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与发展对策

2014-09-19 08:56张占强杨雪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4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发展对策保护区

张占强+杨雪霞

摘 要:该文介绍了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建设科学的管理机制,保障安全区发展;抓好项目带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保护区安全、强化森林培育等。

关键词:保护区;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4-81-03

1 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地理中心地带,与同心县和红寺堡区相接。地理坐标北纬37°11′~37°25,东经106°04′~106°24′,保护区总面积33 710hm2,处于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带,属荒漠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与贺兰山、六盘山一起,并称为宁夏3大天然次生林区和水源涵养林区。保护区地处中部干旱带,生态系统脆弱,但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保护区内有森林、草原、荒漠3大生境类型,植物区系的维管植物有65科204属366种,主要植被有4个植被类型(森林、灌丛、草甸、草原)、5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14个群系,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保护区周边地区脊椎动物有4纲25目67科14属218种,其中有30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昆虫有19目(纲)167科591属872种。保护区年平均气温8.8°C,无霜期130~150d,年平均降水量261.8mm,年平均蒸发量2 467.3mm,是降水量的9.4倍,年平均相对湿度49%。

保护区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与之相伴生的丰富的水资源同周边干旱的生态环境形成明显的反差。罗山纵贯宁夏中部,介于贺兰山和六盘山之间,森林植被具有典型的过渡性、稀有性和自然性,四周被荒漠所围,有“荒漠翡翠”的美誉,是研究荒漠地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实验室。

2 罗山国家级自然生态建设和管理现状

2.1 保护区功能区划分 保护区总面积33 710hm2,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面积分别为9 645hm2(28.61%)、

8 787hm2(26.07%)、15 278hm2(45.32%);保护区内国有权属面积33 710hm2,占保护区森林总面积的100%。

保护区所有土地均为林业用地,其中有林地

1 587hm2,疏林地327.5hm2,未成林地14 578.5hm2,灌木林地1 657hm2,宜林地15 560hm2,森林覆盖率为9.61%。

2.2 保护区机构人员配置 保护区管理机构为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隶属自治区林业厅。管理局下设办公室、计财科、防火科、科研科、宣教科、林政科、森林公安分局和4个管理站、18个护林点。目前,保护区已核定的事业编制为92人,在职的工作人员有89人,聘用人员38人,中共党员48人(在职42人、退休6人)。现有管理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3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学历24人,大专学历45人,其他为中专或高中学历。

2.3 保护区生态建设概况 资源保护自始至终是保护区的中心工作。保护区认真履行《自然保护区条例》赋予保护区管理局的职责,大力开展移民搬迁和禁牧封育工作。多年来通过实施封山禁牧、人工造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保护区建设等措施和项目,成立国家级保护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0.23万hm2,封山育林0.82万hm2,森林资源管护1.53万hm2,生态效益补偿2.03万hm2,保护区纳入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进行管护和补偿,使保护区植被恢复速度逐年加快。

2.4 保护区管理模式 罗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在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得到不断探索与开拓,呈现多元化。保护区实行局、站、点、社区管理模式,符合罗山区情发展的实际,有利于保护区的协调发展,缓解跨区域间的利益矛盾;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解决保护区发展中的一些地方性问题;有利于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促进保护区又好又快发展。

3 保护区管理和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3.1 保护区投资与发展不平衡 从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分析,通过国家实施的保护区一期和二期建设工程,使其基础设施和管护能力建设得以落实,整体管理条件和水平得到加强和提升。但是,由于受财政预算的制约,缺乏统一的业务经费解决渠道,其防火、科研、培训与自我发展等工作开展受到制约。

3.2 队伍建设与管理不适应 目前,保护区管理队伍建设,与其实际的管理工作极不相适应,人员少、任务重较普遍,达不到保护区发展的要求和需要。基础科研成果较少,其科学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建设发展。保护区资源信息平台没有建立,缺乏科技支撑载体。如何保护性利用保护区资源,社区共管研究分析,创收性项目研究与实施等工作开展滞后,影响或制约着其功能的发挥。

3.3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保护区内自然景观多样,有丰富的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然而,受管理模式和有关政策的限制,保护区的经济功能难以发挥,已不适应保护区自身发展的要求,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性利用的矛盾突出。

3.4 功能区划中历史遗留问题所形成的矛盾逐渐尖锐 比如千年古刹云青寺,由于历史原因,一直被划在核心区范围内,每年朝山进香的信徒和游客达数万人,当地群众宗教信仰活动需求与罗山自然资源严格保护的原则形成尖锐矛盾;再比如位于山顶三角架核心区的自治区电视信号转播站,不但建设时间早于保护区成立,而且在地址选择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转播站工作与维护人员活动频繁,保护区的保护职责与转播站的宣传教育、维持稳定职能形成尖锐矛盾。

3.5 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设施投入不足 保护区成立以来,对自然灾害的控制与防范有一定的投入,这一投入是非常有限的。火灾防治方面,因缺乏专项资金,相应的设施设备很紧缺,特别是防火基础设施,预警设备,消防器材、交通工具等,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无法做到快速反应;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方面,由于受经费制约,保护区内森林病虫鼠害严重,经专家和保护区技术人员多年的连续调查和全面监测,仅有的1 334hm2针叶林被害率达100%,有的甚至出现重叠危害现象,致使保护区森林有长势减弱,枯死率增加的趋势。

3.6 科研监测能力不强 目前保护区除对作过专项生态资源学研究调查外,没有开展其它的科研与监测项目。已开展的为数不多的专题调查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尚未健全针对保护区管理决策的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没有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无法掌握资源动态变化。

3.7 专业人才缺乏 从专业结构看,保护区专业技术人才较少,缺乏和缺少野生动物、林学、森林保护专业的人才;技术、专业和文化结构都不合理,影响保护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保护区建设质量的改善。

3.8 违法行为不断发生 畜牧产品和野生动植物价格不断攀升,偷牧、拾发菜、捡蝎子等违法行为不断发生。执法人员的缺少和执法工具的落后已不能满足正常的执法。

4 罗山自然保护区发展对策

4.1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保障保护区发展 据国家关于保护区发展的政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完善保护区经营管理顶层设计,从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调整入手,进行系统的改革。首先,管理局应根据其各单位的职责、管辖的区域面积、工作难度等加强科室、站点的标准化建设,以有利于管护与协调工作的开展,从而提升保护区的管理层次和地位。其次,充实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应从发展的实际出发,调配好内设机构人员,特别是科技人员,强化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完善基础性工作,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从而提高保护区的发展水平。第三,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强化保护区管理职责,实施科学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投入机制,力求权责落实,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科研工作和社会活动,从而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存在问题和矛盾的能力。管理局要认真地研究其机制建立的内涵、规范、要求和制度,并主动做好指导和服务。第四,妥善处理好管理局、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作为保护区基层管理单位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紧密联系群众,处理好各种关系。

endprint

4.2 抓好项目带动,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特别是在当前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形势下,更要时刻把发展牢牢抓在手上。众所周知,在经济建设主战场,“项目”就是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合体,是形成产业等各项重中之重工作的基础。保护区发展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用实实在在的项目,才能带动实实在在的发展。因此,抓住了项目,也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

4.3 建立社区共管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区共管是当今保护区建设的新机制,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罗山保护区建设,社区共管尤为重要,因周边移民人口剧增,实施条件差,业务经费有限,保护管理的难度很大。因此,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可充分调动保护区的社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缓解保护区力量不足,改善管护工作难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可强化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共同参与保护,使保护区的建设理念得到提升。

4.4 维护保护区安全,强化森林培育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突出抓好森林消防安全、有害生物防控安全、人身财产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要积极开展森林抚育、森林改培与枣树、苹果等经济林营造相结合的试点示范,加快职工增收致富步伐。着力提高绿化、美化站点的档次和质量,努力打造“一站一品”、“一点一景”的独特的绿化景观;在技术路线上,坚持量“水”而行、以“水”定需,突出“水”的因素考量。根据罗山水资源的支撑能力合理确定造林力度、规模和林种、()树种;要坚持用好大自然自身力量,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加快罗山生态建设步伐,走出一条最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路子。

4.5 突出队伍建设,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 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稳定的、专业的职工队伍,是保证罗山保护与发展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在管理队伍和技术人员培养上,结合工作实际,在政治荣誉和个人发展上重点考虑那些敢于担当、做事精准、有发展前途的能人。通过思想上的教育、物质上的保障及个人发展前途和精神层面上的鼓励,进一步增强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工作动力和“发动机”能力,逐步建成一支踏实务林、业务精通的技术服务队伍。

4.6 明确定位特色,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以罗山的自然资源,景观资源为切入点,以罗山山泉活化为亮点,以罗山保护的整体成就为重点,使罗山保护区成为宁夏乃至西部的生态恢复示范区,科普宣教示范区,以及生态旅游和科研教学示范区。加强学习国际先进的自然保护理论,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同时,与国际组织积极合作,共同研究、探索保护区的管理决策、科研监测、社区共管等最佳模式,促使保护区保护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 小结

罗山自然保护区,无论是其生态区位、生态价值和社会作用,还是发展的潜在多种功能都非常重要。目前,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中的矛盾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建立必要的投入机制,提高保护区管理能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问题;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创新的发展模式,促进保护区又好又快发展;合理保护性地开发利用区内自然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宁夏罗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2000

[2]国家林业局.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胡培兴主编.森林与生态思考.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4]胡鞍钢、郎晓娟.《未来十年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革命》.载于《国情报告》2013年专刊5. (责编:徐焕斗)

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发展对策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