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荣胜+崔璞
文章编号:1001-148X(2014)05-0148-05
摘要:本文从技术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将产学研合作分为基础研究阶段、应用研究阶段、R&D阶段及规模生产阶段,对产学研合作各阶段的特征、利益诉求及政策需要进行分析,提出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信息保障机制、中介服务机制及评估和反馈机制等,旨在为推动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支撑和环境保障。
关键词:技术生命周期;政府;产学研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9-27
作者简介:吕荣胜(1951- ),男,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与市场营销、现代物流与商务营销;崔璞(1987-),女,山东潍坊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创新战略与营销。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2ZLZLZF05600;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项目编号:ZFZX2013-24。产学研合作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提高技术研究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改变我国创新效率低下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仅从字面意义来看,产学研合作只涉及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三方,事实上,纵观各国的产学研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处于发展时期,政府如何促进产学研合作已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现有研究多是在整体分析产学研合作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而产学研合作是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在该过程的不同阶段,产学研合作的特征不同,出现的问题及各方的利益诉求也是不同的。这就意味要使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更切实有效,就应该充分了解产学研合作各阶段不同的特征。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探讨技术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学研合作的特征,以此提出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技术生命周期的界定与产学研合作阶段特征产学研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技术生命周期为了解产学研合作在不同阶段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特征提供了依据。技术生命周期理论是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对技术发展规律的理解形成的,一般把技术生命周期定义为一项技术变成产品并推向市场所经历的过程。对于技术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泰瑟思认为技术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一般性研究发展阶段、应用研发阶段、大量制造生产阶段和市场扩张阶段四个典型发展阶段;哈维将技术生命周期具体划分为技术开发、技术论证、技术开始应用、技术应用成长、技术成熟及技术衰退六个阶段[1];浦根祥、周志豪把技术生命周期划分为导入期、生长期、成熟期和停滞期四个发展阶段[2];范金花认为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应该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应用增长、技术成熟、替代技术和技术过时六个发展阶段[3];周诚将国际贸易中的技术生命周期划分为:新技术研发阶段、新技术水平扩散阶段及新技术垂直转让阶段[4]。鉴于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特点以及合作阶段实际产出的不同,本文将技术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基础研究阶段、应用研究阶段、R&D阶段和规模生产阶段。
从技术生命周期来看,产学研合作过程其实是随着技术成果的创新与应用,各方从接洽开始到持续深入合作再到合作解体的过程。产学研合作在技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合作特征不同,主要体现在合作主参与方、阶段产出、核心要素和阶段特征四个维度上(见图1)。
图1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产学研合作阶段分析
总第445期吕荣胜: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商 业 研 究2014/05(一)基础研究阶段
在技术生命周期的基础研究阶段,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处于初建期,相互了解程度较低,各自分工不够清晰,合作关系处于磨合状态。该阶段工作主要由大学和科研机构承担,对即将合作开展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对新知识、新技术有初步了解。由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各方在合作目的、利益着眼点、组织形式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着眼于自身的生产营利性,缺乏自主研发及创新的动力;高校注重学术研究能力及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缺少自主参与合作的市场服务意识;科研机构的商业性决定其以技术研究的盈利为目的。并且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互不熟悉,造成了各方关系的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入。这就决定政府不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动力支持,还需要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知识,打破各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完成基础研究阶段对新技术的创建以及对新知识的认识,促使产学研合作尽快进入应用研究阶段。
(二)应用研究阶段
该阶段是技术的研发阶段,分为共性技术研究阶段和商业应用研究阶段,仍以高效和科研机构为主开展合作。产、学、研三方合作关系紧密度不断上升、对创新合作的认同感加强,各方知识和信息交换、学习和创新活动变得频繁,协同创新效应逐渐显现。共性研究阶段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仍处于技术研发期,阶段产出是在实验室中合作研发的新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新技术逐渐开始应用于商业,探讨新技术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各方合作步入商业应用研究。在商业应用阶段,探讨新技术的应用性需要对技术前景、市场机会进行评估,必须保持三方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性。另外,利益分配框架的确立是该阶段各方关注的问题,因为技术创新成本一般大于模仿创新的成本,且科研机构与企业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不愿意自己获得的利益低于参与技术创新所付出的成本,而是希望通过合作获得技术创新外溢的好处[5]。如果处理不好各方利益分配问题,既会损害各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影响技术创新的进度,也会为以后的合作埋下隐患[6]。因此,这一阶段需要政府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以及中介服务体系,提高产、学、研之间以及与外界的信息知识的转移效率,为产学研合作评估技术开发风险、形成各方利益分配框架提供服务。
(三)R&D阶段
该阶段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交叉参与最频繁,也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时期。各方技术、人员交流频繁,协同创新密集发生,合作资金迅速消耗,同时合作风险也随之提高。R&D阶段又分为商品开发(小试)和工艺开发(中试)两个阶段,对应的产出分别为小批量的技术开发试验结果与批量的技术开发试验成果。在该阶段由于需要有对市场前景和风险的判断,还需要增加商品和工艺开发必要的配套资产,而一般情况下大学、科研机构不具备这种判断力和配套资产,因此必然是以企业为主开展合作。另外,由于技术成果转化需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且在该阶段合作成本投入加大,可能超出各方预期的资金投入,甚至超出各自的承受能力。如果在资金保障方面不足的话,可能会导致技术成果转化进程的停滞,影响合作的顺利开展;也可能会导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自行解体过早终止合作,这样的产学研合作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因此,该阶段需要政府一方面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组织中介服务机构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技术评估、风险投资等服务,从市场的角度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保障。
(四)规模生产阶段
技术创新成果经过工艺开发批量实验验证后,进入规模生产阶段,该阶段合作是以企业为主、高效和科研机构为辅的形式开展合作的。进入规模生产阶段并不意味着产学研合作的终结,因为技术成果最终应用于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实现市场化,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参与能够对技术应用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技术创新成果虽然已经经过R&D阶段,获得批量实验的成功,但最终的规模化生产也可能出现失败。因此,规模化生产阶段也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阶段。该阶段最终的产出是技术成果大批量的运用,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由于转化过程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技术成果最终的应用效果可能与预期出现一定的偏差,影响产学研各方利益的最终分配。这就需要政府引导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对产学研合作的经验教训以及对技术应用的阶段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保障各方利益。
endprint
二、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机制
基于以上技术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学研合作特征的分析,不同阶段产学研承担的任务不同,面临的合作问题也是不同的,为此政府应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的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一)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能够稳定产学研合作关系、激发各方参与合作的热情。动力机制可以以直接资金支持方式或以间接减税优惠政策方式给予产学研合作支持;还可以结合产学研各主体的科研特征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各方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研究。
1.资金投入机制。在西方国家,政府普遍采用基金资助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如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推行的“匹配基金”、“科学基金”等,国外多个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成功案例说明,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产学研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7]。目前我国也有类似的基金项目,而大部分属于整体性、一次性自主合作基金的形式,对于合作项目研究的深度和连续性没有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为此,政府可以将给予的科技资金采用分阶段的投入方式,在技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将各方承担的任务以及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一定的考核,作为阶段资金投入标准。比如在基础研究阶段及共性研究阶段,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合作主参与方承担科技成果概念性、基础性的研究,在该阶段应加大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资金激励,当研究出现一定成果进入到商品研究阶段,再下拨另一批资金,以此循环更能激发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热情。在R&D阶段,产学研合作进入技术成果批量生产阶段,对企业给予资金形式激励可以发挥其主体功能,使企业成为科研成果的主体,解决企业不愿意将自己资金用于技术创新,而以“搭便车”[8]形式获取科技成果好处的问题,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
2.人才激励机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成果评定员工的绩效,而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的工作一般是知识的、无形的,不能直接被实际估量,工作成果必须通过企业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获得报酬。因此,传统的绩效评定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另外,以高校为代表的研究机构聚集了丰富的人力和智力资源,但长期以来将项目、论文和获奖的数量作为科研水平的评价标准,使其缺乏市场服务的导向,致使研究成果找不到出路,技术创新能力大大减弱,没有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主力军的作用,造成高校与企业现实人才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为此政府制定的人才激励机制,如职称评定,工资晋升等,能够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的创新水平;并给予产学研合作以名分,如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名分,鼓励高校及科研机构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实现科研人员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二)信息保障机制
信息沟通交流是产学研合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在基础研究阶段和共性研究阶段,产学研合作内部信息的沟通是科技成果研发创新的必要基础;在规模生产阶段,保持与外界信息的沟通,及时获取与科研成果转化相关的市场经济信息,是科研成果完成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化的保障。因此,政府应建立利于产学研合作内部信息交流机制以及产学研合作与外部信息交流机制。
1.内部信息交流机制。产学研内部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使信息知识的转移和共享更加便利,有利于合作经验知识的积累以及合作知识库的建立。在产学研合作初期,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没有全面形成,缺乏科技创新的交流,导致合作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的时间过长,影响技术创新的效率。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信息技术平台作为合作各方信息交流的公共平台,定期发布有关技术创新成果信息及组织各方交流,使高校和科研机构所掌握的科技动态和企业掌握的信息汇集到一起,满足产学研合作各方主体需求、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提高信息知识的转移效率、加快技术创新的进度,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新的资源优势。另外,信息技术平台积累的知识经验可以提供给其它类似的产学研合作,节约了产学研合作信息知识采集成本,提高了合作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2.外部信息保障机制。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不仅要维持产学研内部信息交流的畅通,也要加强与外界信息技术的沟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知识流动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保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外界的交流沟通,将产学研合作置于当今知识信息网的背景下,才能打破合作故步自封、僵化封闭的现象。政府部门拥有强大的信息获取优势,作为产学研一方与外界一方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联系人,及时准确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关于技术创新需求、技术成果应用及技术创新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引导产学研开展技术创新合作。政府还可以通过科技成果展览会、学术讲座、论坛等形式宣传产学研技术创新成果,加强区域之间科技信息的交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技术成果的应用寻找广泛的市场空间。
(三)中介服务机制
在技术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职能不同,仅依靠产学研三方还不能使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过程趋于完备,这就需要发挥中介服务体系的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各环节的协调性和连续性。中介服务体系是产学研合作中技术供给方——高校和科研机构及技术需求方——企业有效的沟通桥梁,降低各方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交易成本,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另外,中介服务体系还可以提供科技评估、信息沟通、人才培养、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学研合作风险,促进产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合。在目前科技服务机构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应主导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规范机构的运作方式,形成分工专业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产业化且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中介服务体制,为产学研合作定期征集合作技术难题、科研成果、科研人才信息,做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咨询服务等工作,促进、保障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如美国政府开展的“制造技术推广伙伴关系”计划通过提升中介服务水平[9],建立起各类成果转化中介的组织网络,提升了中介服务能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评估和反馈机制
技术创新的成功并不代表着最后规模化、市场化阶段的成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此外,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技术创新成果可能没有进入最后的规模化生产阶段就已经失败。但无论是技术创新的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因此,应该有一套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对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过程进行评价反馈。首先政府应建立产学研合作评估机制,完善专家咨询、问责制度,结合科研成果的最终应用情况,客观评价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各方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为各方最终经济利益的分配提供依据;另外通过评价机制,政府可以对投入产学研合作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资金的应用效果,避免企业与学研机构为获取政府资金而采取的短期合作行为,提高政府投入资金的利用价值。其次,建立反馈机制,寻找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良性的产学研合作反馈环,激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热情,为以后的产学研合作提供借鉴指导。
三、结论与启示
目前产学研合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在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技术生命周期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不同阶段产学研合作的特征,得出政府应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合作促进机制,即通过制定动力机制激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的合作积极性,稳定基础研究阶段三方合作关系,降低R&D阶段资金投入风险;通过完善信息保障机制加速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之间的信息流通,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外部市场信息;通过健全中介服务机制架起产、学、研三方沟通桥梁,减少信息沟通不畅产生的成本,为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专业服务;通过采用评价和反馈机制分析、总结产学研合租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进一步的合作提供借鉴指导,有助于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endprint
参考文献:
[1]程跃.企业能力与新兴技术共生演化机理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49-50.
[2]浦根祥,周志豪.从技术生命周期看企业“技术机会”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6):47-49.
[3]范金华.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转换成本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8(2):99-100.
[4]周诚.跨国公司主导国际贸易中的技术生命周期[J].经济研究导刊,2008(14):195-196.
[5]赵丽洲,丁长青.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5):165-166.
[6]胡恩华.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55-57.
[7]宋健,陈士俊.国外产学研政策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8(7):36-38.
[8]费钟琳,魏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政策——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考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104-107.
[9]赵京波.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经济绩效研究与模式、机制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2:54-55.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Promoting the Industry-University
-Research Cooperation based on Technology Life Cycle TheoryLV Rong-sheng, CUI Pu
(School of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chnology life cycle theory, this paper divides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nto four stages: basic research stage, application research stage, R&D stage and scale production stage,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interest demands and policy needs among the four stage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moting cooperation mechanisms,including dynamic mechanism,information security mechanism,intermediary service mechanism,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to provide the policy suppor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promoting cooperation and realiz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technology life cycle theory; government;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mechanism
(责任编辑:李江)
endprint
参考文献:
[1]程跃.企业能力与新兴技术共生演化机理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49-50.
[2]浦根祥,周志豪.从技术生命周期看企业“技术机会”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6):47-49.
[3]范金华.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转换成本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8(2):99-100.
[4]周诚.跨国公司主导国际贸易中的技术生命周期[J].经济研究导刊,2008(14):195-196.
[5]赵丽洲,丁长青.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5):165-166.
[6]胡恩华.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55-57.
[7]宋健,陈士俊.国外产学研政策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8(7):36-38.
[8]费钟琳,魏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政策——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考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104-107.
[9]赵京波.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经济绩效研究与模式、机制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2:54-55.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Promoting the Industry-University
-Research Cooperation based on Technology Life Cycle TheoryLV Rong-sheng, CUI Pu
(School of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chnology life cycle theory, this paper divides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nto four stages: basic research stage, application research stage, R&D stage and scale production stage,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interest demands and policy needs among the four stage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moting cooperation mechanisms,including dynamic mechanism,information security mechanism,intermediary service mechanism,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to provide the policy suppor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promoting cooperation and realiz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technology life cycle theory; government;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mechanism
(责任编辑:李江)
endprint
参考文献:
[1]程跃.企业能力与新兴技术共生演化机理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49-50.
[2]浦根祥,周志豪.从技术生命周期看企业“技术机会”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6):47-49.
[3]范金华.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转换成本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8(2):99-100.
[4]周诚.跨国公司主导国际贸易中的技术生命周期[J].经济研究导刊,2008(14):195-196.
[5]赵丽洲,丁长青.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5):165-166.
[6]胡恩华.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55-57.
[7]宋健,陈士俊.国外产学研政策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8(7):36-38.
[8]费钟琳,魏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政策——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考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104-107.
[9]赵京波.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经济绩效研究与模式、机制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2:54-55.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Promoting the Industry-University
-Research Cooperation based on Technology Life Cycle TheoryLV Rong-sheng, CUI Pu
(School of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chnology life cycle theory, this paper divides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nto four stages: basic research stage, application research stage, R&D stage and scale production stage,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interest demands and policy needs among the four stage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moting cooperation mechanisms,including dynamic mechanism,information security mechanism,intermediary service mechanism,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to provide the policy suppor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promoting cooperation and realiz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technology life cycle theory; government;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mechanism
(责任编辑:李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