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式公益,实实在在

2014-09-21 01:48
博客天下 2014年22期
关键词:行家筹款西藏

理科生式公益,实实在在

来自全国15所顶尖名校的18支益行团队集结西藏林芝,参与藏地越野挑战。

腾讯益行家车队行驶在318国道林芝到波密段上,中途要经过著名的通麦天险。正值雨季,原本仅容一辆车通行的国道因为雨水积压、滑坡,显得更加局促。

坐在3辆大巴车里的是来自全国15所大学的18支代表团队,他们在前期的益行家筹款活动中,用各自独创的方式募集到240万善款,用于添置偏远山区学校里的运动设施,也因此获得在西藏参加徒步竞技的机会。

7月23日至25日,所有参赛队伍协作完成徒步穿越原始森林、草甸、湖泊、高原、峡谷、冰川的挑战任务。对于这些大学生参赛选手而言,艰难的入藏行程没有阻挡他们对西藏的期待,他们坦陈,西藏徒步的吸引力让他们更愿意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来。“益行的本质是寻找灵魂深处的‘香巴拉’(藏语,意为理想净土)。”一位参赛选手说。

在此前的一个月内,18支团队已经在专业辅导下进行了相关训练,从体能和装备两方面着手,保证赴藏期间良好的运动竞技状态。

正式比赛中,这些大学生选手徒步完成了21公里的竞技,穿越波密县的岗云杉林。裁判员在赛前曾表示,森林里多数路面都是很厚的松叶垫,经常要上山下山,加上道路湿滑,难度较大。

比赛中,各个团队内部一直保持紧密配合,互相分担行李,协助危险路段,手拉手共同前进,最终全部顺利完成比赛。来自厦门大学的益鹭同行队凭借筹款第一以及益行阶段的优秀表现获得首届腾讯益行家年度总冠军,获得赴欧亚非多国的环球社会创新之旅资格。

这是腾讯益行家活动倡导的双向公益。“在做公益的过程中,不仅让被施与者有所获得,也让捐助者或者筹款人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而这种收获不再是短信、卡片式的精神慰问,他们能够从中得到难忘的体验—团队竞技,挑战自我。”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益行家项目总负责人李玉霄说。

李玉霄坦陈,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公益活动,仍然留有遗憾。“交通因素牵扯了我们很多精力,最理想的方式应该是让这些公益团队去和当地的学校建立联系,在活动中发起一次田野调查,让公益的元素更加丰富。”

对话李玉霄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益行家项目总负责人)

腾讯益行家活动为什么选择以徒步的方式来做公益项目?

徒步行走是一项体育运动,看似与公益项目八竿子打不着,但实际上这种结合模式在国外和香港都已经有先例。传统的公益中,捐款人通常会得到公益机构的一些回馈,一般是精神式的奖励,比如证书、短信、卡片之类。但这种方式很“古老”。现在的公益是可以创新的,所谓的创新就在回馈的那个环节。

我们希望公益理念更加贴近时代,公益回馈更加符合参与者的需求,我们希望给捐款人的回馈是超出以往惯例的—挑战自我。参与这个项目的募款人,不仅是能够成为爱心人士,还能接触到另外一个领域—越野竞技。而在体育的领域中,体育事业也缺少公益元素。很多体育事业做公益项目都是即发性的,这一次体育赛事要去一个地方举办,就想到要顺带做个公益项目,这是不持久、不系统的。

在西藏进行徒步竞技,本身是一个门槛很高的选择,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有过什么顾虑?

一开始我们没有想要做这么有难度的活动。我们最开始的方案都定好了,跟很多城市行走的公益活动类似,我们定的名字叫“发现城市”,在市区里走一条线路,打算一年做6场,两个月做一场。

最开始,我们连合作伙伴都找好了,但是策划拿到手里,心有不甘,不满意。所以最后我们把方案推翻了,决定要做一个以质取胜的活动。这就是做选择—拼质量还是拼数量。如果我们运作开始的方案,门槛比较低,需要以量取胜,要有人气,必须一年举办很多场才行。但我们最后选择的藏地益行一年就举办一次,最后希望达到的效果就是,即使你参加过其他的公益项目,但是你念念不忘的还是益行家的项目。

在做地点考察的时候,我们的备选有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都是西北或西南。对年轻人最有吸引力的就是西藏,具体位置上又要找没有高原反应的地方,所以选择林芝。实际上,我们把时间选定在7月份,也是考虑到学生正在放假,时间好安排。来这边最好的时间段应该在3、4月份,或者10月份,不会有雨,我们进来的交通也就不会像这次这么艰难。活动所募集的款项用于给偏远山区的学校建设体育场,配置体育器材,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公益不只是苦情公益,也可以是快乐公益。我们做过很多基层教育项目,之前建立过图书馆,还送过衣服、书和玩具。有一次在贵州,我们送东西的同时,还送了点体育器材,单杠、双杠、吊环。结果发现体育器材特别受欢迎。仔细去想,给学校建立图书室,有人来参观、采访,图书室就打开了,没有人去参观,图书室可能就不用了。捐建的使用率和利用率完全取决于偶然因素,比如说钥匙在谁手上。送运动器材是个很好的选择,很多小学确实缺这些东西,比如有篮球天赋的孩子,就是没篮球更没球场。而且不仅学生在玩,村里的村民也能使用。

腾讯是一家互联网企业,在做公益项目时存在工程师思维吗?

西藏姑娘准备为远道而来的队员献上哈达。

比赛中的裁判。

首先,我们在技术上肯定是有一定的优势,这次活动的募款基本使用微信支付。坦率讲,支付手段之间是有竞争的,这个没有办法回避。活动是腾讯发起的,我们就用微信支付。微信有朋友圈的功能,在西方有一种公益的方式,就叫friend ask friend。这种方式就是通过熟人社交进行公益,我们其实就是希望运用这样的模式。但也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比方说有企业,他们想出善款,涉及到怎样用微信捐款的问题。但我们未来还是会以微信支付为主要募款方式。

腾讯是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第一家超过30人的互联网公司,其中工程师就超过20人。腾讯做公益完全是理科生式的思维,有点太实在了。一开始做公益就做最难的事情—筹款,而且是帮助别的基金会筹款。腾讯最早做公益,就请工程师研发公益产品,网友通过腾讯的公益平台来捐款。产品研发出来后,腾讯就去找有募款资格的基金会,帮助他们筹款,结果只有南京的爱德基金会和壹基金接受了腾讯的帮助。这两家基金会通过腾讯的网络平台真的筹到款了。几年之后,腾讯发现做了很多工作,却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公众认知。现在我们自己来做活动项目,也是开辟一种方式,以活动的平台带动公益平台的认知,因为做到一定程度以后,有了品牌和知名度,社会资源就多了,公益的影响就会扩大,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你此前在腾讯网任职,为什么从媒体人转型做公益?

新闻其实是最大的公益,新闻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信息产品。但做新闻确实有无力感。新闻事件的公共利益越大,跟个体利益的关系越小。比方说我们常会关注某些大人物的热点新闻,但其实与公众个体的联系非常小。有时候我会觉得新闻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太间接,太漫长,直接做公益的影响是很直接的。另外,我会觉得我做了媒体这么多年,已经形成职业习惯,对某一时间段的大众心理有一些把握,知道什么样的公益诉求符合当下公众心理、哪些项目是接地气的。

猜你喜欢
行家筹款西藏
少女为拯救老虎筹款
都是西藏的“错”
德国健身教练变装“圣诞老人”为慈善活动筹款
神奇瑰丽的西藏
“侨胞之家”:以侨之名 行家之实
一个人的西藏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西藏:存在与虚无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公益筹款的趋势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