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咏梅 刘斌 何志峰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属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具有发病迅速、病情重、危害大、预后差、致死率高等特点。患者的心前区疼痛可长时间持续,若治疗不及时,病情可能恶化为心肌梗死,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故积极、及时治疗可有效地改善预后[1]。本研究将2008年8月-2013年1月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人民医院治疗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8月-2013年1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39~73岁,平均(54.85±4.74)岁。治疗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43~75岁,平均(55.96±3.6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卧床静养,供应足够的氧气,应用硝酸脂类药物以扩张血管、他汀类药物以降脂以及阿司匹林、Ca2+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等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也采取常规疗法,同时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3ml×3075AXaIU×1支/盒(葛兰素威康制药公司,国药准字J20090005),5000U/次,2次/d。治疗1周之后比较疗效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平均持续时间、24h缺血总时间等观察指标。
1.3 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的无明显症状,UAP的发作次数减少程度高于75%,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效:UAP的发作次数降低程度介于50%~75%之间,心电图检查时T波显示正常或ST段改善程度高于50%;无效:UAP的发作次数的减少程度不足50%或者变多,心电图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总有效=(显效数+有效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利用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比较其间差异,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每周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24h缺血总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发作频率(次/周) 平均持续时间(min) 24h缺血总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 8.47±3.39 4.16±2.58 6.05±2.06 4.55±1.36 33.57±7.36 24.35±5.48治疗组 36 9.52±3.46 2.47±4.05 5.98±2.15 3.37±1.04 32.76±8.33 17.13±7.24 T值 1.8393 2.9863 0.1995 5.8482 0.6183 6.747 P值 >0.05 <0.05 >0.05 <0.01 >0.05 <0.01
UAP的病因错综复杂,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出血、破裂,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导致血小板积聚,激活了凝血系统,在冠状腔中形成了堵塞性血栓,使血管变得狭窄,从而使心肌氧气供应不足[2]。在血栓的产生和纤维蛋白原的转变过程中,凝血酶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故治疗UAP时不仅要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还要应用阿司匹林、肝素等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症状和预后与防止心血管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增加存活率[3-4]。
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UAP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后的治疗效果。低分子肝素源自肝素,是它的一种降解或分离的产物,其分子量小,很难和血浆蛋白结合,对血小板因子Ⅳ不敏感,可特异性抑制Xa因子,安全性高[5];它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可促进侧支循环和增加心肌的供氧量,从而调节脂类代谢、高凝状态和心肌缺血状态[6];可减少凝血酶的分泌量和使血小板处于抑制状态,还可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栓能力和促进其分泌纤溶酶原,同时不易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亡[7-8]。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UAP发作次数、UAP平均持续时间、24h缺血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治疗UAP,可迅速、有效地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并且疼痛持续时间和24h缺血总时间相对较短,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1]汪承炜,张庆诚,李海军.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3):90-91.
[2]曲玲.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111-112.
[3]王凤姣.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8,19(9):29-30.
[4]丛辉,刘英.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67.
[5]张既至,邓卓超.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0):4048-4049.
[6]郭建浩,陈若峰,周立尧,等.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5):98-99.
[7]伊沙克·吾马尔.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1):1337-1338.
[8]陈顺平.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