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妙娟
摘 要:智能物流作为技工学校物流专业(智能物流方向)教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如何通过智能物流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成为现代技工学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智能物流教学变革、教材的编制、创设情境教学和组织学生参与智能物流实训等措施,以达到提高物流专业(智能物流方向)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技工学校 智能物流 教学
智能物流(Intelligent Logistics System,ILS)是指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智能移动过程,包括智能运输、智能仓储、智能配送、智能包装、智能装卸以及智能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为供方提供最大化的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的服务,同时也应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从而形成完备的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
2011年3月,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并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
为了应对智能物流时代的到来,技工学校物流专业教育教学发展方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应对这种趋势,部分技工学校物流专业开设了智能物流课程,并为之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智能物流教学特点分析
1.培养目标中凸显技工学校的特点
技工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上不仅要强调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技能。技工学校开设智能物流课程的特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智能物流岗位所需的物联网工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建设物联网物流工程从设计、规划、开发、测试、施工、使用、维护的全过程流程,熟悉常用物联网智能物流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通过模拟实训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心等基本工作素养,为学生以后从事智能物流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2.培养模式中强调技工学校的风格
技工学校强调的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该在讲解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安排相当数量的实践时间,加深对智能物流的认识。在教学中,采用以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教学评价以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生在知识运用中的创新精神应予以鼓励和嘉奖。
3.教学内容中贯彻技工学校的属性
应根据技工学校实践性的本质属性,采用智能物流案例教学法,以物流企业的实际采用智能物流的案例为教学内容。以学训一体、职场体验为主要形式,通过智能物流仿真训练、实训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在智能物流和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适应不同地区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可对教学项目灵活选择,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二、智能物流教学现实困境
1.智能物流教材普适性不强
目前市面上针对物流信息化、智能物流、物联网技术下物流管理的教材数量不多,良莠不齐。教材成书较晚,落后于行业的发展,且由于一般教师认识、实践所限,内容东拼西凑,缺乏思路创新,更有甚者照搬照抄西方教材,不能适应中国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同时内容枯燥乏味,没有实践特点。尤其市面上很少有专门针对技工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智能物流教材出现。
2.学生对智能物流课程期待程度不高
学生认为智能物流“看不见,摸不到”,脱离技工学校学生实际诉求,属于科研型大学学生需要学习的技术,与技工学校专业课特点极不匹配,所以难以接受这门课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观点是:“物流的核心环节是仓储和运输”,只需要把握仓储和运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就足够了。
3.智能物流的实习实训难以落实
随着智能物流系统在食品行业、快递行业的广泛应用,系统的优势已日趋明显。许多大型企业已经积极引入智能物流技术,逐步实现管理的智能化,并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创建和实施适合企业发展的智能物流系统。也就是说智能物流仍以物流管理为核心,实现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一体化和智能物流系统的层次化。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因此,物流企业设计智能物流的部门往往是企业的核心部门,许多智能物流信息本身属于企业机密,即使构不成企业机密,相对于其他实习实训来讲,智能物流实训无论从实训内容的难度还是对企业的熟悉程度都要求很高,缘于此,智能物流课程的实习实训往往难以落实,更难以连续开展。
三、智能物流教学改革路径
1.根据课程标准搜集大量资料编写讲义作为教材
智能物流教材应当严格按照学校智能的标准,选择一本知识体系相对完整的书籍作为教师的参考教材,但是仅限于对于教材框架和体系的把握。同时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尤其是具有时效性的资料来编制教学讲义,在课前分发给学生供学生参考和梳理知识结构,具体章节的课时比例分配则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基本原则是轻理论重实际,轻设计重应用。与此同时,要从各种途径广泛搜集教学资源有效辅助教学工作,对于其他参考资料比较好的或者有所创新的内容也应该被教师融汇到授课过程中去。对于一些智能物流发展的前沿问题,则要充分利用国外智能物流专业网站、企业智能物流应用的相关论坛资源的时效性去弥补教材时效性的缺失和不足。
2.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特点创设情境提升教学效果endprint
智能物流的出现,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达到了动态的、实时进行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而这种管理水平同样应当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求来给智能物流教学定位。使学生坚信智能物流将是物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有效的授课过程应该使学生参与到智能物流的授课过程中来。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始终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根据智能物流的实际应用,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应采取小组讨论,收集一个物流公司采用智能物流系统的实际情况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相应的管理模式,并提出一些新的功能要求,最终鼓励学生充分了解智能物流。通过这种方式,拓宽技工学校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3.根据学生要求创设新的智能物流教学实训基地丰富学生实践
技工学校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将部门实践教学基地按照智能物流的教学需求加以改造,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短期访问和实践。依据现代企业的标准筛选实践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同规划学生实践内容,在有效性和系统性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同时,可以与企业培训师联合,在教学实习和上岗培训之间搭建快速通道,使学生能很快地融入企业,按照企业标准来完成任务。
学校更要加大经费投入,建设现代化的智能物流实训室,创造良好条件。使智能物流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最关键的是智能物流实训项目要贴近现实,搭建实训平台,配合理论教育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可以打造智能实训平台通过全面开展条码技术、RFID技术、GIS/GPS技术、EDI技术、GPRS技术、ZIGBEE技术实训,使学生全面掌握常用的智能物流技术原理、方法及具体操作。更可以推广电子书包项目,充分整合云与端,配备平板电脑,针对教学的需要,随时调取教学资料,且可以完整记录学习过程,实现个人化学习,实现因材施教。电子书包的移动性在实训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如各种教学视频,物流的叉车训练,仓储的货运现场,港口的运行等都可以及时提供给学生。
4.根据学生兴趣大胆引入前沿智能物流技术拓展学生视野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技师学校学生“好奇心强,探索精神足”的特点,及时向学生介绍物联网感知识别技术、产品电子代码及RFID技术、传感技术与传感网技术、近距离通信技术、3G无线通信技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分析与控制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等前沿智能物流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物流行业长远发展,就要实现从物流企业到整个物流网络的信息化、智能化。
智能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未来智能物流大发展的基础,极大地推动行业发展。智能物流的理念开阔了物流行业的视野,将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入行业中,它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物流业的变革。智能物流的技术架构按照物联网基础架构针对物流管理需求进行架构的设计,必须针对现代物流管理需求进行规划设计,从而坚定其技师学校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物流、物流技术乃至智能物流技术的探索和钻研精神和品质,成为日后物流行业的佼佼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建设服务。
总之,完善智能物流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体现培养以能力为中心的技工教育特色。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探讨和研究教学方法,为适应当代智能物流的发展而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巧玲.论技工学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1(17).
[2]梁伟民.技工学校物流运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财经界(学术版),2009.
(作者单位:浙江公路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