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 张炜灵 裴雪梅
脓毒症是国际上病死率最高的新生儿疾病之一。其表现为全身性的炎症反应,更有甚者还会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1]。早期对新生儿的脓毒症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新生儿脓毒症病发后的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本研究对新生儿脓毒症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高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从而降低患儿的病死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30例新生儿脓毒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30例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个月~1岁;30例患儿均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2]。30例患儿中15例患儿为一般脓毒症,10例患儿为严重脓毒症,5例患儿为脓毒性休克。另外,根据患儿是否合并CLS,将患儿分为非CLS组与CLS组。其中非CLS组患儿20例,男12例,女8例;CLS组患儿10例,男7例,女3例。患儿合并CLS的纳入标准:(1)患儿出现了全身水肿、心包积液等症状;(2)患者的血清蛋白<30g/L,并氧合指数≤300;(3)患儿的胸部X线片出现了变化和红细胞的压积变化甚微。排除标准:已使用过血蛋白和血液制品的患儿,或身体状况不好,实施过心脏等手术的患儿。
1.2 方法 将非CLS组与CLS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贫血、血糖、死亡危险因素和白细胞计数等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对CLS 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如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其设为自变量,进而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最终获得与CLS病发关系密切的临床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CLS 患儿的临床特点 发生CLS的10例患儿中,4例患儿年龄<1岁,6例患儿年龄>1岁。10例出现CLS患儿中7例有呼吸系统疾病史,2例有消化系统疾病史,1例患有其他疾病史。病程少于7d的患儿为2例,病程超过1个月的患儿为8例。在10例患儿中,其血蛋白值平均为(26±3)g/L,氧合指数的均值是(207±34),并且患儿均有明显的低氧血症,部分患儿需要采取机械通气的方式。另外,患儿大多呈现全身水肿的情况,其中3例患儿出现腹腔积液,4例出现胸腔积液,3例出现心包积液;患儿检查胸部X线片结果显示器具有间质性渗出。通过有效治疗后,6例患者治愈成功,4例患儿死亡。
2.2 对患有脓毒症新生儿的CLS发生率比较 一般脓毒症患儿、严重脓毒症患儿和脓毒性休克患儿CLS的发生率分别为50%、33.33%和16.67%,CLS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2,P<0.001)。脓毒性休克患儿的CLS发生率高于严重脓毒性患儿和一般脓毒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性患者的CLS发生率又高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的发生率(见表1)。
表1 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儿发生CLS的情况
2.3 对脓毒症患儿发生 CLS的多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严重脓毒性患者和脓毒性休克患儿发生CLS的危险因素,PRISMⅢ评分也是新生儿发生CLS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回归分析脓毒症患儿发生CL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CLS的特点包括患儿出现各种症状,全身水肿、低血容量休克和低蛋白血症等症状,并且一般患者的病死率较高[3]。尤其是对于新生儿来说,大多都是初生婴儿,婴儿患上CLS后的病死率较高。在本研究中,非CLS组和CLS组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的脓毒症越严重,CLS的发生率越高。
脓毒症是一种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是反映患者身体内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的表现之一[4]。作为世界上造成儿童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脓毒症需要医学家对该疾病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在本研究中,一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率分别为13.33%、40.0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血管渗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体内毛细血管的皮细胞受到损害而造成的[5]。由于血管具有通透性,导致组织间隙里充满了大量的血浆蛋白,从而就出现了各种综合征,包括全身水肿、低蛋白血症和休克等症状。引发CLS的因素众多,最为常见的就是肺损伤、呼吸窘迫和严重创伤等。对于新生儿来说,引发CLS发生的因素主要为脓毒症休克、器官衰竭和心脏手术等因素[6]。其中,发生脓毒性休克的新生儿的病死率最高,这可能与这种患者体内的皮细胞受到损伤有关,而这也是导致CLS最主要的因素[7]。与此同时有关研究表明,患者体内的器官衰竭的越多,PICS 越低,PRISMⅢ评分就越高,病情越严重[8],这时就需要对新生儿进行科学预防,更加需要患者的家属警惕CLS的发生,做到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1]戈海延,王丹华.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1045-1047.
[2]杨万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24):24-25.
[3]苏俊,王锦权.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5):546-548.
[4]周晓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机械通气策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3(24):6.
[5]Hook KM1,Abrams CS.The loss of homeostasis in hemostasis:new approaches in treating and understanding acute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lin Transl Sci,2012,5(1):85-92.
[6]张勇,张培荣,刘永全,等.ICU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重症患者的诊治[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9B):1208-1209.
[7]龚振华,姚建,季建峰.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烧伤脓毒症的研究[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6(2):255-258.
[8]樊玉兰.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2):3518-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