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有效课堂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

2014-09-21 17:13:57李满红
企业导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解决策略高职教育

李满红

摘 要:本文从目前高职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入手,通过层层分析,指出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一些教学策略来提升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职教育;有效课堂;解决策略

一、高职有效课堂教学概述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导,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职业道德等直接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而是主动地以自身的活动参与教学;课程是教与学活动的联结点,它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课程结构是否合理、教材内容是否科学都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有效课堂教学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当前高职有效课堂教学状况

(一)教学目标欠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所要达到的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脱离不开普通教育的影子,只注重理论而忽视技能培养,教学盲目性、随意性较大等缺点,因而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差,难以被社会认同并接受。

(二)教学内容人文遗失严重。尽管高职的教学是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但是强调技术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丢掉职业道德。因此,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既要关注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还要包括建立在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之上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我国当前的高职教学的特点对此有所忽视,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导致了一些本来素养较差的学生不仅没成为技能型人才,反而成了社会的危害分子。

(三)教师职教特点不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和技艺型人才为主,是一种既要具备一定理论基本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应用能力,通过工作岗位设置,把各种构思和设计变成现实,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应用的“桥梁式”高级技术人才。因此,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来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知识,才能完成培养高职人才的重任。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强、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比重失衡的状况,为了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开展,一些院校不管教师是否真正能够胜任教学工作,都将其推上讲台。正是这一点,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滞后性,致使高职课堂教学没有充分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四)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单一、封闭的教学方法,集中表现课堂上“满堂灌”,固守教师在课堂上信息的单向传递,而不重視学生的思维的启迪,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练习、统一的答案,千人一面,强求一律,枯燥乏味的讲授,无精打采的呆听,培养的目标是会考试、拿高分的机器人。学生的学习被动地吸取,扼杀个性,唯书唯师,不联系实际,不注重实践,逆来顺受,驯服的绵羊,没有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动手操作,多个角度观察、认识。因而,我国高职学生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应用性等能力都比较差。

(五)学生学习方式无改观。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式与普通高等院校课堂教学学生并无大的明显区别,在学习主动性、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方面都过于疏散,没有认识到高职教育学习重在于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理论学习赶不上普通高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赶不上一般技校毕业学生的尴尬局面。

(六)课堂教学管理有失科学。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素养方面较差,懒散、随意性较强,出现迟到、早退现象,上课随便出入教室、玩手机、睡觉现象,带早点到教室现象等时有发生,教师看到这些现象偶尔会有所批评,但一般不会收到良好效果。

三、提高高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明确“三用”教学目标。根据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课程体系的建立,就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达到实用、够用、会用的“三用”策略。

(二)技能、人文教育并举。高职有效课堂教学,不仅要彰显教学目的的职业特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特征,也要推行素养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除了应具备各类教育教师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各种素质。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评价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准,学生毕业时除了要拿到高等学历证书外,还要拿到相应专业的专业证书,即“双证书”毕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课堂教学保障,否则一切皆是空话。

(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面对社会复杂多变的人才需求,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选用适当的教材外,关键还是要选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只有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有主动创新的可能,以后面对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时,才有能力去解决。

(五)提升课堂管理水平。一堂完整的课,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在课堂管理中,教师的角色是关键,他时刻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使课堂管理更加有效。首先,制定出严格的课堂管理制度,以供学生和教师共同遵守;其次,要酿造一个宽容、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学生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关系和谐;第三,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紧扣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完成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有效的学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掌控。

(六)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已成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开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采用CAI多媒体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提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促进了教育改革和教学现代化。同时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师生合拍,内容适量。同时,应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和课件的更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七)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实施科学化的教学评价与管理。教学评价指标与教学目标的一体化是现代教学评价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变化,因此评价的指标也应该以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为依据。以现代的教学质量观来指导教学评价和管理,就不能单方面地来衡量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师教学绩效的指标。改革学生原有的单一考试的形式,采用更灵活的考核方式。

课堂教学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微观管理单元,只有形成师生重视、制度健全、考核机制完善、师生全员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才能形成微观质量管理的集聚效应,达到有效课堂教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汪荣伟.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2] 王悦钢. 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J].教书育人.2005(30)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解决策略高职教育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生物“有效课堂”三步曲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12:23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32:06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5:23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2:25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7:22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7:14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