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勒弗菲尔的操控理论分析林纾的“不忠实”翻译

2014-09-19 01:32罗潇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林纾翻译

摘 要:林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尽管他的翻译中出现了很多的“不忠实”,但在当时却深受读者欢迎,为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冲击。本研究以勒弗菲尔的操控理论为导向,从意识形态因素、诗学因素和赞助人因素三个向度,对林纾的翻译做系统研究,最终将这三个向度相结合,从整体角度探寻林译中“不忠实”现象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林纾;翻译;不忠实;操控理论

一、翻译操控理论

操控理论的代表学者勒弗菲尔将影响翻译的要素进行了分类和研究,他认为操控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三个:一 是翻译活动的具体历史背景,二是对于源文本的操控,三是译本在目标文化中的作用和功能。同时,受到文学中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勒弗菲尔将文学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转换的过程,而应该是认识再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源文本的“操控”实际就是其所谓的“rewriting”(重写)。基于上述观点,勒弗菲尔提出了影响重写即翻译活动的三个要素:意识形态因素、诗学因素和赞助人因素。

二、操控理论视角下的林译作品

自操控理论在翻译研究中出现以后,翻译研究便从不再单纯的以源语为中心研究,而是更多地关注翻译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从此开启了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郑振铎在《林琴南先生》中曾遗憾地指出:“……但一方面却不免可惜他的劳力之大半归于虚耗,因为在他所译的一百五十六种的作品中,仅有这六七十种是著名的,其他的书却都是第二三流的作品,可以不必译。”(郑振铎,1982:149-164)从赞助人因素角度分析,笔者将林纾翻译原本选择的原因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救国维新思想的传播。受当时风尚的影响,林纾也认为应“多译有益之书以代弹词,为劝喻之助。”(薛绥之,张俊才,1983:115)如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后,林纾及时翻译了《黑奴吁天录》,希望借此唤醒国民的救国意识,其中原著中有一句“What on earth can you want with the child?”( Harriet,1981:6),林纾翻译成了 “天下竟有蛮武如此,可以抢夺人奴者。”(林纾,1998:4)可以看出,林纾将个人情感对八国联军入侵的愤恨加入到译文之中了。第二,晚清读者审美的需求。林纾在选择翻译原本时对小说情节的考虑超过了对作品本身文学价值的评估。如翻译处女作《巴黎茶花女遗事》一经出版便被国人读者称为“外国红楼梦”。

成功的译作还需与当时的诗学观保持一致。勒弗菲尔指出,诗学由两个因素组成:一是文学手段、类型、主题等文学要素;二是对于文学在社会系统起到的作用。林纾在译文问题采用方面受到了《左传》、《史记》、韩柳古文以及桐城派的影响,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这种创新不仅契合了当时社会的主流诗学,又不失原作的风味,故而获得成功。

意识形态对林纾翻译活动的操控主要关系到某一时期的社会形态以及该时期译入语的主流文化,同时也决定了译者处理翻译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

中国晚清时期政治腐败,新潮知识分子纷纷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因此,当时的主导政治意识是唤醒中国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林纾在其翻译的《前言》和《后续》中表达了他的政治意识。由此可见,意识形态操控下的林纾翻译,侧重译文的情节生动和语言的形象表达,对于中国读者不容易接受的西方意识进行了大篇幅的删减,采取的是归化的策略,虽然现代翻译并不提倡这种做法,但在当时确实受到了大批读者的追捧。

三、林译“不忠实”的原因总结

在操控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从意识形态因素、诗学因素和赞助人因素三个向度对林纾翻译的作品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林译作品之所以会“不忠实”,是因为受到了十分复杂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林纾所处时代的社会形态和主流文化,读者的特殊审美需求和阅读期待等各个方面。而林纾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归化的策略,顺应本国读者的文化意识,也证明了文化改写在促进文化间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结语:林纾的翻译在我国翻译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尽管林译作品在原本选择和翻译策略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以及当时中国社会需求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抹灭它在特殊历史时代所体现的特殊价值以及为中国翻译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林纾的翻译也引发处于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译者的深思,通过翻译实践将世界文化与本国文化更完整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美]Harriet Beecher Stowe. Uncle Toms Cabin[M].New York: Bantan BooksInc(1981)

[2][英]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 London: Routeledge(1992)

[3]林纾译.汤姆大伯的小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薛绥之,张俊才.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林纾研究资料[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5]郑振铎.林琴南先生[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罗潇(1991-),女,河北省唐山市人,硕士,英语笔译专业。

猜你喜欢
林纾翻译
林纾当众烧借据
回望林纾:孝道、爱道与友道
林纾当众烧借据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响了林纾的人生观
拥抱
拥抱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