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军+沈树明+季玮
摘 要:随着泰州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企业“用工荒”问题也日益凸显。对泰州市企业“用工荒”问题展开研究,对于促进泰州市经济转型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泰州市用工企业的用工状况展开调查,据此分析企业“用工荒”出现的具体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企业;用工荒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0-0082-02
近年来,“用工荒”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每年春节过后这样的特殊时期,这种现象更加凸显。泰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用工需求加大,“用工荒”现象也开始出现。根据国家统计局泰州调查大队发布的2013年度调查数据分析显示,49.3%的企业缺少技术人员,同比上升了23.7个百分点。由于招工难特别是技工短缺,直接制约了一批小微企业扩大产能。2012年以来,泰州作为江苏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正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因此,探讨泰州地区“用工荒”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泰州地区出现的“用工荒”问题来帮助企业解决“缺工”问题,对于促进泰州市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更好地推动泰州市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泰州市劳动力供给和用工需求状况分析
随着泰州市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制造业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该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是技术工人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目前,泰州市的劳动力结构现状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融合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劳动力供给情况分析
近年来,泰州市的劳动力供给情况相对稳定,并存在一定的超额供给。但泰州市的人口净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其中包括高校毕业生及农村劳动力的流失。根据泰州市人口统计与调查的相关预测,2015年以后劳动力总供给数量将逐年减少,到2050年,劳动力总供给数量将仅为2010年的一半不到;从2020年开始,劳动力供给都将是短缺状态;2030年劳动力短缺超过100万人。随着时间推移,劳动力供给短缺情况将越来越严重。
2.用工需求状况分析
根据泰州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2012年发布的《一季度泰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劳动力供给和需求总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91%和4.4%,企业用工总体保持平稳态势。根据泰州市“1+3+N”产业体系的构建思路,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传统产业仍然是泰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机电、船舶、化工等传统产业仍占有较大比重。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力争3—5年内分别形成千亿级规模。以上行业的发展必将增加劳动力的需求。而当前泰州市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第二阶段的中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也将增大对用工的需求量。在“十二五”时期,泰州市会出现普通劳动力缺乏即“普工短缺”和专业技能人才缺乏即“技工短缺”的“双重短缺”问题。
二、 造成企业用工荒的具体原因
根据企业具体的表现形式,可选取企业从事的主要行业、保障制度、与员工的关系等指标,分析其与用工短缺的关系。我们以泰州市为调查对象,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1月对企业展开抽样调查,到每家企业向主管部门发放一份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99份,有效回收率达82.5%,其中无效问卷8份,问卷有效率达92%。
1.不同的行业属性对用工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短缺严重的前三个行业依次为:建筑业(33.33%)、社会服务业(20%)、房地产业(14.29%);企业用工短缺严重的企业中,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所占的比重最高,都为30%。企业不存在用工短缺(不短缺+员工过剩)的前三个行业依次为:社会服务业(33.33%)、制造业(32.14%)、批发及零售贸易业(11.11%)。这表明,随着泰州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民生工程的完善,对建筑工人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缺口;另一方面,随着泰州市经济转型升级各项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对用人的需求也在加大。同时,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用工过剩。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泰州市近年来的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促使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出现分化,呈现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共同发展的特征,从而出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普通工人需求的增加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技术工人需求的增加,用工出现结构性短缺的现象。
2.不同的企业规模对企业用工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用工缺口最高,高达88.89%;而用工短缺严重的企业规模当中大型企业所占比重也最高,为70%。用工不短缺的企业规模当中中型企业所占比重最高,为42.86%。表明中型企业的用工规模比较稳定,大型企业的缺口较大。
3.企业短缺员工的类型与企业用工状态的关系可以很好的反映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在企业转型的不同阶段对用工的类型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表2.3显示,普通工人的缺口最严重(27.27%);缺口最严重的企业中,对技术工人的缺口最大(30.43%),对普通工人的缺口其次(26.09)。这表明,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普通工人的需求加大,另一方面由于新兴产业发展所需技术工人的需求加大,出现普通劳动力缺乏即“普工短缺”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即“技工短缺”的“复合短缺”的特征。
4.企业保障制度是企业留住人才,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的重要体现。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保障制度没有作用的企业中,用工短缺的比例最高,而认为企业保障制度作用不大的企业中,用工短缺的比例也达到83.71%;在员工短缺最严重的企业中,认为保障制度很有作用的比例高达60%。这说明,企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它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5.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也是影响企业用工状态,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与员工和谐和有点和谐的用工缺口比例分别为81.56%和66.66%,均低于企业与员工不和谐的用工缺口比例。在用工不缺口和员工过剩的企业中,企业与员工关系和谐的比例分别为78.57%和75%,均高于企业与员工关系为不和谐和有点和谐的比例。这说明,和谐的企业与员工关系是企业留住员工的重要保证。endprint
6.造成企业用工短缺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原有员工的流失。随着企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员工流走的原因也较多。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文化、回家创业和岗位技术要求提高的原因导致员工流走的企业中用工缺口的比例分别为100%、89.48%和80%;在用工短缺严重的企业中由于岗位技术要求提高、工资待遇和管理制度原因所占比例最大,均为21.43%。这说明,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对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逐步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和求职主体的变化,员工所追求的价值不仅在于工资待遇的提高,而更加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解决用工荒问题的对策建议
1.鼓励当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泰州市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占农村总人数的比重较高,但大多数到苏南、上海等发达地区或到国外就业,当地就业的比重较低。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构建相应的服务平台,消除农村劳动力流动障碍,使当地农村劳动力与当地用人单位实现迅速而有效的对接。为此,应强化人才市场在农村劳动力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作用,将人才市场的就业服务延伸至各基层组织,实现市、镇、村(社区)的全覆盖,消除当地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传递的障碍,实现当地农村劳动力与当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培养与产业转型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熟练技术人才。泰州市政府和各高校应根据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对用工的需求,合理安排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服务地方经济转型的高度来办学,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以“1+3+N”的产业体系为导向,各高等院校、企业和培训机构应展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使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快速成为企业所需的熟练技术人才。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员工的全面发展
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和谐劳动关系的创建,让劳动者分享产业发展的经济增加值。不管对于农村劳动力还是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工资待遇已不是吸引他们就职、留职的唯一因素,这从问卷调查结果就可以看得出来。因此,企业应注重对员工“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构建“和谐共生”的企业文化;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改变以往束缚式的用人管理模式;注重员工的需要、动机、情感和个性,不仅要从物质方面,而更应从制度建设、精神等方面对员工加以关怀,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依附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曾思康,尹依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进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2,(12).
[2] 薛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用工短缺问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2,(12).
[3] 文钟霞.多措并举破解企业结构性用工荒——对仪征“十二五”期间企业用工的思考[J].改革探索,2011,(10).
[4] 周剑萍,黄波.我国企业“用工荒”问题的出现及其对策[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
[5] 宋树理,钦北愚.员工结构短缺、经济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浙江的调查[J].劳动经济评论,2010,(4).
[责任编辑 王 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