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艳
(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更加关系着和谐校园的建设。大学校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校园内的各种个体突发事件的发生,加上大学生本身的心理思想的特点,处理好学生个体突发事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校园稳定都有重大意义。
大学生个体突发事件是指因为自然、人为、社会及政治上的种种原因,突然爆发,由大学生个人发挥主导作用,给学校秩序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或伤害的恶性学生事件。[1]学生个体突发事件对其自身的成长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大学校园的安全稳定,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必须对学生个体突发事件高度重视关注。
在高校里主要面对的突发事件主要分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和个体性突发事件,大学生个体突发事件不仅具有群体突发事件的特点又区别于群体性突发事件,但又有自身的鲜明而丰富的特点,同一类型的个体突发事件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别。大学生个体突发事件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个体性和隐蔽性。大学生个体突发事件主体是个人,属于个体行为,虽然事件主体平时生活学习在集体之中,但是由于大学校园的环境较为宽松,事件主体表现出异常行为,旁人也难以觉察。很多事件往往是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没有时间反应,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
2.突发性伴随着长期积累,循序渐进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出乎意料,事件时间、地点都是人们估计不到的,事件本身的发生也是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而个体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是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矛盾长期积压得不到有效解决,压力累积得不到有效排解才发生的,事件主体表现出来的思想状态反复、精神状态的高低、行为举动异常等等都是循序渐进式的。
3.危害性伴随着容易被忽略性。大学生个体突发事件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产生危害,对一个家庭而言也是极大的伤害,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个体突发事件不仅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冲击,处理不得当不及时甚至会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对学校的社会形象产生负面效应。而正是由于个体突发事件有着长期积累循序渐进性的特点,所以在事件爆发初期往往不容易被察觉,容易被忽视。
1.家庭原因。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社会最基本单位的一个个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离婚率不断刷新,家庭结构变得不再稳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隔代家庭,而这样的家庭往往又伴随着贫穷。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进入大学校园的环境中,比较来自家庭结构稳定的孩子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严重。来自这类家庭的学生心理更脆弱,偏执,没有安全感,在校园中,容易受到心理伤害,引发心理恐慌。
2.自身原因。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阶段,自我意识强烈但又心理承受力差,处理问题方式方法单一。大学生在校园里面对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伴随着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处理等等社会适应课题,当发现理想和社会现实差距很大时,各种困惑纠结在一起,承受能力差,失落感强,自我得不到有效调解排解,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3.不可抗拒事件原因。自然灾害等其他不可抗拒不幸因素因为其破坏力巨大,冲击力强大会直接威胁到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发不稳定因素,容易导致个体突发事件发生。另外,某些政治突变等因素也容易引起部分学生发生突发事件,比如少数民族学生,特殊政治信仰的学生由于自身成长环境等原因容易受到冲击,面对政治突发事件容易产生不稳定因素。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和个体突发事件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个个体突发事件可能引发成为群体性事件,一个群体性事件也可能带来个体突发事件的发生[2]。所以解决好大学生个体突发事件意义重大,在平时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事无巨细,层层落实,严查各个管理缺口,未雨绸缪,做好预警方案处理步骤。当面对大学生个体突发事件时,临危不乱,扎实工作,把危机当做契机,把危机当做转机,推动高校管理的改革,推动学校的发展。
利用学生家庭、班级、寝室、学生组织平台编织一张立体的信息网,收集学生学习生活等各种信息。很多学生是“平时很放心,出事吃一惊”,原因就在于对其思想状况掌握不是很准确,所以要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多渠道,全方位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和行为意识,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的信息反馈,及时主动的向上级汇报情况,并且及时适时的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反映情况,从寝室—班级干部—班级辅导员—院领导层层递进。安全稳定为上的原则,在领导的指示下,各级学生干部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各项具体处理工作,信息及时的上传下达,步步到位,层层落实。
一旦发生学生个体突发事件,辅导员迅速到达事件现场,全面迅速的了解信息,冷静分析,迅速判断预见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控制影响范围。
在稳定学生情绪后,抓住事件的实质问题和关键所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按照谈心-交流-讨论-说服-引导-灌输-示范的步骤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积极转化矛盾。细致入微,循序渐进,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变化,跟踪调查,阶段性的推进工作开展,防止学生思想发生波动。解决矛盾后,做好善后工作,降低事件的影响范围,协调好各方关系,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不同情况不同处理办法,不能一刀切一锅煮的单一粗暴处理方式。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档案保存工作,工作处理过程要有详细的工作记录,做到免责,汲取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工作中的危机意识,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针对新情况面对新问题要擅于学习,勤于学习,专研各种情况的不同性,提高思政工作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自我政治理论素质,自我修养,以人格魅力开展工作。
2.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要有坚强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理教育能力。面对突发事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生发生突发事件是学生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产生的结果,心理影响是持续性的,所以心理恢复也需要长期的关心疏导。这就要求辅导员有较强的心理疏导教育能力,深入学生,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心理教育。
3.开展人性化的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学生组织、班集体、寝室等组织优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坚持“七必”制度:学生伤病住院必访,学生家中发生重大情况必访,学生缺课出勤率不高必谈,学生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必谈,发现学生情绪不稳定时必谈,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必调,学生遇到困难时必帮。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归因模式。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鼓励学生积极展现自我,体验付出努力后取得的成功。当面对失败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原因和问题所在。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发生突发事件的学生都是因为在学校中没有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认知,对自我能力没有清醒认识,所以产生内心的恐惧,个体不断处于警惕和防御中,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影响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给与学生积极、及时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根据不同的个体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在发生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形成正确的归因模式,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逐步理性成熟面对问题。
2.加强法律知识的传播,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高校突发事件中,有一定比例的事件是由于大学生缺乏法制观念造成的。因而辅导员可以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等相关的教学工作,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3]。
3.不断强化感恩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爱和给予的能力。充分利用家校联合平台,引导学生多换位思考,加强与家人的情感交流,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正确的排解内心的压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体会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用感恩去看待周遭,感恩别人的帮助,感恩命运给予的考验,苦难即是财富,财富亦有价值。
4.引导学生培养和提高承受压力和正确释放压力的能力。大学时期是学生进入社会环境的过渡期,大学环境相比中学已经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环境,复杂充满挑战。在大学校园中,学生们面临着学业,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各种压力,而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以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所以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抵抗和释放压力的能力,帮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实现过程中,面对失败与挫折时,能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用理智理性驾驭感性解决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渠道释放压力。同时在新的奋斗过程中再次实现自我的价值,提高自己的承受压力和正确释放压力的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社会思潮涌现了更多的内容,学生在享受社会便捷的同时,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解决好在学生中的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严峻的形势给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提出巨大的考验。对此课题进行研究,能够为高校更好的解决学生个体突发事件,对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有益的的借鉴和指导。
[1]廖金宝.学生干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探究[J]. 科级文汇(旬刊),2010,(10):183-187.
[2]郑伟基.高校个体性突发事件应对研究[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3]邵焕举.辅导员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J].网络财富,2010,(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