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府2012年末上台后推出以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成长战略“三支箭”为核心的一系列新经济政策,统称为“安倍经济学”。第一支箭旨在消除通货紧缩,第二支箭旨在短期内支撑日本经济、中期内实现财政健全化目标,第三支箭旨在扩大投资和提高趋势增长的结构性改革,是安倍经济学的核心部分,也是最难落实的部分。
一、“安倍经济学”取得短期成效,日本经济初步走向复苏通道
安倍经济学推行一周年,达到重要的短期目标。日本出现经济正增长、股价上涨、通胀缓慢上升等积极的征兆。据日本内阁府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1.6%,高于2012年1.4%的经济增长速度,并连续四个季度实现正增长,日本经济初步走向复苏通道。日本正在逐步摆脱通货紧缩。2013年12月,日本核心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剔除新鲜食品价格)同比上升1.6%,增速创五年新高,这表明日本在摆脱通缩方面稳步取得进展。随着经济环境持续改善,预计2014年内将实现2%的通胀目标。日本股市大幅上涨,日经225指数年内涨幅达52%,自2007年以来首次突破了16000点大关,财富效应明显。受益于财富效应和通货膨胀上升,日本国内消费状况明显改善。日本内阁府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民间最终消费支出实际增长2.0%,并实现连续四个季度正增长。受上调消费税预期的影响,汽车和家电等耐用品消费需求提前集中释放,2013年第四季度汽车消费同比大幅增长20.3%。鉴于到安倍政权为止,多个政权都没有使日本摆脱通缩状态,国民和企业层面对日本经济普遍持悲观态度。随着安倍经济学取得显著成果,日本民众期望安倍能够领导日本走出长达十五年的通货紧缩,当前安倍政府因此获得了较高支持率。
二、日本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难题,中长期前景并不明朗
鉴于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够提振日本经济增长,我们认为,日本经济在短期内也许继续向好,但中长期前景仍不明朗。日本仍面临长期结构性调整难题,核心问题包括外需依赖型经济结构、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和不断增长的国债负担。然而,作为安倍经济学三支箭中的核心部分的结构性改革仍缺少具体的行动措施,安倍经济政策的效果开始弱化。
(一)外需依赖型经济结构,贸易逆差长期趋势明显
2011年以来,日本贸易逆差趋势显著,逆差额不断扩大,日本“贸易立国”模式经历重大考验。日本财务省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月日本贸易逆差高达2.8万亿日元(约合274亿美元),创自1979年以来单月贸易逆差最高纪录,日本已连续3年呈现贸易逆差。造成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日元大幅贬值和日本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的模式。日本是世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核电占日本发电总量约30%。2011年大地震后,日本本土电力供应和原油生产受到较大影响,能源供给严重短缺。目前,日本能源90%依赖进口,2013年日元大幅贬值20%造成进口燃料价格大幅攀升,企业成本大幅上升。
同时,日本出口现状也令人担忧。作为主要出口对象国的美欧、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状况不容乐观。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及其后果依然未知,美国经济复苏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欧元区经济尚未走出危机,经济复兴动力不足;中国经济减速和中日政治因素影响两国贸易;新兴经济体仍处于调整状态,难以期待。同时,随着日本制造业持续向海外转移,日元贬值对出口的推动作用将会越来越小。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将能源等进口成本转嫁到销售价格上,日本企业出口竞争力整体减弱。因此,日本出口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进一步扩大了日本贸易逆差。日本这种外需依赖型经济结构若不能改善,贸易逆差可能成为一种长期趋势,不利于推动日本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日本经济发展。
(二)产业空心化加剧 ,长期供给能力下降
近年来,随着日本海外投资日益增长,国内投资大幅减少,国内产业发展急剧萎缩,加剧了产业空心化程度,削弱了日本国内企业的长期供给能力,未来日本经济增长动力不足。2011年日本大地震重创日本本土制造业,加快了日本企业向海外布局的步伐,产业海外转移的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工业和劳动密集型等低技术、低附加价值的产业链转移转向研发技术等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核心链条的大规模转移,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趋势,威胁了日本国内的产业基础,不利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少子化老龄化趋势加剧,国内需求严重不足
劳动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日本少子化老龄化趋势加剧,必将引起社会劳动人口的减少,进而引起国内需求严重不足。据日本总务省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口增长缓慢,2005—2010年5年间日本人口仅增长0.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05个百分点。日本老龄化率(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23.1%世界最高,少子化率(不满15岁的人口比例)13.2%世界最低。据2010年厚生省白皮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30年日本男性终身未婚率(到50岁没结过一次婚)将达到29.5%,女性则将达到22.6%,未婚人口比例的增加将加剧日本少子化趋势。
(四)财政重建问题紧迫,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空间有限
安倍上台以来,包括补充预算在内,累计出台了高达100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方案,比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83万亿日元还多出17%,政府对国债的依赖也在不断加剧,整个经济已经严重依靠财政投入。2013年,日本财政赤字率达到9.5%,公共债务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44%,引发外界对日本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安倍对国际社会承诺削减财政赤字,使得2015年的财政赤字缩减到2010年规模的一半,2020年全部削减完全实现盈余。若不能如期达到减赤目标,将对日本的国际信誉和日元汇率形成冲击。但目前除了增收消费税的措施之外,尚未看到其他方面的具体措施,日本在财政重建问题上依然举步维艰。由于债务压力过大,日本政府通过继续实施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空间有限。endprint
三、中国应关注日本经济动向
(一)关注日本主权债务风险
安倍经济政策并没有根本改变日本经济面临的长期难题。庞大的债务是其面临的最大风险。尽管过去20年日本并没有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然而近年来日本债务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债务持有人中外国人持有比重增加,主权债务风险敞口加大,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巨大威胁,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十分不利,应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日本主权债务风险。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委托有关机构,整合知名院校和智库力量,成立“日本主权债务风险对策研究小组”,设立专项基金,长期跟踪日本主权债务动向,形成对日主权债务风险对策研究平台。加快调整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币种结构,适度增持日本国债,在日本经济危机爆发时刻,以支持日元稳定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为筹码,压日本右翼势力转向,争取我在解决日本问题时的主动权。同时应关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截止2013年6月,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占GDP比重56.2%,接近国际通常使用的60%警戒线,应引起高度重视,抓紧研究解决办法,避免集中爆发的风险。
(二)关注日本贸易走势
中日关系对中日贸易影响不大。中日双边贸易与投资数据显示,在中日关系紧张时中日贸易和投资会有比较明显的下滑,但是随着日本企业认识到中国的反日情绪主要是针对日本政府而不是日本企业时,开始恢复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2013年,日本对中国出口和进口同时恢复增长,同比分别上涨9.7%和17.4%。
日本贸易格局影响中日贸易走向。长期以来,日本对中国贸易比重保持在20%左右,中国对日本贸易比重保持在10%左右,中日贸易关系密切。因此,日本贸易格局的转变将对中日贸易将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日本外贸出现由长期贸易顺差转向长期贸易逆差趋势。日本保持贸易顺差格局长达20年之久,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这种格局被打破,目前已连续3年出现贸易逆差,逆差额仍在不断扩大,2013年贸易逆差高达11万亿日元(约合1126亿美元)。中国是日本主要进口来源国,中国应抓住日本贸易格局转变的机遇,积极开展双边贸易,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对日出口。
(三)关注日本经济发展动向
目前,安倍政府最关注的是上调消费税之后的日本经济发展状况,是否进一步出台刺激政策将取决于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多数日本学者预测上调消费税之后的第二季度日本经济会出现短暂回落,第三季度将恢复增长。除此以外,3月份的薪资谈判结果将对日本今后的消费影响较大,值得关注。鉴于安倍经济学的成长战略前景不可预期,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和重要的贸易伙伴,应做好全方位的应对措施。建议持续跟踪日本国内经济走势和政治动向,关注安倍经济学能否带领日本真正走出通货紧缩及日本结构性改革的效果,尤其要特别关注未来三个月的日本经济敏感期,注意防范安倍经济学失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连锁反应。■
(逯新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金融、货币政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