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稻新品种黄广油占的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4-09-18 16:42关健姜先芽黄显良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6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关健+姜先芽+黄显良等

摘 要:该文从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及抗性的角度分析了常规稻新品种黄广油占在阳江市各县区的示范表现情况,得出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广适性好等优良性状,适合在该市大力推广种植,尤其在稻瘟病高发地区,将替代感病的黄华占和玉香油占成为阳江市水稻生产的主导品种;并总结出与该品种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该市各县区农技推广工作者和种植农户参考。

关键词:黄广油占;示范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6-28-02

阳江市地处广东省粤西部,是一个农业大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0.67万hm2左右。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阳江市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而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因此,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始终是该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近年来,虽然阳江市的水稻种植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水稻品种中杂交稻占的比例达到70%左右,且相当部分杂交稻品种的品质较低;二是占30%的常规稻品种中普遍存在产量低、抗逆性差的问题;三是缺乏相应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因此,引进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显得十分迫切。针对上述情况,阳江市农林科所根据近几年的广东省水稻区域试验数据,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好的水稻新品种黄广油占在阳江市各县区进行了示范表证,以明确该品种在阳江地区的适应性,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品种示范表现

黄广油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出来的高产、高抗稻瘟病的感温型常规稻新品种,并于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新品种示范于2013年早、晚造在阳江市粮产区阳东县红丰镇、合山镇和江城区白沙街道办事处进行,核心示范面积分别为13.33hm2,早造设玉香油占为对照品种,晚造设黄华占为对照品种。

1.1 特征特性

1.1.1 生育期及产量性状 2013年早、晚造,在阳东县红丰镇示范点,于收获前5d经实地采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块采用5点取样法,各取示范品种和对照品种10株,进行室内考种。示范品种主要的生育期及产量性状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示范品种早造的全生育期比对照种玉香油占迟1d,晚造的全生育期比对照种黄华占早2d;示范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包括有效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产量性状,为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其中,示范品种的667m2有效穗数高于对照种玉香油占,低于黄华占。由于2个对照种对穗颈瘟抗性较差,造成结实率低,以致实粒数明显低于示范品种。

1.1.2 主要农艺性状及抗性 从表2可以看出,示范品种和对照品种在株型、叶姿、长势和抗倒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优良的生长特性,在2013年早造多雨、晚造多台风季节,优良性状尤其突出;示范品种在抗病性方面强于对照种,特别对稻瘟病抗性的表现方面,示范品种表现为高抗,而对照品种均表现为中感。因此,该品种在稻瘟病高发区更适宜推广种植。

1.3 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示范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广适性好等优点,适合在阳江市各县区大力推广种植,尤其在稻瘟病高发地区,将替代感病的黄华占和玉香油占成为阳江市水稻生产的主导品种,进一步提高阳江市水稻的单产和品质。

2 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2.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根据阳江气候,抛植早造于3月中下旬播种,晚造于7月中下旬播种。每667m2大田需用秧盘50个(561穴),用种量2.5kg/667m2。塑料软盘育秧采用浆播湿育的方法,秧田耙烂、耙平,播种前1d压平沉实整好秧厢,放秧盘前在秧厢上按每667m2施用复合肥15kg作底肥。种子浸种催芽至露白即可播种,播种后轻压种,并清除盘面余泥,防止串根,早造覆盖尼龙薄膜防寒,晚造覆盖遮光网防雨打。移植前3~5d结合虫害防治,每667m2喷施30%苯甲·丙环唑乳油(商品名:爱苗)20mL,以培育壮秧。抛秧前2d排水,促使畦面干爽,易于起秧和抛秧。

2.2 适时抛植,合理密植 适当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是水稻获得高产的基础措施之一[1]。因此,应适时抛植,做到匀抛、浅抛,合理密植,确保禾苗早生快发,平衡生长。整田标准达到“肥、烂、平、均”。深泥田提早拌田,待稻田沉实12h进行抛秧,沙质田整平后即抛秧,秧龄在3.5~4叶时抛植,每667m2抛1.8万~2.0万株。

2.3 合理施肥 根据该品种穗大、粒多、粒大、耐肥的特点,管理上要保证全生育期的施肥量,以达到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的目的。

2.3.1 重施基肥 每667m2施腐熟鸡粪500kg+碳铵30kg+过磷酸钙25kg,于起耙前全层施下作基肥。

2.3.2 早施分蘖肥 抛植后3~5d,每667m2用尿素5kg拌除草剂均匀撒施,并保持浅水层3d以上,以达除草最佳效果;抛后8~10d,每667m2用尿素7.5kg加氯化钾10kg撒施,促禾苗分蘖、壮蘖。

2.3.3 巧施幼穗分化肥 抛植30~35d后,每667m2施尿素4~5kg、氯化钾7.5~10kg,以增加二次枝梗数,提高穗粒数。

2.3.4 增施壮粒肥 在始穗期和齐穗期,结合除虫防病,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0.15kg、尿素0.25kg,兑水100kg喷施各1次。

2.4 科学管水 科学用水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措施。要求泥皮水抛(插)秧,抛(插)秧后前期保持浅水分蘖,够苗后排水露晒田。采取多露轻晒方式,控制无效分蘖,增强植株抗病、抗倒伏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孕穗期至破口期保持浅湿交替,以湿为主,幼穗分化始期灌水3~4cm,抽穗后保持浅水层,以利于灌浆结实,黄熟期应干湿交替,不要过早断水,避免禾苗早衰以及预防高温迫熟,以免影响产量和米质[2]。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抓好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逆力基础上,按照植保站病虫防治通知,及早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及时防治。播秧前统一组织毒杀田鼠,抛(插)秧前统一毒杀福寿螺;抛(插)秧后结合第一次追肥施除草剂;在拔节期和破口期每667m2各施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商品名:福戈)8g+30%爱苗20mL,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破口期建议福戈加施50%吡蚜酮10g兑水喷施,以防褐飞虱危害,确保水稻丰收。

参考文献

[1]刘颖珊,李杏,张振平,等.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7(6).

[2]卢德城,周少川,李宏,等.优质稻新品种华新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7(6).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该文从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及抗性的角度分析了常规稻新品种黄广油占在阳江市各县区的示范表现情况,得出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广适性好等优良性状,适合在该市大力推广种植,尤其在稻瘟病高发地区,将替代感病的黄华占和玉香油占成为阳江市水稻生产的主导品种;并总结出与该品种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该市各县区农技推广工作者和种植农户参考。

关键词:黄广油占;示范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6-28-02

阳江市地处广东省粤西部,是一个农业大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0.67万hm2左右。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阳江市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而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因此,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始终是该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近年来,虽然阳江市的水稻种植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水稻品种中杂交稻占的比例达到70%左右,且相当部分杂交稻品种的品质较低;二是占30%的常规稻品种中普遍存在产量低、抗逆性差的问题;三是缺乏相应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因此,引进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显得十分迫切。针对上述情况,阳江市农林科所根据近几年的广东省水稻区域试验数据,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好的水稻新品种黄广油占在阳江市各县区进行了示范表证,以明确该品种在阳江地区的适应性,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品种示范表现

黄广油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出来的高产、高抗稻瘟病的感温型常规稻新品种,并于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新品种示范于2013年早、晚造在阳江市粮产区阳东县红丰镇、合山镇和江城区白沙街道办事处进行,核心示范面积分别为13.33hm2,早造设玉香油占为对照品种,晚造设黄华占为对照品种。

1.1 特征特性

1.1.1 生育期及产量性状 2013年早、晚造,在阳东县红丰镇示范点,于收获前5d经实地采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块采用5点取样法,各取示范品种和对照品种10株,进行室内考种。示范品种主要的生育期及产量性状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示范品种早造的全生育期比对照种玉香油占迟1d,晚造的全生育期比对照种黄华占早2d;示范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包括有效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产量性状,为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其中,示范品种的667m2有效穗数高于对照种玉香油占,低于黄华占。由于2个对照种对穗颈瘟抗性较差,造成结实率低,以致实粒数明显低于示范品种。

1.1.2 主要农艺性状及抗性 从表2可以看出,示范品种和对照品种在株型、叶姿、长势和抗倒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优良的生长特性,在2013年早造多雨、晚造多台风季节,优良性状尤其突出;示范品种在抗病性方面强于对照种,特别对稻瘟病抗性的表现方面,示范品种表现为高抗,而对照品种均表现为中感。因此,该品种在稻瘟病高发区更适宜推广种植。

1.3 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示范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广适性好等优点,适合在阳江市各县区大力推广种植,尤其在稻瘟病高发地区,将替代感病的黄华占和玉香油占成为阳江市水稻生产的主导品种,进一步提高阳江市水稻的单产和品质。

2 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2.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根据阳江气候,抛植早造于3月中下旬播种,晚造于7月中下旬播种。每667m2大田需用秧盘50个(561穴),用种量2.5kg/667m2。塑料软盘育秧采用浆播湿育的方法,秧田耙烂、耙平,播种前1d压平沉实整好秧厢,放秧盘前在秧厢上按每667m2施用复合肥15kg作底肥。种子浸种催芽至露白即可播种,播种后轻压种,并清除盘面余泥,防止串根,早造覆盖尼龙薄膜防寒,晚造覆盖遮光网防雨打。移植前3~5d结合虫害防治,每667m2喷施30%苯甲·丙环唑乳油(商品名:爱苗)20mL,以培育壮秧。抛秧前2d排水,促使畦面干爽,易于起秧和抛秧。

2.2 适时抛植,合理密植 适当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是水稻获得高产的基础措施之一[1]。因此,应适时抛植,做到匀抛、浅抛,合理密植,确保禾苗早生快发,平衡生长。整田标准达到“肥、烂、平、均”。深泥田提早拌田,待稻田沉实12h进行抛秧,沙质田整平后即抛秧,秧龄在3.5~4叶时抛植,每667m2抛1.8万~2.0万株。

2.3 合理施肥 根据该品种穗大、粒多、粒大、耐肥的特点,管理上要保证全生育期的施肥量,以达到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的目的。

2.3.1 重施基肥 每667m2施腐熟鸡粪500kg+碳铵30kg+过磷酸钙25kg,于起耙前全层施下作基肥。

2.3.2 早施分蘖肥 抛植后3~5d,每667m2用尿素5kg拌除草剂均匀撒施,并保持浅水层3d以上,以达除草最佳效果;抛后8~10d,每667m2用尿素7.5kg加氯化钾10kg撒施,促禾苗分蘖、壮蘖。

2.3.3 巧施幼穗分化肥 抛植30~35d后,每667m2施尿素4~5kg、氯化钾7.5~10kg,以增加二次枝梗数,提高穗粒数。

2.3.4 增施壮粒肥 在始穗期和齐穗期,结合除虫防病,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0.15kg、尿素0.25kg,兑水100kg喷施各1次。

2.4 科学管水 科学用水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措施。要求泥皮水抛(插)秧,抛(插)秧后前期保持浅水分蘖,够苗后排水露晒田。采取多露轻晒方式,控制无效分蘖,增强植株抗病、抗倒伏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孕穗期至破口期保持浅湿交替,以湿为主,幼穗分化始期灌水3~4cm,抽穗后保持浅水层,以利于灌浆结实,黄熟期应干湿交替,不要过早断水,避免禾苗早衰以及预防高温迫熟,以免影响产量和米质[2]。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抓好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逆力基础上,按照植保站病虫防治通知,及早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及时防治。播秧前统一组织毒杀田鼠,抛(插)秧前统一毒杀福寿螺;抛(插)秧后结合第一次追肥施除草剂;在拔节期和破口期每667m2各施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商品名:福戈)8g+30%爱苗20mL,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破口期建议福戈加施50%吡蚜酮10g兑水喷施,以防褐飞虱危害,确保水稻丰收。

参考文献

[1]刘颖珊,李杏,张振平,等.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7(6).

[2]卢德城,周少川,李宏,等.优质稻新品种华新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7(6).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该文从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及抗性的角度分析了常规稻新品种黄广油占在阳江市各县区的示范表现情况,得出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广适性好等优良性状,适合在该市大力推广种植,尤其在稻瘟病高发地区,将替代感病的黄华占和玉香油占成为阳江市水稻生产的主导品种;并总结出与该品种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该市各县区农技推广工作者和种植农户参考。

关键词:黄广油占;示范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6-28-02

阳江市地处广东省粤西部,是一个农业大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0.67万hm2左右。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阳江市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而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因此,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始终是该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近年来,虽然阳江市的水稻种植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水稻品种中杂交稻占的比例达到70%左右,且相当部分杂交稻品种的品质较低;二是占30%的常规稻品种中普遍存在产量低、抗逆性差的问题;三是缺乏相应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因此,引进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显得十分迫切。针对上述情况,阳江市农林科所根据近几年的广东省水稻区域试验数据,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好的水稻新品种黄广油占在阳江市各县区进行了示范表证,以明确该品种在阳江地区的适应性,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品种示范表现

黄广油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出来的高产、高抗稻瘟病的感温型常规稻新品种,并于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新品种示范于2013年早、晚造在阳江市粮产区阳东县红丰镇、合山镇和江城区白沙街道办事处进行,核心示范面积分别为13.33hm2,早造设玉香油占为对照品种,晚造设黄华占为对照品种。

1.1 特征特性

1.1.1 生育期及产量性状 2013年早、晚造,在阳东县红丰镇示范点,于收获前5d经实地采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块采用5点取样法,各取示范品种和对照品种10株,进行室内考种。示范品种主要的生育期及产量性状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示范品种早造的全生育期比对照种玉香油占迟1d,晚造的全生育期比对照种黄华占早2d;示范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包括有效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产量性状,为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其中,示范品种的667m2有效穗数高于对照种玉香油占,低于黄华占。由于2个对照种对穗颈瘟抗性较差,造成结实率低,以致实粒数明显低于示范品种。

1.1.2 主要农艺性状及抗性 从表2可以看出,示范品种和对照品种在株型、叶姿、长势和抗倒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优良的生长特性,在2013年早造多雨、晚造多台风季节,优良性状尤其突出;示范品种在抗病性方面强于对照种,特别对稻瘟病抗性的表现方面,示范品种表现为高抗,而对照品种均表现为中感。因此,该品种在稻瘟病高发区更适宜推广种植。

1.3 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示范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广适性好等优点,适合在阳江市各县区大力推广种植,尤其在稻瘟病高发地区,将替代感病的黄华占和玉香油占成为阳江市水稻生产的主导品种,进一步提高阳江市水稻的单产和品质。

2 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2.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根据阳江气候,抛植早造于3月中下旬播种,晚造于7月中下旬播种。每667m2大田需用秧盘50个(561穴),用种量2.5kg/667m2。塑料软盘育秧采用浆播湿育的方法,秧田耙烂、耙平,播种前1d压平沉实整好秧厢,放秧盘前在秧厢上按每667m2施用复合肥15kg作底肥。种子浸种催芽至露白即可播种,播种后轻压种,并清除盘面余泥,防止串根,早造覆盖尼龙薄膜防寒,晚造覆盖遮光网防雨打。移植前3~5d结合虫害防治,每667m2喷施30%苯甲·丙环唑乳油(商品名:爱苗)20mL,以培育壮秧。抛秧前2d排水,促使畦面干爽,易于起秧和抛秧。

2.2 适时抛植,合理密植 适当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是水稻获得高产的基础措施之一[1]。因此,应适时抛植,做到匀抛、浅抛,合理密植,确保禾苗早生快发,平衡生长。整田标准达到“肥、烂、平、均”。深泥田提早拌田,待稻田沉实12h进行抛秧,沙质田整平后即抛秧,秧龄在3.5~4叶时抛植,每667m2抛1.8万~2.0万株。

2.3 合理施肥 根据该品种穗大、粒多、粒大、耐肥的特点,管理上要保证全生育期的施肥量,以达到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的目的。

2.3.1 重施基肥 每667m2施腐熟鸡粪500kg+碳铵30kg+过磷酸钙25kg,于起耙前全层施下作基肥。

2.3.2 早施分蘖肥 抛植后3~5d,每667m2用尿素5kg拌除草剂均匀撒施,并保持浅水层3d以上,以达除草最佳效果;抛后8~10d,每667m2用尿素7.5kg加氯化钾10kg撒施,促禾苗分蘖、壮蘖。

2.3.3 巧施幼穗分化肥 抛植30~35d后,每667m2施尿素4~5kg、氯化钾7.5~10kg,以增加二次枝梗数,提高穗粒数。

2.3.4 增施壮粒肥 在始穗期和齐穗期,结合除虫防病,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0.15kg、尿素0.25kg,兑水100kg喷施各1次。

2.4 科学管水 科学用水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措施。要求泥皮水抛(插)秧,抛(插)秧后前期保持浅水分蘖,够苗后排水露晒田。采取多露轻晒方式,控制无效分蘖,增强植株抗病、抗倒伏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孕穗期至破口期保持浅湿交替,以湿为主,幼穗分化始期灌水3~4cm,抽穗后保持浅水层,以利于灌浆结实,黄熟期应干湿交替,不要过早断水,避免禾苗早衰以及预防高温迫熟,以免影响产量和米质[2]。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抓好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逆力基础上,按照植保站病虫防治通知,及早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及时防治。播秧前统一组织毒杀田鼠,抛(插)秧前统一毒杀福寿螺;抛(插)秧后结合第一次追肥施除草剂;在拔节期和破口期每667m2各施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商品名:福戈)8g+30%爱苗20mL,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破口期建议福戈加施50%吡蚜酮10g兑水喷施,以防褐飞虱危害,确保水稻丰收。

参考文献

[1]刘颖珊,李杏,张振平,等.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7(6).

[2]卢德城,周少川,李宏,等.优质稻新品种华新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7(6).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