总之,从交响乐队诞生的时刻开始,低音提琴就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并始终在乐队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它乐器一同承担着交响乐作品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低音提琴像是音乐这座摩天大厦的根基,它雄浑厚重的音色支撑着整个音乐的发展和动力。低音提琴作为外来文化,从它传入我国的那时起,为我国的音乐增添了新的听觉感受,与此同时,它也在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的土壤中汲取了养分,只有扎根于我们民族艺术文化土壤的低音提琴作品才能够代表我们民族在世界低音提琴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创作带有我国民族色彩的低音提琴作品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创作者将具有本民族艺术思维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音乐作品中来。
参考文献:
[1]陈子平.1945-1990:中国低音提琴的发展历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02).
[2]李楠.低音提琴的民族化进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