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家教与门风

2014-09-21 16:37
当代贵州 2014年6期
关键词:家教信任奶奶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著名电视策划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

真正的教育是每个人在为未来做准备,而这首先是父母之心,包括我们如何以父母之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面对今日诸多有违父母初心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重视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

让孩子懂得明辨是非

有人说要让人的本心回到小学阶段,但我认为应该回到幼儿园时期,幼儿园是培养常识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的孩子最遵守秩序,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排队,他们都很懂礼貌,见到大人都会打招呼。但是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孩子不打招呼了,这是因为大人总是不理他们;后来又变得不讲规矩了,是因为他们开始了解社会了。一个民族不能数典忘祖,一个人永远不要笑话自己的童年,因为童年学的是做人的规矩。

关于明辨是非,孟子把人的“仁义礼智”都归结为一颗初心、本心。所谓“仁爱”,就是恻隐之心;所谓“大义”,就是羞恶之心;所谓“礼”,就是恭敬辞让之心;所谓“智”,就是非之心。今天,我们的知识教育如此发达,但知识并不一定等同于智慧,智慧也不是非之心,所以我们需要回到原点。

知识只是知识,智慧就要明辨是非,用农民的话说得更明白——得知道好歹。中国农耕文明体现出了明辨是非、知道好歹。在农村,我们会发现邻里吵架、家庭纠纷、孩子不念书等等,都会到一些目不识丁的大娘或奶奶面前去请教,由她们出面来处理和教育。老太太虽然不识字,但是明事理,说得大家心悦诚服,教育孩子不要伤天害理。但是今天,这样的传统已经很少了,所以我提倡要恢复家教,教孩子懂得明辨是非。

教会孩子承担责任

家教就是要教孩子从小树立对自己负责的意识。现在有些人会埋怨制度不合理、社会不公平、他人对自己不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人自己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对自己负责要从多角度培养,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需要避免。现在家庭教育里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孩子隔辈抚养问题,很多孩子都是由姥姥或者奶奶抱大的,而他们对孙辈过度宠溺在所难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教孩子推卸责任。比如,孩子被凳子绊倒,老人会跟孩子说是凳子的责任,这样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是一个意外,是一个痛苦,一定要有替我承担责任的对象。

现在很多孩子不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参加电视节目《汉字英雄》的录制时,有一个环节问“有什么东西是由地里长出来的”,有一个孩子居然写了一个“饼”字。现在的孩子真的不知道米、面、粮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农耕劳作的辛苦。在家庭生活中,如果一个奶奶给孙子盛饭,唯恐盛不够,孙子吃剩下了奶奶给打扫,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很难懂得节约。

这是家庭教育的事情,如果一个家庭里从小教育孩子并没有以明辨是非为导向,孩子在家里就失去是非之心,学校教育是补偿不了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的。

让孩子信任科学与艺术

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都应该让孩子充分地信任科学与艺术。信任科学可以让人避免无知,信任艺术可以让人活得有趣。科学的观念和艺术的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但不是必备技能。

现在教育界在讨论教育的功利与去功利化的问题,提倡学校淡化应试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其实,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在家里,作为家长更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素质。

科学和艺术都是素质。信任科学是家教最需要传递的一种态度;信任艺术、学习与艺术相关的课程是为了纯粹的艺术,而不是像学泥瓦匠一样学一门手艺,弹琴不是为了考学时加分,跳舞也不是为了考级。艺术能让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中最孤独,最具挫折感的时候,活得有尊严,活得有乐趣。艺术可以让人能够在平凡朴素的日子中活得生机盎然。

家教与门风是要教育孩子做一个会认错、会改错的人,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一个不能对自己有所担当的孩子,没有办法面对未来的社会。更重要的一点,是让他笃信科学与艺术。他们在面对这个变化如此快的时代的时候,永远坚持一些万变中的不变——人性的善良。

当这样的家教和门风建立起来的时候,教育就不仅仅是教育机构的事情,它是所有的父母在自己家里随时随地用言传身教所传递出来的一份信念。(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家教信任奶奶
给奶奶按摩
家教有法
奶奶喊你吃饭啦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表示信任
家教“漫”镜头
奶奶驾到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