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探析

2014-09-19 11:20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商业会计 2014年12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成本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兰州730050)

一、引言

外部性是指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个人以及社会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而活动实施方既没有向得到正面影响的一方收取费用,也没有向承受负面影响的一方给予补偿。前者称为外部经济,后者称为外部不经济。所谓的“外部成本”是指由外部不经济所引起的成本。如果企业长期对其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不承担或只承担较小的责任,就会诱发外部成本不断扩大化,进而造成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失调。在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低碳生产、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责任,社会公众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外部性日益关注,外部性问题亟待解决。

马歇尔(1890)指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将外部性内部化。外部成本存在的原因在于初始机制不健全,缺乏强制机制使企业内部化动机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期望相对初始环境必然发生改变,这为可能的新机制,从而为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实施提供动力。

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影响演变

利益相关者是指对企业产生影响或受企业行为影响的任何团体和个人。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他们或向企业投入资本,或分担企业的经营风险,或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从企业而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的复杂性加深,内部代理关系更加网络化;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公众意识的自觉性提高和政府法律的不断完善,对企业的外部约束日益加大,企业的经营决策越来越受到利益相关者的约束。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王身余(2008)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影响、参与、共同治理。在影响阶段,利益相关者被当作识别信息的媒介,企业通过识别利益相关者,收集评价有关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克服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威胁,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在参与阶段,利益相关者成为组织内部程序的一部分,企业行为与利益相关者是相互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参与来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但其参与的范围和程度受到限制;在共同治理阶段,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全面改善和提升,利益相关者被视为公司治理的平等主体,其利益被关注,并在企业享有一定的控制权,此时,企业归全体利益相关者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首先是一种合作关系,并通过一定的制度相互牵制、相互制约。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史中可见,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对企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外部成本内部化是协调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期望也从仅关注个体利益向社会整体利益最优化转变,这种转变给外部成本内部化提供了新的变量。

三、外部成本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外部成本的产生源于生产的负外部效应,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有形或无形地对外部环境造成一定损害。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应当基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分配,然而,企业在利用社会资源时往往较多地考虑自身利益,没有将经济行为产生的外部成本纳入日常核算体系,造成了生产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社会成本往往大于私人成本。根据庇古(1920)的分析,在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出现偏离时,便产生了外部性,当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产生负外部效应,两者的差额就是边际外部成本;反之,产生正外部效应。

如下页图1所示,MPC为边际私人成本曲线,MSC为边际社会成本曲线,MEC代表边际外部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为:MSC-MPC=MEC。当产品产量为零时,生产的外部成本为零;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其生产的外部成本也在增加,在图中表现为MSC与MPC曲线之间的间距逐渐扩大。在忽略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即产品仅按私人成本核算,那么企业的最优产量为Q1,价格为P1,此时,企业效益最优;如果将外部成本纳入产品成本中进行核算,则社会最优产量为Q2,价格为P2,此时,社会福利最大。可以看出,Q1>Q2,P1<P2,这说明,在产品生产的外部成本由社会来承担的时候,一方面,企业产品产量过剩,超出了社会最优产出水平,而价格偏低,引起过度消费;另一方面,由于本部门产量过剩,过度消耗资源,造成社会其他部门产出水平不足,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图1 外部成本产生的逻辑

四、利益相关者对外部成本内部化的驱动

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推进可以从企业自身及主要利益相关者两个角度来考察。

(一)企业自身发展目标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追求的长远目标,其核心在于保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外部成本内部化是企业兼顾社会效益的表现。外部成本内部化与社会责任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外部成本内部化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而社会责任要求企业更多地考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Julie Beardsell(2008)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创新和竞争优势的来源;李新娥、彭华岗(2010)认为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提高企业声誉。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制定恰当的竞争战略,创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根据波特的观点,成本领先是企业基本竞争战略之一,低成本生产可以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外部成本是比较庞大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后势必增加企业经营成本,这将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维持低成本生产的优势,创造持久的竞争力。此外,社会责任信息具有信号传递作用,积极主动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可以向外部传达企业是有责任心的,从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

(二)利益相关者间的相互约束。

1.股东、债权人的要求。股东作为企业的权益资本提供者,一方面,潜在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需要获取有关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进行评价,以保证投资的有效性,提高投资效果;另一方面,现有股东是企业所有者,其主要利益期望在于获取资本收益、利润最大化,外部成本内部化,从短期来看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利润,但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效益。

债权人的利益期望是企业具有稳定的现金流量管理状况,能够及时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债权人在向企业提供债务资本时,也要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环境信息是债权人考虑的因素之一。 王波(2012)、胡曲应(2012)研究发现,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正相关,环境绩效好的企业,有助于改善财务绩效。因此,债权人可能增加有关环境成本的限制性条款,要求企业通过提高环境绩效,实施外部成本内部化,以改善财务绩效,降低受到处罚的风险,增强企业偿债能力,保障债权人资金安全性。

2.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都明确规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外部影响应由企业承担。随着绿色会计一词进入人们的视野,绿色会计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要对企业环境活动、环境绩效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将外部成本纳入企业内部核算,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这也是绿色GDP核算的前提条件。

3.社会公众等心理与行为的改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绿色消费渐入人心,绿色消费的重点是“绿色生活,环保选购”。一项针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及行为的专项调查表明,53.8%的消费者乐意消费绿色产品,37.9%的人表示已经购买过诸如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家电等在内的绿色产品。同时,社会公众在购房时,为了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安全,消费者愿意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支付溢价。

当然,外部成本内部化也面临着一些阻力。代理理论认为,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的情形下,经理人的利益期望同股东及债权人等其他利益主体存在冲突。马里斯(1960)“增长最大化”模型将经理人的利益期望界定为销售增长率最大化,而销售增长率最大化可以通过企业规模的增长来实现,因此,经理人倾向于通过支配更多的自由现金流,投资于更多的投资项目(无论盈利与否),扩大企业规模以实现其目标。外部成本内部化,必然消耗企业大量资金,减少经理人可支配的自由现金流,因此,经理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降低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水平。

五、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均衡

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是具有生存的利润空间,外部成本完全内部化可能超出企业承载力,内部化不足使得生态环境恢复不到位,破坏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外部成本内部化应当有一个临界点,该临界点是各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

对股东或投资者而言,股东与投资者均希望企业有强劲的增长潜力,一定程度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虽然在短期内降低企业利润,却是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度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严重降低企业利润,可能使得企业缺乏增长所需的现金流,从而影响股东与投资者的信心,因此,股东与投资者认为外部成本内部化应当是合理的。对债权人而言,债权人只是希望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而不希望企业过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影响现金流的稳定性,也不希望过少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导致不必要的现金流出。从政府角度来看,一方面,政府希望经济不断增长,维持应有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政府要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社会稳定性,政府会根据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制定恰当的政策促使企业合理实施外部成本内部化。从社会公众角度来看,外部成本内部化提高产品生产成本,成本的提高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外部成本内部化在改善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公民日常生活成本,两者的权衡便决定社会公众对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忍受度。

可见,不同利益主体要求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最优量可能是不一样的,每个利益主体都有满足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相对临界点,这些相对临界点在一个企业中是无法同时实现的,因此,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最优临界点应当使得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最大化,但是,这个最优临界点实际操作起来可能是比较困难的。

六、结束语

在企业经济活动负面效应不断显现的今天,外部成本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解决外部成本问题迫在眉睫。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利益相关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在不断演变,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期望随之发生变化,这是企业实施外部成本内部化的重要动力。外部成本内部化不是无止境的,企业需要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权衡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期望,因此,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均衡结果取决于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并且应当满足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条件。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成本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I Love You, Dear China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