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助推与信念坚守

2014-09-19 01:02孙蓉蓉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5期

摘 要:眉间尺与哈姆莱特的复仇之路在内在动因的驱使下曲折而坚定,本文借助文本细读的方法,联系中国对亲缘关系的重视,西方受人文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神思想的影响,得出亲情的助推和坚守的信念是二者复仇的内在动因。

关键词:复仇动因;亲情助推;信念坚守

尽管《铸剑》与《哈姆莱特》创作年代、背景不同,但塑造的具有反思意识、反抗精神的复仇者形象却具有相似之处:他们急于复仇,却由于各种原因一再延宕时机,最终以悲壮的自我牺牲作结。主人公眉间尺与哈姆莱特历来被冠以优柔寡断的头衔,但潜藏在优柔背后的真正复仇动因却不尽相同。通过文本分析,眉间尺复仇的内在动因在亲情的助推下被激发出来;而哈姆莱特延宕中则受人文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神思想对其影响,这种对信念的坚守是哈姆莱特复仇的内在动因。

眉间尺在被告知父仇之前,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对于夜间扰梦的老鼠表现出一种游戏的心态而并非优柔的性格。听得“扑通一声”和“爪子抓着瓦器的声音”,他惊得睁开眼睛,高兴地点上松明一探究竟,这里的旁观是等着看热闹的欣喜,是善恶到头终有报的痛快,更是一个少年好奇心的展现。想到老鼠夜夜咬家具,他憎恨,看到水面上露出老鼠的小红鼻子,他可怜;见到湿淋淋的老鼠全身,他憎恨,见到老鼠不能动弹,他可怜;老鼠似乎要逃走,他大惊失色地踩死,老鼠大概死掉,他又觉得很可怜。对待老鼠的态度在憎恨与怜惜之间摇摆,无异于猫将捉到的老鼠置于捉、放往复的游戏。眉间尺态度上的变化表现得是一个孩子的稚嫩,他想到哪,情感态度就变化到哪,他的憎恨是生活体验带来的不便(夜不能寐,家具被蚕食),而他的怜惜则是一个孩子对于动物最真实的情感表现,没有性格优柔的拔高,只是一个少年无法掩饰善良本性的真实表现。这种单纯的性格在得知复仇使命后依然显现。他担心雄剑伤到向他跑来的孩子,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远离人群。可见,象征复仇使命的雄剑虽然背负在肩,但是眉间尺却承受不住这份重托,像害怕犯错的孩子一样担心伤及无辜。而反省自己的软弱时,想到的却是“母亲的叹息是无怪的”,母亲对于自己的认同似乎高于复仇本身。基于以上文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眉间尺的复仇情绪被点燃是依靠外力,即母亲叙述为父报仇的事件,真正的复仇动因是亲情。中国向来重视血亲关系,父父子子的纲常加固了血缘的认同,虽然没有西方信仰的力量,但骨肉血亲的生死相连同样能够使一个稚嫩的少年义不容辞地接受为父报仇的使命,然而少年毕竟还是16岁的少年,当涌动在胸口的热血被冰冷的现实所冷却,他的优柔只是生命的弱小,是16岁的少年无法逾越的鸿沟,如若他真的优柔,又怎会有自刎时的决绝与干脆?

哈姆莱特的延宕一直被用来证明其性格具有优柔寡断的特点。知人论世,要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要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哈姆莱特》取材于十二世纪的丹麦史,却映射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现实社会。戏剧冲突的双方带有一定的代表性。克劳狄斯代表封建旧势力;哈姆莱特则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同时也带有中世纪基督神学思想的印记。正是在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下,哈姆莱特的复仇一再延宕,外在表现为优柔寡断的性格特征,实则是对信仰的坚守,对复仇的坚定。与东方部分地区相信鬼神之说类似,西方也相信鬼魂之言,当哈姆莱特从父亲的亡魂中得知真相,他没有被复仇的怒火冲昏头脑,而是对父亲的被害进行一番科学的考证。戏中戏的成功,证实了父亲死亡真相,而复仇的“绝佳”机会,又在哈姆莱特的延宕中“失之交臂”。第三幕第三场中,克劳狄斯正在祈祷,在读者看来这是绝好的报仇机会,然而对于深受基督神学思想影响的哈姆莱特而言则不然。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即有罪,唯有通过向上帝虔心忏悔,才可以减轻乃至消除自己的罪恶而免堕地狱。也就是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哪怕是一个弑兄娶嫂的恶人,当他虔心向基督忏悔时,基督就会倾听他的悔悟,宽恕且消除他的罪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哈姆莱特又一次停住了复仇的步伐。而人文主义者则主张凭借自己的力量铲除任何破坏幸福生活的个人,他们只承认现实,不相信来世;他们有仇必报,更何况是杀父窃国之仇。在人文主义和神学思想的冲突下,哈姆莱特在痛苦的矛盾中依然坚守住两种信仰,以自我牺牲的方式为父报仇。探寻哈姆莱特的复仇动因需要将人物置于其成长环境中,尤其是宗教信仰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被认为复仇最佳时机的延宕,在基督神学思想的解释下合情合理,而不再将目光拘于性格的优柔寡断。哈姆莱特执着于人文主义思想和基督神学思想,小心求证父亲亡魂的真相,深思熟虑地走在复仇的道路上。

眉间尺与哈姆莱特一对看似优柔的难兄难弟,复仇动因却在东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南辕北辙。一个是16岁涉世未深的少年被亲情所助推,一个是养尊处优的王子在人文思想与神学思想的双面夹击下艰难地坚守,无论途中遇到多少曲折,他们依然坚定地前往复仇之路,以自我牺牲式的结局完成了复仇使命。

参考文献:

[1]鲁迅:《故事新编•铸剑》,《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朱生豪译 [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3]王毅:论哈姆莱特延宕和复仇中的圣经思想[J].国外文学(季刊),2003(3).

[4]王雅清:读《铸剑》兼论鲁迅的复仇意识[J].现代文学研究,2012(3).

作者简介:孙蓉蓉(1990.07-),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在读,中国现当代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