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概念

2014-09-19 09:14曹丹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派心智语言学

曹丹

摘 要:本文将对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三个哲学假设、第一代认知语言学和第二代认知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目的在于给初学认知语言学的读者提供关于认知语言学相关概念的简单理解,并以此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相关概念

一、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研究范式和语言理论,认知语言学是也是有其哲学基础的。李福印(2009)的研究表明,尽管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课题已经相当广泛,但仍有统一的哲学基础,即由Lakoff提出的认知语言学的两个首要共识:概括性共识和认知共识。概括性共识是描述人类语言所有方面的普遍原则的共识。在广义的语言学领域,Lakoff指出概括性共识涉及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和形态学。认知共识是使语言的描述与我们对大脑和心智的普遍认识相一致的共识。认知共识要求认知语言学家必须对来自一些相关学科的实证研究结果作出反应,例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人类学。Lakoff认为这两种共识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高原则,而哲学共识则是第二位的。

同样地,杨彬和于杰(2008)指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Lakoff 曾论述过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该理论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原则: (1)心智的体验性:认为反映在语言中的现实结构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而人类心智又是身体经验的产物;(2)认知的无意识性是指对我们心智中的所思所想没有直接的知觉,这与传统英美分析哲学认为的所有思维都是有意识的是相悖的;(3)思维的隐喻性认为隐喻不单纯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认知语言学就是在上述认识论、语言观及其信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新一代的语言理论。

张纯辉(2011)也指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现实主义(又称体验哲学观)。认为思维根植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受制于我们的物理构造和社会环境,因此和我们的身体密不可分;在工作机制上,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隐喻、转喻和意象;在对外部世界的事物进行的分类或范畴化是建立在理想的认知模式。根据Lakoff,理想认知模式是我们构建知识的基本方式。

二、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哲学假设

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基本哲学假设是关于语言是什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语法是什么等具体的问题。李福印指出了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哲学假设,分别为:(1)语言不是人类大脑中独立的认知机制;(2)语法是概念化;(3)语言知识来自语言的使用。以前的大多数语言研究范式把意义或是看作不太相关,或是认为是独立自治的语言模块。与此相比,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看成人类认知的一部分, 语言认知机制和其他认知机制建立在相同的认知原则之上, 并与其他认知机制互动。因此, 认知语言学可以被定义为分析语言和其他认知域以及和其他认知机制之间关系的一种语言理论。认同假设(1), 我们就必须利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来辅助探索认知语言学, 尤其是对认知机制的研究。认同假设(2), 则语法就不是一个先天就可以无限生成句子的自治系统。假设(3)的意义也很广,语言知识的获得来自于语言实践,因此语言规则的掌握是在后天形成的。

三、第一代认知语言学和第二代认知语言学

Lakoff 和Johnson将认知科学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相应地,根据张纯辉(2011)的论述,认知语言学包括两个学派:形式学派和意义学派。学者们一般把形式学派称为第一代认知语言学,把意义学派称为第二代认知语言学。两派都属于认知语言学,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反对物理主义-行为主义,主张通过语言研究来研究人的思维过程、认知策略。因此,认知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形式和意义学派合在一起被称为广义的或大认知语言学,意义学派被称为狭义的或小认知语言学。

杨彬和于杰(2008)也提到,作为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的体验哲学,批判了在西方流行了多年的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的传统哲学观,也成为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

四、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张纯辉(2011)的研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三种研究方法。(1)经验观:经验观认为,我们对语言的研究不应该建立在以内省为基础的制定逻辑规则和提出客观定义上,而是要走一条更现实的、经验式的路子。经验观的实验和访谈内容主要集中在范畴问题上;(2)突显观:突显观主要讨论图形/背景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这种应用主要表现在介词词义的分析和句法结构的分析两个方面;(3)注意观:框架理论是描写句法结构的另一种尝试。因为该理论涉及认知主体在组织信息时注意力的分配问题。和框架概念紧密联系的是视角。视角是Ungerer 和Schmid(1996:207)针对因选择同一框架中的不同动词而导致句子成分对象的调整而提出的。

参考文献:

[1] 李福印, 如何阐释认知语言学[J], 外国学刊, 2009 (5)

[2] 杨彬.于杰, 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3] 张纯辉, 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分析于展望[J], 学术论坛, 2011 (2)

作者简介:曹丹(1989.3-),女,陕西榆林人,现就读于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学派心智语言学
起始课要下得去的功夫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