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鑫
摘 要:自上世纪末期以来,我国社会文化的主流成分就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在传统意义上一直处于从属地位的大众文化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渗透到社会各界人们的思想当中。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作为文化形态之一的文学自然也会发生一定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文学内容与形式上面,还体现在文学创作与文学传播这一层面上来。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学嬗变;文学传播
中图分类号:I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59-02
文化是一个内容极其宽泛的概念,在文化整体范围当中,文学占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比重,很多时候,一个时代的文化氛围都要通过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出来。在大众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当中,文学被注入了很多崭新的要素,使其能够对普通大众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大众文化的相关特性分析
(一)大众文化的消费特性和技术特性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变革发展,商品经济逐渐出现,并且在人类社会当中占据重要地位,迄今为止,人们对于商品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生活方面的使用需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关注与商品的使用价值,这就给予商品崭新的含义。基于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之下,很多消费都被赋予了文化的含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品广告愈来愈成为当今社会当中极其热门的行业,主要是因为商品广告能够让人们进一步获得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讯息,满足人们文化消费的需求。当然,消费固然是消费,但是任何形式上的消费都必须把使用价值作为商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是无法被销售出去的。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人们在消费精神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使用价值。于是,在大众文化之下,无论是文化本身还是文艺层面都充斥着很大程度上的功利性,使得商业利益和大众需求不断被融入其中。因此,我们可以承认大众文化的发展本身就具有两面性。
此外,我们还要承认大众文化具有一定的技术特性,因为文化的传播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撑,之所以大众文化能够在上世纪末期具有突破性进展,主要是因为上世纪末期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电影、广播,甚至是卫星传播技术的出现和应用,都使得大众文化更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没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大众文化是难以发展下去的。
(二)大众文化的娱乐特性和感性经验
我们的社会始终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法律制度还是方针政策,都逐渐走向人性化,强调对人性的尊重和人权的自由性,这就使得愈来愈多的人向往自由惬意的生活。为了迎合这种思想,大众文化的生产者将文化中的娱乐成分充分挖掘出来,赢得更多人的追求,从而取得经济利益。事实上,大众文化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就是让人们喜闻乐见,所要表达的始终是大众的思想和追求。
大众文化娱乐功能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感官经验的注重,因为人们的快感是从感官经验当中得到的,当人们想要逃脱理性思想束缚的时候,感官经验就会为其带来轻松和惬意。在试听技术得到不断创新的今天,人们更希望通过试听工具得到更为真实的体验。并且伴随着电视机的不断普及,不仅象征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也意味着人们对于文化的一个需要和渴望,这种快感恰恰是通过感官经验表现出来的。
二、大众文化影响之下的文学嬗变
(一)文学传播模式的复杂化
一般来说,文学是从作家手中创作出来的,又通过读者的阅读而得到认可和传播,在这一过程当中,主要依靠作家、作品和读者3方面来进行支撑。而文学传播主要起源于文学创作,因为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作者。
作者的手稿要想成为作品文本,一定要经历两个环节,分别是文学传播过程和文学接受过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想要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就必须要有一个物化的存在形式,从根本上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共鸣,这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媒介的传播过程。在文学的传播过程当中,传播者包括多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传播的策划者和编辑者大都会在传播的过程当中融入自己的传播意图,而这种意图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学的发展方向以及大众对其的主要看法。这样看来,作品文本往往在最后面向大众的时候很难维持作者的原有想法,原本的多个意义单元也可能在传播过程当中丧失了。同时,文学传播者也是架起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能够使得二者实现更好地交流,并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从读者方面来看,现阶段,读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字传播过程中的受体,被动接受文学内容的影响。他们开始主动去接触自己想要了解的文学作品,对于自己关注的文学作品都能够发表属于自己的看法或者见解,并进一步影响到作者的创作方向和传播者对于作品的规划,与此同时,印刷书籍的销售数量愈来愈成为文学创作者和文学传播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当中都要显露出特有的效果。一个良性的传播过程,不仅需要传播主体和传播载体之间的交流,还需要传播内容和传播受体之间形成互动,种种方面共同协调起来才能够达到最终的目的。并且伴随着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传播观念的革新,整体意义上的传播模式不仅要考虑到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发展状况,还要顾及到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整体的互动并不单纯是指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沟通,还强调各个因素之间的一种制约关系。正是因为受到此二者的影响,传统的文学传播模式就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之下发生了一种不易察觉的更改,使得传播媒介和传播者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文学传播的每一个环节当中。
(二)文学传播途径的多样化
在我国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报纸、电视和广播早已进入千家万户,顺利拉近人们和世界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体现了麦克卢汉的一个理论——媒介是人的延伸。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媒介都能够强有力地完成人的心理上和肉体上的延伸,譬如说印刷品是人们眼睛的延伸,收音机是人们耳朵的延伸。当今的世界已经实现了媒介技术的高度发达,并且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愈来愈增强,对大众媒体也呈现出依赖的局面,从这一方面来看,大众媒体已经牢牢把整个信息传播把握在手里。就大众文化单方面来说,如果离开媒介,它是无法生存的,我们也可以将大众文化称为“媒体文化”,因为它能够体现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所在,甚至可以说大众文化的发展壮大会引领人们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道路。
文学作为文化当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更是无法摆脱大众媒体而独立存在。在这里,我们说的传播途径多元化不仅仅是强调它本身的一个特点,也是强调这种多元化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针对文学方面来说,很多文学作品都是视听形式和文字形式同时推出的,观众在观看完影视作品之后,往往会购买书籍,从书中重温余味。譬如说近几年古装剧的巅峰之作《后宫·甄嬛传》,在电视剧版本取得较高收视率之后,很多人都去购买书籍版本,使得二者相互作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相得益彰。
另外,从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上,我们能够真实感受到我们所处的社会的确处于稳步进步的过程当中,但是很多新问题也在不断滋生。很多人认为大众媒体把重点放在形象打造方面,因此不需要把理性价值作为衡量标准来规范大众媒体的发展,如此一来,文学的理性就会越来越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背道而驰。长此以往,大众就会远离文学本身。
(三)文学传播主体的大众品味
首先,从职业传播者的角度来看,商业利润始终对文学传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并且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职业传播者开始转变传统的观念,由原来的从属地位向支配地位转变。当然,职业的文学传播者往往需要充分考虑多个层面的问题,尤其是在自负盈亏的前提之下,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几个亿收益问题。如果职业传播者具备较强的预见能力,就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引领一部分受众的品味,从而形成一股潮流。为了最大程度上达到这一目标,往往要对原始的文学进行包装,从而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其次,从作家的角度来看,从上世纪末期开始,我国的作家群体就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大众媒体和大众文化的需求。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大一部分作家的大众化表现并不是出于自愿的,而是对于大众文化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认同。并且伴随着电影电视艺术的不断进步,很多作家和影视创作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的时候还会改变原有的创作方式,更加注重写实和情节的曲折性,进一步贴近大众。为了达到一种经济效益,绝大多数作家很愿意让出原作的改编权,因为这样做不仅会证明自己的作品很成功,还会吸引人们的关注,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现阶段的文学作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我们应该将其看做是一种商品,不仅具有价值,还具有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它能够让人们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总的来说,社会各界对于大众文化的评价不一而同,尤其是文学领域一直对大众文化存在批判的评价。事实上,在大众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文学改变的不仅是内容,更是文学本身和媒介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既影响着作者的创作,也影响读者的阅读。无论大众文化带来哪种形式或者哪个方面的影响,都需要有社会责任心的知识阶层做好引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大众文化科学引导社会价值取向。
——————————
参考文献:
〔1〕曹明海.大众文化与经典阅读[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2).
〔2〕李任晖.权力的式微与权利的张扬——网络文学:逆着传统疯狂生长[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2).
〔3〕李红秀.新世纪文学与大众传媒[J].文艺争鸣,2007,(4).
〔4〕朱国华.颠倒的经济世界:文学场的结构[J].天津社会科学,2006,(6).
〔5〕单小曦.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场裂变——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J].文艺争鸣,2006,(4).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