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慧
摘 要:声乐作为一门音乐艺术,其表现力和渲染力是丰富的,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是声乐作品能否得到音乐家和欣赏者认可并传唱的关键所在。二度创作是声乐作品分析演唱的基础,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提高欣赏者审美鉴别力。应从演唱者综合素养与作品内涵相融合、演唱技巧与作品要求相一致、情感表达与创作者意愿相统一、艺术特征掌握与体裁分类相匹配等方面把握二度创作。
关键词:声乐作品;二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238-03
英国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在其所著《论指挥》一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与它生命。”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门类,声乐艺术是一门感觉艺术,它不同于器乐艺术,可以看得见摸得到乐器,“人声乐器”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完整的一首音乐作品,并不单单在于曲谱的完成就意味着作品的创作结束,二度创作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后续环节。器乐演奏需要二度创作来给予生命,声乐作品亦是如此。
一、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涵义
歌唱是一种再造性艺术,其艺术处理可分为词、曲的制作和歌者的演唱两个步骤,即通常所谓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词、曲的制作称为一度创作,它以书面形式存在;艺术家的表演是二度创作,它是一度创作的艺术升华。在一定程度上,二度创作是表演者的独立发挥,与作品的一度创作是相分离的,但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保持曲作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处理,并结合自身演唱的风格特点,准确而完美地阐释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音乐形象的艺术行为。相对于曲作家和词作家的一度创造成果,演唱者融入自身体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二度创作就伴随着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产生了。
二、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重要作用
(一)二度创作是声乐作品分析演唱的基础环节
声乐作品中的“美”,是通过演唱者准确地把歌曲旋律、歌词内涵等表现给观众而实现的。演唱者经过二度创作,对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加工处理, “激活”作品,给予作品更多的内在动力,才能体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使声乐作品的表现力更加完美。曲作者和演唱者的两个步骤或两度创作,主要体现在歌调与歌声两个层面。歌调即歌唱作品的曲调或旋律,阐释创作者的歌声的蓝本和依据;歌声即歌者演唱时的“声”或“腔”,是歌者运用一定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对曲调与旋律的艺术性再现与升华。由此可见,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只有通过各个方面富于创造性的二度创作,才能使作品成为一首动感的、立体的、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二)二度创作为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增强感染力
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是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环节,也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成功关键。演唱者的创作能力直接关系着作品的感染力。
感染力是指能引起别人产生相同思想感情的力量,声乐艺术对欣赏者的感染力强烈与否,取决于歌者的二度创作是否到位。无论作曲家把乐谱写的多么详尽,都没有办法记录出蕴含在声乐作品中的种种情感和思绪,以及音乐的内在律动和微妙变化。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曾被未受过专业训练演唱者打动的经历,他们或许没有太高超、专业的演唱技巧,但欣赏者却能深深地陶醉其中。由此说明,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对声乐作品进行不同侧面的情感和技巧表达等二度创作处理,对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二度创作是提高欣赏者审美鉴赏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为其作出不同的定义。从声乐艺术的具体形态(声乐作品)来看,任何一首声乐作品的本身内涵都具有不确定性,它的意义要靠审美客体(欣赏者)实现。但对于欣赏者来说,他们需要依靠声乐表演者完美的二度创作来完善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
欣赏者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欣赏多元化声乐作品的前提,在感知与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如演唱、创作等),提高全面的综合素质,使音乐审美达到一种更深更高的境界,从而充分挖掘出音乐内在的真正的美的价值。作为欣赏者,观众对演唱者的二度创作具备充分的审美鉴赏力。演唱者的二度创作准备充分,欣赏者的听觉辨别力就会随之提高,情绪高涨,随声附和;反之,欣赏者则会心情烦躁,欣赏兴趣降低,甚至会对声乐作品本身产生排斥情绪。
三、声乐作品艺术处理中对二度创作的把握
(一)情感表达与创作者意愿相统一
1.作品创作背景的掌握。在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不能脱离它的时代特征,在演唱一首声乐作品之前,通过分析唱词和时代背景,可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为更好地“二度创作”找准基调。以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为例,它不仅反应了当时抗战初期中国人民保卫祖国的极大热情,更是当代一直脍炙人口的杰出声乐作品。从序曲和八个乐章的展开,呈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伟大气概。例如第六乐章《黄河怨》,作曲家指出:“它代表被压迫的声音,被侮辱的声音,音调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唱的一首悲歌。”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二度创作之前,一定要首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挖掘作品表现的真实内容。
2.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掌握。从时代人物形象分析角度来掌握,以中国歌剧《原野》女主人公金子的唱段《啊!我的虎子哥》为例,它不仅仅是一首讴歌爱情的咏叹调,更是一首讴歌自由和人性解放的咏叹调。故而演唱前一定要了解作曲家金湘创作该部歌剧的时代背景,了解塑造女主人公金子这一典型女性形象的音乐风格特点,并把该部歌剧继承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与19世纪后半叶形成的意大利式歌剧音乐结构模式相结合的特点了如指掌,把金子质朴率真、敢爱敢恨、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火热情感经过“二度创作”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二)演唱技巧与作品要求相一致
1.掌握正确的声音概念。我国著名歌唱家黄友葵曾说过:“正确声音概念的形成是与思维、内耳听觉、感性知识分不开的。”演唱的人可能都犯过一个同样的错误,即一定要试图听到自己的歌唱声音,或者说是对他在听众面前的歌唱声音心里有数。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歌者一旦想要听到他自己发出的声音时,他就失去了内耳听觉的作用(即想象声音的能力)。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需要声音具有致远力,演唱者往往把声音“送的远”与“唱的响”混淆概念。实际上,真正“送的远”的声音不一定是最响的,相反,自己内耳感觉上的最响声,是包在嘴里,窝在喉咙里的声音,往往是最没有穿透力的声音,自己觉得振聋发聩,其实距离稍远点的观众基本听不到美妙的声音。例如民族歌曲《山路十八弯》,如果用传统的民族唱法声音去定位的话,就使得这部土家族民歌失去了自然的野性美,听者反应平平,如若声音稍加调整,带点原生态的山歌韵味,会让听者酣畅淋漓。因此,根据每一部声乐作品特点的不同,树立不同的声音概念,在二度创作过程中就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2.把握科学的演唱方法。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有好的二度创作设想,但是演唱专业技能达不到要求,同样也无法进行有效的二度创作。如前面列举的土家族民歌《山路十八弯》,它为歌者预留的二度创作空间非常大,高亢的曲风、充满野性的生命力,使这首歌曲一下子走红,但同时对歌唱者的演唱技能要求也非常高,如果按照传统的民歌路子来演绎的话,会违背创作者“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初衷,与作品要求背道而驰。在了解歌曲创作环境及表现情境的基础上,熟练“攻克”较高音域,掌握好呼吸调节,是演唱高难度歌曲的必要手段。类似的声乐作品还有《青藏高原》,作品本身对演唱者的技能要求非常高,音域跨两个八度以上,要用通俗和民族结合的唱法演绎出流行歌曲的味道,如果没有扎实的呼吸调节和较宽的音域,听者是领略不到雪域高原上的人们豪放性格和纯净心灵的鲜明对比的。
endprint
(三)演唱者综合素养与作品内涵相融合
通常情况下,对一部(首)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演唱者首先应具备先天良好的嗓音条件和高超娴熟的演唱技巧。除此之外,全面的音乐素养、丰富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歌唱心理也是保障高水平二度创作的重要因素。
1.全面的音乐素养。艺术讲究天赋,但绝大多数歌唱家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和觉悟锻炼出来的。声乐学习者需要广泛涉猎世界各民族、各地域的声乐作品,掌握作品的主题内涵,忠于原作的情感态度。并且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基础乐理知识、乐谱视唱能力、敏锐的听音天赋以及古今中外音乐发展史、声乐史等基本常识,才能为充分的二度创作做好表演准备。
2.丰富的文化修养。音乐是一门与其他多学科相交叉的二级学科,声乐作为一门音乐表演艺术,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类学科息息相关。因此,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一定是建立在歌唱语言(美声唱法的意大利语、德语、法语、俄语等)、作品背景(欧洲声乐史、中国音乐史)等基础知识全方位掌握之上的二度创作。
3.健康的歌唱心理。歌唱发声是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演唱者良好的注意品质、丰富的想象力、坚韧的自我肯定、平衡的歌唱心理有着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内心听觉”,调整演唱状态,追求极佳的歌唱音色,是保证良好二度创作的内部因素。因此,声乐演唱者需要增强自己对歌唱声音的鉴别能力,在健康歌唱心理的指引下,达到内耳听觉与正确发声概念的有效统一。
(四)艺术特征掌握与体裁分类相匹配
一首声乐作品由词、曲作者共同完成之后,只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的“静物”而已,要想让其成为有声、有字、有情、有形的“活”的歌唱艺术,就需要演唱者对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加工,必须经过二度创作的修饰,才能使演唱者更加自信地进行演唱,更好地表现音乐中的美。有了这个不竭的动力源泉,声乐演唱才能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体现声乐演唱中所需表现的“五美”,即情美、声美、字美、味美、形美。歌曲的音乐风格是概括歌曲艺术特征的代表元素,声乐作品音乐风格的精彩与否,取决于演唱者与欣赏者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由于歌曲体裁形式的不同,歌曲音乐风格的详尽程度也有所差别:对于中国民歌来说,大多为单乐段结构,唱词、乐句多以对称关系为基础,功能清晰,因此歌词只要理解意思,唱出感情即可;对于中外歌剧选段来说,宣叙调的表达显得尤为重要,用原文将声音的起调、顿挫、轻重、徐疾“读”出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中国现代创作歌曲来说,就需要从创作的时代背景来解读歌词,分析词作者的创作角度,更好地为二度创作服务。在中、外浩如烟海的声乐作品宝库中,如果不能准确掌握各类风格迥异的音乐艺术特征,二度创作也就无从谈起。
二度创作是演唱者音乐素养和创作者思想表达的高度契合,是声乐表演者真挚性和创新性的协调统一,是丰富表现力和作品多样性的统一,又是欣赏者挖掘美和欣赏美的动力源泉。一部声乐作品的唱词和曲谱极大展现了创作者的内心情感,而一种富于情感的声音表达,更能演绎作品别样的风采。词、曲创作者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全面的音乐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创作了一首首、一部部佳作,但经过演唱者的深刻理解,通过各个方面富于创造性的二度创作,才能忠实地再现原作。
认识到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对我们分析并演绎声乐作品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高水平的演唱者不仅能准确领会和传达声乐作品的艺术意境,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深入挖掘作品里潜在的、一度创作者没有料想到的风格特点和音乐涵义,由此激励声乐学习者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不断地开阔艺术视野,丰富知识,精确把握作品内涵,真情再现并衍伸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使作品被不断灌注艺术魅力,从而感染欣赏者,并广泛传播优秀声乐作品。
——————————
参考文献:
〔1〕王微,何欣泉.谈歌唱心理在演唱和教学中的作用.辽宁师专学报,1990,(3).
〔2〕朱敏虹.美妙的歌声源于“思想”.音乐天地,2004,(11).
〔3〕程宁敏.读歌唱传统,解以字行腔——源于对传统唱论及歌唱传统学习的认识.中国音乐,2007,(1).
〔4〕唐方方.浅析高职院校声乐老师应具备的素质.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4).
〔5〕刘晓东.浅谈声乐表演艺术的二度创作.群文天地,2011,(10).
(责任编辑 王文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