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批评语篇分析

2014-09-19 01:32黄芬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撒切尔夫人语言学

黄芬

摘 要:本文以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于1982年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内容为语料,从批评语篇分析的角度,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对两国领导人的谈话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探索字面意思下隐藏的深层涵义,以此来展现撒切尔夫人锋芒毕露,邓小平绵里藏针的领导人形象。

关键词:批评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法;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讲话

语篇分析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分析方法, 它不包含一种单一的理论或若干理论的集合, 它只是指研究对象: 超越句子的语言。[1](P.109)。批评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首先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是一门有关语篇分析的新兴学科。批评语篇分析首次是由Fowler R.和Kress G 在《语言与控制》中正式提出,他们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的方法,揭示语篇,社会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2](P.58 ) 批评语篇分析是一种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根据的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它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吸引了许多学科学者的注意。[3](P213 )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们对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做了众多研究并发表了相关专著和文章,为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但对于这种官方的政治谈判,最能代表说话者文化,意识形态立场的语篇分析较少。目前国内未曾有学者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对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谈判进行过深入分析。

本文拟对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于1982年对香港问题的谈判内容做一个批判性分析,意图展示政治谈判者如何巧妙地选择语言来体现意识形态以及如何以此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一.批评语篇分析的主要方法

(辛斌,1996-2006)批评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不过20几年,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而在批评语篇分析的方法论上还是采用的“拿来主义”。任何能用来分析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并产生令人信服的结果的理论方法它都不会拒绝。[4](P31 ) CDA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来源—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大众语篇和官方话语为主,通过帮助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的方法论,从而提高语篇分析意识和批评阅读的能力。

批评语篇分析的方法种类繁多,本文主要采用其中两种: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下的及物性分析。

二.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对话的批评语篇分析

1.语篇背景概述

1982年9月22日,作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仪态万方地走下飞机,3小时后精神饱满地投入了与中国政府总理的会晤。她此行为了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即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敏感的香港问题在经历百年的沧桑之后,终于被摆到了谈判桌面之上。15年后的1997年,英国对新界的统治将宣告结束,随即英国法律的有效期亦将告终。在当时舆论的影响下,香港面临着这样的额抉择:要么“维持现状”,要么是天下大乱的“末日”?而当时的撒切尔夫人在国际上有着突出的影响力。因此,这次的北京之行,无形中表明了英国为了保全它的殖民地,甚至会不惜一战。撒切尔夫人指望能一鼓作气获得对香港的主权,但她遇到的是对付帝国主义最有经验的老手。[6](P2)

2.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谈判的批评语篇分析

以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采用批评语篇分析的方法分别对邓小平及撒切尔夫人的对话进行深入剖析,全面展现邓小平绵里藏针与撒切尔夫人锋芒毕礴的外交风格。

(1)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对话中的言外行为分析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是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行为,它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的行为。

1982年9月24日上午9点,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两人开始寒暄。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一见面后说:“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见到您很高兴。” 邓小平答:“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下台了。欢迎您来呀!”撒切尔寒暄的言外行为是认为自己作为世界公认的“铁娘子”,认为自己很“牛”。而邓小平回答的言外之意是你是现在的首相,但我接见的英国首相不只你一个,我都当了好多年的“首相”了。由此可见,这两位国家领导人言内行为中隐藏着很深的言外行为,通过简单的寒暄就已经透露出两国领导人强硬的谈话风格。

(2)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对话中的及物性分析

语言对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影响很大,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对世界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即使是同一种语言,对待同一件事件也可能会有着不同的看法。[7](P 21)根据韩礼德,语言的概念功能的作用是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在句子中表达成若干的“过程”,并指明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及物性分析展示语言使用者如何通过选择不同的词汇和语法来影响读者所看到的世界。[5](P69 )

会谈进入正题后,撒切尔夫人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摆出强硬姿态,邓小平寸步不让,毫不含糊地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邓小平: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在上面两段谈判的对话中,邓小平使用了强烈的心理过程,语言过程和物质过程,其中”,中国“作为参与者被刻画成了一个决策者,行动者和承担者,被赋予了崇高的权利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在整个过程中拥有话语权。邓小平在这段对话中反复提高中国面对香港问题的强硬态度和中国对处理香港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树立起在国家领土问题上决不让步的气势和魄力。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都是钢铁制成的,谈判风格都非常强硬。但邓小平是柔中带刚,更加巧妙地展现出他的刚毅。而撒切尔夫人则像一只铁蝴蝶一样到处飞舞,冷漠而强硬,但与邓小平的绵里藏针相比,她还是略逊一筹,因此在她与邓小平谈判完离场时虽然她努力把翻江倒海的内心世界掩饰得像深潭一样平静,她还是掩饰不了内心的恐慌,以致离场时摔倒在石阶下。[8](P7 )

结语:

在对话主义理论看来,谈判双方只是以一种平等,独立,自由的身份进行交流,但在外交谈判中,每句话每个字都是饱含深意,其中深层的含义需要对方去揣摩。而批评语篇分析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本文意图尝试用这种分析方法分析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谈判中的语言表达技巧,从而充分展现两位领导人特色鲜明的外交谈判风格,再现他们的风采。

批评语篇的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加深读者或听众对语篇文本的理解,更能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语言是根植于社会,但语言也可以改变社会。这种分析方法无论是在语篇分析或是教学中都有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Tannen. D. Gender& Discours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Fowler R. and Kress G. Language and Control[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9

[3]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J].外国语,2002(6).

[5]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6]李健.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J].政坛轶事,1996(2).

[7]胡壮麟.九十年代的语篇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1992(2).

[8]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2006(6).

作者简介:黄芬(1990.3-),女,湖北省咸宁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撒切尔夫人语言学
夫人与婆子
撒切尔夫人为邓小平精心挑选礼物
撤切尔夫人与英国女王
撒切尔夫人与英国女王不和?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潇水夫人
天命夫人
一月面孔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