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美
摘 要: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会对玉米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该文介绍了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瘤黑粉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发生原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6-68-02
玉米瘤黑粉病又称玉米黑粉病、黑穗病,俗称灰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连年种植玉米,病菌残留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田间病菌逐年增多,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在玉米生产中,要注意该病害的防治,以免造成产量损失。笔者现将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发病症状
玉米瘤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虽属局部侵染性病害,但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当植株高30cm左右时即可能发病,多在玉米茎基部形成病瘤,使病苗扭曲,心叶紊乱,严重时引起幼苗死亡。一般苗期发病较少,主要是抽穗后发病较重,在茎、雌穗、雄花序及子粒上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病瘤外膜初期为银白色或淡红色,有光泽,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至褐色,最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褐色的粉末(即厚垣孢子、冬孢子)。一般叶片、叶鞘上的病瘤较小,茎和果穗上的病瘤较大,直径可达10~15cm,一株玉米可产生多个病瘤,雄穗受害部位多长出囊状或角状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仅个别小花受侵染产生病瘤,其他的仍能结实,有的整穗受侵染而完全不能结实。
2 发病规律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植株病残体和粪肥中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或水流传播,成为玉米发病的初侵染源,落在植株各部位上均可发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6~30℃。玉米植株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组织伤口处利于病害入侵而发病;前期干旱,后期多雨天气易发病;菌源多、降水多、湿度大、重茬地、玉米螟等虫害重的田块发病重。
3 发生原因
3.1 不良气候条件影响 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玉米瘤黑粉病的冬孢子萌发,同时该气候条件下寄主组织生长柔嫩,加重受害。干旱特别是在幼穗分化前遇到干旱天气,常常造成玉米植株抗病力下降,由于不能迅速通过分生阶段而延长感病期,所以前旱后湿以及高温的不良气候条件是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暴风雨或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玉米植株大量机械损伤,利于病菌的侵入并加重病害的发生。
3.2 栽培管理不当 连续多年连作田块,由于未能将病残体及时清除或消灭,而是残留在土壤中,致使田间病菌积累量逐年增加,成为土传病害,造成来年引起初侵染的菌量大,此类田块发病往往较严重。
3.3 品种抗性差 该病的发生与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有一定关系,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有一定差异,如硬粒型玉米品种、果穗苞叶厚、长、紧密的品种以及耐旱品种较抗玉米果粉病,而甜玉米和马齿型玉米品种较感病。
3.4 病株处理不当 由于农户对玉米秸秆不进行处理,而是随处堆放在沟边路旁,有的甚至将病菌黑孢子随便丢到田间地头,致使其带菌冬孢子随风或随水流传播到附近田块,形成再侵染,造成周边的玉米田块发病较重。
4 综合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
4.1.1 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 目前尚无对玉米瘤黑粉病免疫的玉米品种,但自交系和杂交种之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因此,选择种植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是减轻该病害为害的途径之一,如选择种植郑单958、农大108等品种。
4.1.2 轮作换茬 玉米瘤黑粉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因此对发病较重的田块应进行轮作换茬。如改种大豆等其他作物,可以有效减少初侵染源,降低发病率,是防治该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一般病田要实行2~3a的轮作。
4.1.3 清除病残体 在玉米瘤未成熟散粉前及时把病株铲除,带出田外深埋或焚烧掉,准备进行玉米秸秆还田的田块更应采取该项措施;不进行玉米秸秆还田的田块,在玉米收获后,玉米秸秆应及时清理出田,妥善进行处理;玉米秸秆作堆肥时要充分发酵腐熟,以杀灭病菌,减少再侵染源。
4.1.4 提高播种质量 适期播种,播种深度深浅适宜,培育壮苗,合理密植,保持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1.5 科学运筹肥水 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均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贪青徒长;增施磷、钾肥,施用农家肥时要施用经过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肥,防止病原菌冬孢子随粪肥传病;遇旱时及时浇水、特别是在抽雄前后易感病阶段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4.1.6 其他田管措施 及时防治玉米螟,减少由于虫害而造成的伤口感染;及时中耕除草、浇水施肥时尽量减少人为损伤,以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2 化学防治措施
4.2.1 种子处理 玉米瘤黑粉病病菌主要通过种子、土壤和带菌粪肥进行传播,应从源头上切断侵染源。因此,应选用包衣种子,对带菌的种子,可用杀菌剂处理,如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5%三唑酮乳油等杀菌剂按种子量的0.3%~0.4%进行药剂拌种,可杀灭种子所带病菌,促进幼苗健康生长。
4.2.2 喷雾防治 在玉米抽雄前,每667m2可选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g对水30~40kg进行全田喷雾,可减轻病害的危害。玉米种植集中区,可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及时开展统防统治,效果更好。
(责编:张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