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荣
摘 要:我国于20世纪末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为了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不足、社会老年赡养比率过高、养老金支出压力过大等问题,许多国家采取了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在此情况下,我国是否需要同样采取调整退休年龄的政策?该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延长退休年龄是可以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方法之一,但其利弊皆有,需做充分探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退休年龄;延长
中图分类号:F24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0-0084-02
退休年龄是指一个国家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人口的平均寿命及劳动力供应状况等因素,对劳动年龄所做的上限规定。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规定为男性年龄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从1992年起,对少数有副高职称及以上的女性有条件地放宽至60周岁。
近些年来,许多发达国家都推行了推迟退休年龄的改革。法定的退休年龄制定后不应该一成不变,而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而相应的做出调整。有关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学者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一、延长退休年龄的背景
人口老龄化在21世纪俨然转变成了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来的是劳动力供给不足、养老金支付压力过大、社会老人赡养比例过高等问题。一般而言,当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养老金储备盈余、劳动力供不应求时,应提前退休年龄;反之,则应该延长退休年龄。在此背景下,关于我国是否实施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按照世界通行的说法,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阶段。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78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2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8.87%。由此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
(二)养老金缺口日益增大
随着时间的流逝,计划生育政策的消极影响愈加明显,我国离退休人员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养老保险金的供给将会小于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虽然我国目前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通过代际转移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养老保险金的供需平衡压力。但是其本质上却对当下工作的一代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有意见认为,我国目前的养老金亏空缺口已超过万亿。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多种声音指出延长退休年龄是弥补资金缺口的有效措施,大批量的劳动者延长工作年限不仅可以推迟养老金的发放,还可以继续缴纳养老金,充实养老金账户。
(三)社会观念转变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同样也冲击着公众的思想观念。相比改革开放前“劳动最光荣”的时代观念,现代社会的劳动者更多的产生了职业懈怠,吃苦耐劳的意识有所减弱,较长的工作年限已经让他们对工作产生了抵触。此外,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注重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现代意义上的高生活质量又并非以金钱来衡量,因此,工作越来越难以成为劳动者人生规划的全部。
二、实施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障碍
关于是否应该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论,持反对态度的观点主要从政策条件是否成熟、政策制定的可行性是否具有、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是否弊大于利等方面论述。笔者认为,目前实施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阻碍主要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和政策制定难度大两方面。
(一)对年轻求职者就业的冲击
在我国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高校应届毕业生和众多年轻求职者就业难的问题同样突出。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意见认为,大龄劳动者占着工作职位不退休,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就会更大,只会激化社会矛盾,引起阶层对立。为了填补养老金缺口而牺牲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实在是得不偿失。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唐钧表示,我国每年新增的劳动力都在2 000万人左右,可每年新增的岗位却只有1 000万个,而新增的岗位中,有30%是老年人退休让出来的位置,在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延迟退休年龄必然会给就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对弱势求职者就业的冲击
在我国的失业者群体中,有不少失业劳动者处于工作的黄金年龄,因为自身生理原因或素质不高等原因难以找到工作。一旦延长在职人员的退休年龄,这部分下岗人员必将失去许多的再就业机会。此外,这些下岗人员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领取养老金获得保障有着强烈的渴望,退休年龄政策一旦调整,肯定会对他们的心理预期产生巨大的打击。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无法回避对社会弱势求职者群体的影响,处理不慎,将会影响弱势群体的就业,国家财政将会为这一类群体的社会保障承担极大的压力。
(三)相关政策与制度界定有难度
不同行业对劳动者所需具备的素质技能要求不同,其从业人员的职业衰减期和职业巅峰期也存在着差异,区分清各行业、各工种和各类劳动者群体之间的差异,是一项极其复杂且艰难的系统工程。贸然实行“一刀切”的退休年龄政策,将会造成人力资源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调。
三、对实施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建议
综合看来,实施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退休制度的设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其实施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安定、国家的安定甚至政治的安定。
(一)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社会认同
1.延长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成为社会共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完善,劳动者人均寿命也逐年延长,一部分劳动者到了退休年龄仍然具有工作能力和工作精力。我国同时还面临着快速老龄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养老压力,目前的退休制度按照社会背景和人口实际做相应调整是理所应当的选择。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所以需要通过政策宣传,让公众认识到延长退休年龄是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发展下的必然趋势,使之成为社会共识。endprint
2.澄清延长退休年龄“一刀切”的政策误解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种和不同的劳动者群体对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利益诉求是不一致的。延长退休年龄政策应当考虑到各类劳动群体的工作实际,实行差别化、弹性化、渐进性的推迟退休政策。因此,应当通过宣传澄清公众对于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误读,理性看待延长退休的年龄的政策制定动因和政策执行方式。
(二)建立弹性的退休制度
弹性的退休年龄制度是指根据不同的行业实际、不同的职业需求、不同的知识结构群体特征、不同的性别,甚至根据不同的个人身体状况、个人意愿而制定的有多个弹性段的,既与社会劳动生产相适应,又体现个性化、人性化和多样性的退休年龄制度。实行弹性退休年龄不仅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1.特殊行业实行提前退休或转职
例如,在军人和警察等行业里,因其工作性质特殊和工作难度较大,人过中年便不再适合在该领域继续工作,可以提前退休或转离一线执勤岗位。此外,对于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等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或因病不能坚持工作的体力劳动者,可以根据法定程序提前退休。
2.高素质劳动者群体按工作年限不同调整退休年龄
根据我国目前的教育培养实际和退休年龄政策来看,学历越高的人反而只能工作越短的时间。例如,医生、工程师、科研人员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脑力工作者,50—70岁正是这部分群体取得成就的职业巅峰时期,可以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适当地延长其退休年龄。
(三)循序渐进推行延长退休年龄制度
1.分时段逐步推进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是否延长退休年龄还存在着争议。在较大的舆论压力下,不适宜一步到位或者实行“一刀切”。因此,可以选择采用分步走战略,分时段地循序渐进实施。例如,采取“小步推进”的方式推进,即每5年推迟1岁,在25年的时间里延长5岁,如此缓慢推进足够妥善地应付可能存在的社会养老风险和压力。
2.分行业、分人群、分地域推进
在延长退休年龄制度的灵活操作下,军人、警察等岗位可以提前退休;而经验性、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或岗位,可以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或者更高。体力劳动较为繁重行业的劳动者由于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对身体健康会产生较大的损害,这些人在大龄之后往往很难继续从事原工作。对于此部分劳动者群体,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鉴定状况和行业性质等因素允许其提前选择退休。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人口老龄化的上海市和最迟人口老龄化的宁夏自治区进行对比,时间跨度长达33年。对于这种状况,国家在斟酌推迟退休年龄的时间点上也可以考虑由东向西梯次推进,东部最早执行,中部次之,西部稍延后,具体调整差异可依据深入调研之后的测算进行。
参考文献:
[1] 尹雯雯.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2011,(24):29-30.
[2] 张树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有关延长法定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0.
[3] 秦艳艳,邬沧萍.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职能分析[J].兰州学刊,2012,(1):123-127.
[4] 彭万.对于延长退休年龄的两面性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2,(4):192.
[5] 王莎.对我国延长退休年龄制度的思考[J].理论界,2012,(11):167-168.
[6] 曹慰英.从贝弗里奇报告分析中国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2011,(19):185-186.
[7] 夏于慧.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19):187-188.
[责任编辑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