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志华
摘 要:为验证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及安全性,特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可有效防治水稻稻飞虱,且对水稻安全,使用剂量以有效成分60~75g/hm2为最佳。
关键词: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
中图分类号S43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4-71-01
为验证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及安全性,明确其适宜的使用剂量和最佳使用时期,为农药推广提供依据,笔者特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涿鹿县东小庄镇保庄村水稻地,试验地为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3%,pH7.8,土壤肥力中等,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一致。水稻于6月3日插秧,密度23 200穴/667m2。
1.2 供试材料 试验对象为水稻稻飞虱,试验作物为水稻,品种为辽星。试验药剂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由河北瑞宝德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由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试验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5(A)、60(B)、75(C)g/hm2,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0g/hm2(D),另设清水处理为对照(ck)。以上用量均为有效成分量。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共计20个小区,每小区面积40m2,随机区组排列。
1.4 施药方法 施药在水稻分蘖期,稻飞虱始盛期进行,在7月23日喷药一次,施药当天气温25.1℃,湿度52%。注意上下部叶片都要喷匀,667m2兑水30kg。各小区统一采用利农Jacto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头为扇形喷头,常压均匀喷雾。
1.5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施药前调查稻飞虱基数,施药后3d、7d各调查一次活虫数,试验期间观察药害情况。每小区平行跳跃法调查10点,每点2丛,每小区共调查20丛。摇动稻丛,统计稻丛间水面漂浮的飞虱数。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空白对照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比较
2.1.1 药后3d试验结果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60、75g/hm2防效分别是84.37%、89.89%、92.07%,对照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防效为89.43%(表1)。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 3处理之间分别互比,防效差异不显著;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3个处理都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g/hm2处理之间防效差异显著。
2.1.2 药后7d试验结果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60、75g/hm2防效分别是70.90%、81.69%、84.07%,对照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防效为81.00%(表2)。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 3处理之间分别互比,防效差异不显著;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3个处理都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g/hm2处理之间防效差异显著。
表1 不同处理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
[处理\&虫口基数\&药后3d\&药后7d\&残虫数\&防效(%)\&残虫数\&防效(%)\&A\&163.25\&31.5\&84.37bB\&79\&70.90bB\&B\&150.25\&18.75\&89.89aA\&45.75\&81.69aA\&C\&155.75\&15.25\&92.07aA\&41.25\&84.07aA\&D\&159\&20.75\&89.43aA\&52.25\&81.00aA\&ck\&161\&198.75\&\&267.75\&\&]
注:表内小写字母表示α=0.05水平上的差异性,大写字母表示α=0.01水平上的差异性。
2.2 安全性分析 试验期间未见各处理对水稻有益或有害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认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稻飞虱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试验作物生长安全,其与常用的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相同的剂量下对水稻稻飞虱防效接近。推荐试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生产中的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60~75g/hm2,在水稻稻飞虱发生始盛期均匀喷施。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为验证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及安全性,特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可有效防治水稻稻飞虱,且对水稻安全,使用剂量以有效成分60~75g/hm2为最佳。
关键词: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
中图分类号S43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4-71-01
为验证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及安全性,明确其适宜的使用剂量和最佳使用时期,为农药推广提供依据,笔者特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涿鹿县东小庄镇保庄村水稻地,试验地为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3%,pH7.8,土壤肥力中等,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一致。水稻于6月3日插秧,密度23 200穴/667m2。
1.2 供试材料 试验对象为水稻稻飞虱,试验作物为水稻,品种为辽星。试验药剂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由河北瑞宝德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由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试验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5(A)、60(B)、75(C)g/hm2,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0g/hm2(D),另设清水处理为对照(ck)。以上用量均为有效成分量。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共计20个小区,每小区面积40m2,随机区组排列。
1.4 施药方法 施药在水稻分蘖期,稻飞虱始盛期进行,在7月23日喷药一次,施药当天气温25.1℃,湿度52%。注意上下部叶片都要喷匀,667m2兑水30kg。各小区统一采用利农Jacto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头为扇形喷头,常压均匀喷雾。
1.5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施药前调查稻飞虱基数,施药后3d、7d各调查一次活虫数,试验期间观察药害情况。每小区平行跳跃法调查10点,每点2丛,每小区共调查20丛。摇动稻丛,统计稻丛间水面漂浮的飞虱数。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空白对照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比较
2.1.1 药后3d试验结果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60、75g/hm2防效分别是84.37%、89.89%、92.07%,对照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防效为89.43%(表1)。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 3处理之间分别互比,防效差异不显著;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3个处理都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g/hm2处理之间防效差异显著。
2.1.2 药后7d试验结果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60、75g/hm2防效分别是70.90%、81.69%、84.07%,对照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防效为81.00%(表2)。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 3处理之间分别互比,防效差异不显著;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3个处理都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g/hm2处理之间防效差异显著。
表1 不同处理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
[处理\&虫口基数\&药后3d\&药后7d\&残虫数\&防效(%)\&残虫数\&防效(%)\&A\&163.25\&31.5\&84.37bB\&79\&70.90bB\&B\&150.25\&18.75\&89.89aA\&45.75\&81.69aA\&C\&155.75\&15.25\&92.07aA\&41.25\&84.07aA\&D\&159\&20.75\&89.43aA\&52.25\&81.00aA\&ck\&161\&198.75\&\&267.75\&\&]
注:表内小写字母表示α=0.05水平上的差异性,大写字母表示α=0.01水平上的差异性。
2.2 安全性分析 试验期间未见各处理对水稻有益或有害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认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稻飞虱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试验作物生长安全,其与常用的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相同的剂量下对水稻稻飞虱防效接近。推荐试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生产中的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60~75g/hm2,在水稻稻飞虱发生始盛期均匀喷施。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为验证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及安全性,特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可有效防治水稻稻飞虱,且对水稻安全,使用剂量以有效成分60~75g/hm2为最佳。
关键词: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
中图分类号S43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4-71-01
为验证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及安全性,明确其适宜的使用剂量和最佳使用时期,为农药推广提供依据,笔者特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涿鹿县东小庄镇保庄村水稻地,试验地为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3%,pH7.8,土壤肥力中等,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一致。水稻于6月3日插秧,密度23 200穴/667m2。
1.2 供试材料 试验对象为水稻稻飞虱,试验作物为水稻,品种为辽星。试验药剂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由河北瑞宝德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由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试验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5(A)、60(B)、75(C)g/hm2,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0g/hm2(D),另设清水处理为对照(ck)。以上用量均为有效成分量。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共计20个小区,每小区面积40m2,随机区组排列。
1.4 施药方法 施药在水稻分蘖期,稻飞虱始盛期进行,在7月23日喷药一次,施药当天气温25.1℃,湿度52%。注意上下部叶片都要喷匀,667m2兑水30kg。各小区统一采用利农Jacto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头为扇形喷头,常压均匀喷雾。
1.5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施药前调查稻飞虱基数,施药后3d、7d各调查一次活虫数,试验期间观察药害情况。每小区平行跳跃法调查10点,每点2丛,每小区共调查20丛。摇动稻丛,统计稻丛间水面漂浮的飞虱数。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空白对照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比较
2.1.1 药后3d试验结果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60、75g/hm2防效分别是84.37%、89.89%、92.07%,对照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防效为89.43%(表1)。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 3处理之间分别互比,防效差异不显著;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3个处理都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g/hm2处理之间防效差异显著。
2.1.2 药后7d试验结果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60、75g/hm2防效分别是70.90%、81.69%、84.07%,对照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防效为81.00%(表2)。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 3处理之间分别互比,防效差异不显著;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3个处理都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g/hm2处理之间防效差异显著。
表1 不同处理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
[处理\&虫口基数\&药后3d\&药后7d\&残虫数\&防效(%)\&残虫数\&防效(%)\&A\&163.25\&31.5\&84.37bB\&79\&70.90bB\&B\&150.25\&18.75\&89.89aA\&45.75\&81.69aA\&C\&155.75\&15.25\&92.07aA\&41.25\&84.07aA\&D\&159\&20.75\&89.43aA\&52.25\&81.00aA\&ck\&161\&198.75\&\&267.75\&\&]
注:表内小写字母表示α=0.05水平上的差异性,大写字母表示α=0.01水平上的差异性。
2.2 安全性分析 试验期间未见各处理对水稻有益或有害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认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稻飞虱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试验作物生长安全,其与常用的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相同的剂量下对水稻稻飞虱防效接近。推荐试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生产中的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60~75g/hm2,在水稻稻飞虱发生始盛期均匀喷施。 (责编:张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