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龙义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近些年来,中央政府日益重视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医疗病床数等数量都有大幅度提升,截止2011年,全国共拥有乡镇卫生院37295个,床位1026251张,1165956位卫生人员。[1]在这种情况下,城乡居民对现有的医疗服务是否满意?满意度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显然对政府部门如何更好地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如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采用2012年调研数据,对城乡居民医疗服务现状、满意度以及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城乡差异进行一个较为详尽地分析。
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比如2011年全省卫生机构数达到22884个,共203042张床位,有卫生人员31551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7709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方面,由2004年的75.5%增加到2011的98.7%。
本文所使用的调研数据来自“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福利效果研究”课题组在2012年开展的一次问卷调查。在安徽省发放城市调查问卷214份,收回有效问卷197份,农村调查问卷470份,其中有效问卷407份。共使用40位调研员,采用入户调查和等距抽样方法开展调研,数据涵盖安徽省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符合地理信息的调查要求,居民的基本信息见表1。可以看出,调查数据中农村男性比例较高,这是由于男性在农村处于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年龄从19岁以下到60多岁,城市的教育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其中农村高中或中专占15.6%,大专及以上占10.2%,而城市相应比例分别是31.5%和37.6%,表明大部分城市居民受过好的教育;从收入上看,农村居民收入比较分散,贫富差距大,城市居民收入相对集中;在身体健康方面城市居民也相对农村较好。
表1 调研基本情况描述
本文选择使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城乡医疗卫生满意度的因素分析。根据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分为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以及十分满意五种程度分类,解释变量分别为居民健康程度,月收入、养老焦虑和医疗改善程度,每个被解释变量具有明确的排列。[2]本文模型为:
其中 μ1μ2μ3μ4μ5是反应变量相应取值范围的概率,α是常数项,βi是自变量的系数。有公式 (1)(2)(3)(4)求出相应的概率为:
根据相关文献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主要考察城乡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受居民健康程度 (1.很差;2.较差;3.一般;4.较好;5.非常好)、月收入 (1.1000元以下;2.1000一1999元;3.2000一2999元;4.3000-3999元;5.4000-4999元;6.5000以上)、担心养老 (1.不担心;2.不怎么担心;3.无所谓;4.比较担心;5.很担心)和医疗改善程度 (1.较以前恶化;2.没有变化;3.有点改善;4.改善很大)影响,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来检验上述解释变量如何影响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利用SPSS20.0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表3、表4分别汇报了农村和城市的相关回归结果。
模型的统计,定义为零假设模型与所设模型之最大对数似然值之差,似然比统计量近似地服从。实际上,模型检验与多元线性回归中的F检验十分类似,这里零假设为除常数项外的所有系数都等于0。利用spss20.0,显示检验统计量均为77.818(显著水平小于0.1%)可以看到,模型的估计是显著的。模型的拟合优度的检验统计量Cox和Snell、Nagelkerke、McFadden分别是0.176、0.092和0.178,拟合优度比较理想。农村居民满意度的参数估计值见表3。根据表3的参数估计及相应的检验结果,在显著水平5%下,月收入和医疗改善程度与医疗卫生满意度负相关关系显著。农村居民的月收入越低,医疗满意程度越高。收入少的居民更容易生病,得到的医疗服务越多,满意程度越高。医疗改善程度越大,居民满意度越低。原因在于医疗改善所产生的费用增加,居民没有获得真正的益处,居民满意度反而越低。事先设定的养老担心程度和健康程度均不显著,这是由于农村居民更关注于居民自身的收入,由于农村医疗保障不足,居民认为只有自己拥有足够的收入才能保障以后的老年生活和身体健康。
表3 农村参数估计值
城镇居民模型检验统计量为49.638(显著水平小于0.1%),模型的拟合优度的检验统计量Cox和Snell、Nagelkerke、McFadden分别是0.223、0.243、0.108,统计量和拟合优度均较理想。表4是城市居民满意度的参数估计值。根据表4的参数估计及相应的检验结果,在5%显著水平下,居民健康程度、担心养老状况与城市居民医疗卫生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医疗改善程度与城市居民医疗卫生满意度负相关关系显著。可以看出,居民越健康,满意度越高。相对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表明城市居民更关心身体健康状况;越担心养老,满意度越高。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在中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敏感话题,城镇居民主要依靠养老保险以及退休金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而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子女供养,相对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的养老焦虑程度更为明显;[3]在医疗改善方面,医疗改善越大,满意度越低,这与农村居民的回归结果相似;表面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医疗服务改善方面,但是伴随着资金的投入,医疗成本也随之增高,加上医院医生工资与医院业绩挂钩,城乡居民没有真正受益,医疗满意度偏低;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险福利较好,个人月收入对医疗服务满意度不显著。
表4 城市参数估计值
根据上文描述以及回归结果,在农村医疗卫生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中,在5%显著水平下,月收入和医疗改善程度与医疗卫生满意度负相关关系显著。月收入越低,医疗满意程度越高;医疗改善程度越大,居民满意度越低。在城市卫生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中,在5%显著水平下,健康程度、担心养老与医疗卫生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医疗改善与医疗卫生满意度负相关关系显著。居民越健康,满意度越高;越担心养老,满意度越高;医疗改善越大,满意度越低。由于城乡体制的差别,对医疗服务满意度也有不同的态度。农村居民更关注家庭收入,认为只有家庭收入才能保障以后的养老生活、自己的身体健康等等,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卫生保障体系也相对比较完善,月收入对满意度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城乡居民所在地区的医疗改善程度都与医疗服务满意度呈负相关,说明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居民得到的实际益处不大。
结合我国农村实际,可采用如下措施来提高城乡居民卫生服务满意度:第一,医疗服务力度应进一步向贫困居民倾斜。医疗服务对于贫困居民的边际福利较高,故而向贫困居民倾斜有利于提升整体的满意度。为此,需要对现行医疗服务制度进行新的设计和修订,以将更多的医疗资源使用至贫困居民,使其充分享受到国家物质文明的发展成果。第二,提高政府补贴力度。研究表明医疗条件的改善不仅没有提高居民满意度,反而由于费用上升导致居民满意度下降。这说明居民对医疗卫生条件并无明确偏好,人们更关注于自己能从医疗服务中获得更多实惠。第三,要重点关心养老无着落老人的医疗服务。城市居民中,对养老有焦虑的居民,更关心医疗卫生服务,对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的满意度也越高,这说明进一步加大对老年人、尤其是缺乏养老保障的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将有利于提高全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1]马玉琴,董刚,熊林平,滕海英,赵晓君.我国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研究:基于医疗卫生服务需求[J].中国卫生经济,2012,(7):20-22.
[2]斯琴,王春枝.城镇居民医疗服务消费满意度的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2009,(6):640 -642.
[3]王建聪.我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