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dàn)幕(mù)感染大银幕

2014-09-21 01:45:30韩紫婵实习生邱天
博客天下 2014年22期
关键词:亚文化弹幕

本刊记者 / 韩紫婵 实习生 / 邱天

弹(dàn)幕(mù)感染大银幕

本刊记者 / 韩紫婵 实习生 / 邱天

弹幕成为互联网电影公司宣传电影的新手段,但这种90后亚文化的野心不止于此,弹幕占领大银幕只是它们向主流文化进化的第一步。

24岁的产品经理封辰玮在7个多月前想出了一个疯狂的点子,在乐视影业年初的一次工作大会上他告诉同事们,自己想把“弹幕”搬进电影院里。这个点子引起了激烈讨论,原因之一就是,这想法太新鲜了,从没有人做过。很多人甚至并不知道弹幕的“弹”字到底该如何发音,又是什么意思。

弹(dàn)幕(mù)小百科

原义:以密集火力进行炮击

而在8月4日晚,经过大半年筹划《小时代3》弹幕专场放映会如期举行,并出乎意料地让“弹幕”这个二次元世界(动漫爱好者的世界)词语成功博取三次元世界的关注。

封辰玮的上司,乐视影业副总裁陈肃错过了当晚的放映会,他没预料到这场实验性质的弹幕电影引起了如此巨大的反响。放映会后,他才知道科技媒体虎嗅网的CEO李岷和网络影评人冷斯基都自己找到门路“潜入”了放映活动。“媒体都以一种看奇观的心态来了。”陈肃告诉《博客天下》记者,他对弹幕电影的号召力颇感意外。

在中国,黑暗的放映厅和沉默的陌生人长久以来让看电影成了一种庄重的仪式,与看演唱会或者听相声不同,看电影时高声叫好或相互讨论都是不礼貌的。然而弹幕电影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禁忌。由于允许观众实时评论、互动,弹幕电影突然间在全国火爆起来,动画片《秦时明月》在北京、上海和杭州几个城市试水了弹幕电影,准备8月在全国举办100场弹幕专场,《绣春刀》也紧跟潮流在北京举办了弹幕专场以吸引观众。

二次元世界的弹幕以高调的姿态杀入主流文化视野,很难说是否真正会引领观影新潮流,但作为年轻人亚文化向主流进化的标志,弹幕电影发射出了强烈的信号。

“弹幕”原本是军事用语,在二次元世界则表示“像密集的炮弹一样飞过屏幕的评论”。在专门的视频网站上,它是观众评论视频内容的独特方式:观众一边看视频,一边发表评论,不同观众发送的文字评论以视频播放时间为主轴串联在屏幕中,其他人也能看到。由于弹幕的实时性,各类搞笑吐槽内容在一个活跃的“讨论场”中能瞬间引起共鸣。国内最有名的弹幕网站AcFun和bilibili有着几千万的用户。

陈肃的团队琢磨了几个月,终于把这种二次元爱好者热衷的体验从线上搬到了线下。8月4日的放映会比普通电影放映成本高出很多。放映会前三天,20多人的团队开始在北京东四环的一家影院进行实地测试。临开场前,在电影院的放映厅搭建WiFi热点和发送弹幕的网络用了两个小时,为了能让近300个观众一起使用WiFi不掉线,他们花了3万块钱的宽带费,连给观众用的充电宝也备了20多个,整场成本超过5万元。

当天,《小时代3》弹幕专场的观众有三分之二是从新浪微博、bilibili弹幕网上征集来的。热衷网络吐槽和发弹幕的观众很快适应了“弹幕电影”的新玩法,他们通过手机发送评论到大银幕上,并可以看到其他人的评论。电影刚开场,工作人员为了暖场放了网络神曲《小苹果》的MV,观众们马上进入吐槽状态,筷子兄弟这首用于电影宣传的歌曲早已在bilibili网站上成为弹幕吐槽的焦点。

整场放映中,除了服务器由于请求过多而宕机的20分钟,平均每5秒大银幕上就有20多条弹幕飞过。由新晋导演郭敬明执导的电影本身充满“槽点”,当剧情进行到高潮,表情严峻的女演员们认真地表演着吵架和互掐时,五颜六色的评论盖满了整个银幕,评论内容大部分是调侃、大笑和戏谑。

现场观众之间也涌动着交流的欲望,一开场就有观众发弹幕求充电宝,工作人员也用弹幕回应观众送上充电宝,趁这个机会,竟然有观众把昵称改为“充电宝”,以充电宝的口气卖萌。到后来,不仅有冒充现场管理员的观众,还有冒充郭敬明甚至《后会无期》的导演韩寒来“捣乱”的观众。不同于普通电影放映的沉闷、拘谨,弹幕的到来给电影院带来了一种奇妙的热闹氛围。

引申义:视频上的实时评论

陈肃并不回避弹幕专场作为电影营销手段的本质。上映3周左右《小时代3》的日均票房已经回落至500万左右,这时推出弹幕专场的意义就是制造话题,刺激观众走进电影院,这是陈肃擅长的手法。3年前,从新浪网辞职创业的陈肃摸索着为《失恋33天》做了一次社交网络推广,一部名叫《失恋物语》的微电影在微博疯转,成了《失恋33天》大卖的诱因。

诞生地:日本

主要使用人群:90后动漫迷

但陈肃对弹幕电影有着更多的期待,他认为弹幕电影不只是“一次性”的营销手段,而是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创新,观众就是用户,这次弹幕专场就是产品内测。放映结束后观众通过现场问卷反馈的信息被量化处理,成为评估这个产品的依据,目前他的团队成员正在论证“弹幕电影”做成标准化产品的可行性。陈肃对这个方向表示乐观,在他的规划中弹幕电影不仅可以作为电影营销的手段,还可能成为标准化的观影方式进入每个普通的电影院,变革人们的观影习惯,带来新的消费需求。

诞生时间:2007年

内容分类:吐槽、表白、剧透、搞笑、掐架等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弹幕电影的火爆也是二次元文化的逆袭。封辰玮很自豪地告诉《博客天下》记者自己就是“90后”,并且是四、五年前就开始玩弹幕的资深玩家。对他而言,弹幕早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弹幕网站在2008年左右被引进中国,原型是日本的Niconico网站,国内最具人气的两家网站是AcFun 和bilibili,他们的发展都和动漫亚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风靡有着直接的联系。AcFun的一位资深员工告诉《博客天下》,2012年是日本动漫新作品的爆发年,包括《进击的巨人》、《FateZero》等一系列精品动画在AcFun网站上播出后,一天之内点击量就能达到千万以上。也是在这个时间点,弹幕开始大规模流行,成为互联网上二次元年轻人中的一个时尚。“交流方便,实时互动”是他看好弹幕的原因。

bilibili的用户、90后女孩马珺喜欢弹幕的理由很简单,她享受看到满屏弹幕的欢乐感,“大家一起吐槽感觉很有共鸣。”她说。在bilibili网站上她关注国内的原创视频作品,热衷于故意听错音乐视频中的歌词,把正经的歌词写成风马牛不相及的谐音句子,弹幕爱好者把这叫做“空耳”,在日语中是“幻听”的意思。

叛逆的幽默感是弹幕文化感染力的来源,弹幕网站上存在着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笑点很多来自对著名的动漫、游戏甚至主流文化的解构,这可以被看作文化内容的二次创作,例如演绎韩寒与郭敬明“相爱相杀”的故事正是90后年轻人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而弹幕常用的“贺电体”如“喵星人发来贺电”更是对《新闻联播》主流话语的戏谑。

弹幕狂欢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孤独感,“只要你曾经在电脑前感受过孤独,弹幕就能稍稍慰藉到你。”是网络上关于弹幕一句精辟诠释。

所幸90后们善于在互联网上发泄孤独感,玩弹幕的过程让他们产生存在感、获得身份认同。弹幕网站上活跃的不仅是观众,还有大量乐于上传视频的原创者,他们之间能产生内部循环的良性互动。

张小锐是bilibili网站上的一个小有名气的视频作者,擅长自拍搞笑视频,他一年前注册了账户,上传的每个视频点击量都在十万以上。通过弹幕,张小锐可以第一时间感知观众的反馈,“知道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到底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不管是吐槽还是赞,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支持。”他说,看到自己的视频上飘满弹幕,有一种成就感。

如今弹幕及其背后年轻人热衷的亚文化正向影视行业蔓延,网络原生内容成为一些大众影视作品的灵感与品牌来源,在网络上走红的叫兽易小星、白客创作出了搞笑神剧《万万没想到》,而普通网友喜欢创作的搞笑四格贴图“暴走漫画”催生了王尼玛的热点事件吐槽脱口秀节目《暴走大事件》,《老男孩》大电影也是几年前网络微电影品牌的延伸。

在陈肃看来,这些都是互联网内容、品牌正在崛起的迹象。放映会后第二天,乐视影业CEO张昭分享自家电影公司的互联网经验时也提到了这个概念,在前两部《小时代》粉丝经济与O2O商业模式的融合基础上,今年他加入了“互联网IP”(互联网知识产权)和“影院社交”的提法。

“我们这一代人做电影该怎么做?”这是陈肃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无论弹幕电影是否真的有强大生命力,但是至少目前有一个方向是清晰的,“90后思维”与日趋主流的90后亚文化都存在无限可能性。

(文中张小锐为化名)

猜你喜欢
亚文化弹幕
弹幕
HOLLOW COMFORT
汉语世界(2021年2期)2021-04-13 02:36:18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玩具世界(2017年10期)2018-01-22 02:52:48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弹幕小能手养成攻略
学生天地(2017年1期)2017-05-17 05:48:26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