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摘 要:该文简述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了当前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创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思路和开发途径。
关键词: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6-136-02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点问题。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社会能够提供的理想就业岗位数量日见萎缩,同时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逐年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导致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为77.8%,2013年下降为72.2%。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然而并未产生明显效应。制约我国农业院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的障碍主要有两个: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整体教学水平偏低,无法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创业教育的学科分布不均衡,表现为管理类、工程类创业教育普遍受到重视,农林专业创业教育情况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正向着现代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农村急需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知识、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增强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不仅有助于缓解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对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1 创业教育现状
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创业教育的起点。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各类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其他院校相比,农业类院校的大学生自助创业表现出以下特点:(1)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需求强烈:由于涉农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与农业生产实践技能联系紧密,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基本掌握了该专业的实用技术,因此自主创业的意识启蒙较早,创业意愿强烈;(2)自助创业成功率高:根据中部某省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农业大学的涉农专业相应在萎缩,但毕业生自主创业还是以涉农专业的学生居多。该样本所选取的91个创业典型中,有66个为涉农专业毕业生,占总体样本的72%。
2 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因此在课程教学贯彻和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2.1 课程定位模糊 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开设目前存在以下情况:(1)大多数农业院校没有专门开设创业指导课程,而是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参加讲座或者下乡调研等活动完成相关课时;(2)一部分院校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附属章节来进行;(3)还有部分院校创业教育虽然独立开设,但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开发上和农林专业的专业教育没有任何契合点,丧失了专业优势,没有形成专业特色鲜明的创业指导课程。从以上3种情况看,农业院校在创业指导课程定位的认识上差距较大,大多数院校并未真正地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2.2 缺乏专业性强的教材 大多数农业院校创业指导课程的教材内容以创业通识知识、政策法规介绍为主,鲜有立足于农业生产角度开发、专业特色鲜明的农业创业教材;还有一些高等农业院校将管理类课程教材简单改编形成所谓的“创业指导”课程教材。这种脱离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创业教材,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创业意愿的形成和引导也无切实帮助,教材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2.3 教学方式、手段陈旧 (1)大多数农业院校的创业指导课程教学采用“理论传授”的方式。这种传统教育方式侧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却忽视对学生创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造成学生创业理论水平较高,却无法与农业生产实践结合。(2)在创业指导教育的课堂上一直沿袭“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概念讲授、理论阐释永远是教学的“主旋律”。创业指导课程由于教学手段陈旧单一,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甚至也使授课教师产生较强的挫败感。
2.4 创业理论难以转化为实践 创业的过程是不断实践的的过程。从一个创业理念的形成到成功实施,整个创业过程需要借助长时间实践积累、整合、提炼并转化为经验,而不是照搬书本理论就能达到的。农业院校大学生选择农村进行创业,所依靠的人力资源多数是农民,在人员任用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往往会无法适应。同时伴随着创业实体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创业者缺乏对财务管理、市场运营等综合技能掌握,“短板效应”更加凸显,导致无法实现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3 创业教育建设思路与开发途径
3.1 建设思路 农业院校创业指导课程定位必须以培养和造就农业创新创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必须立足于当地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的实际,打破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各自为政”的格局,建设农业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
3.2 开发途径
3.2.1 设计创业指导课程内容 当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认为:只有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典型工作情境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设计的学习内容要能够满足农村经济建设职业岗位多方面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高度体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创业课程教学必须围绕创业实践能力的构建为中心,打破纯粹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压缩讲授容量、增加实践训练项目,改变学与教的行为,实现教学模式传统学科体系向“突出创业能力”应用性教学方式的转变。为了有力地推动这一转变,课程形式上以创业必备的技能为线索、以实践训练情境资料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创业能力发展以达到教学目标。
3.2.2 开发创业指导课程教材 创业指导课程立足于实际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进行根本性改革,突破以理论讲授为特征的传统本科“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使之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教育模式来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强化实践训练项目来掌握相关理论和知识,并能应用到未来的创业活动中。在课程内容的总体编排上,根据创业实践的内在逻辑顺序,按照其发生、发展、最后成熟的内在线索来安排课程内容。这种全新农业创业指导教材的编写不仅解决了教学内容空洞、实践性不强的问题,在专业指导性上也迈进了一大步。
3.2.3 搭建创业孵化平台 首先农业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在实践教学和实习活动中渗透创业教育,利用专项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其次,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创业孵化平台,积极吸纳当地龙头企业、农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参与,按照双向受益原则,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并为其他实体、组织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晋晖,何临春.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13(01):152-154.
[2]陈宇栋,林佩云.浅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构[J].世界农业,2013(11):181-184.
[3]苏小冬,毕德全.农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1):47-50.
[4]任湘,易自力,夏金星.农业高校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职教论坛,2008(10):41-44.
(责编:徐焕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