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东周,李镐,魏青春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制药企业需要的人才,成为药学类高校注意的热点,如何将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人才资源并适应现代制药企业的需求成为高校管理者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人才培养的几大环境角度出发,阐述了制药企业的相关现状,制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制药企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依托学校培养人才的策略,最后结合药学类高校情况,提出了相关的结论,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制药企业;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75-02
制药企业是药学类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途径,在我国,随着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制药企业现有的人才团队,已不能适应制药企业的需求和变化。人才结构的老龄化、知识体系的单一化及研发能力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新时期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建立一套适应制药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关注热点,同时也是让学生更好就业的重要途径。
一、制药企业的现状
在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管理乱、研发创新能力差、市场空间小、政策压力日益加大的特点。具体来看,合资型制药企业经过长期的市场运作,已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营销运营模式。强大的研发实力加上领先的运营模式使合资型制药企业在市场的销售份额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不可小觑的是合资企业拥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综合实力强的大型制药企业等,多以垄断式作为自己的经营模式,拥有雄厚的资金和产业基础,但其弱点在于产品结构单一,被人们所熟知的大多也局限在几样商品,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竞争中研发是其弱项。中小型制药企业表现出“一小二多三低”的特点,即,企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企业拥有的技术含量低,研发能力差,随着GMP对药品生产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生存成为一大问题。
二、制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
在现有的制药企业人才结构中,通过去企业的认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目前,制药企业需要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1.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实施GMP认证后,对于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好地了解市场发展,把握主流脉络,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掌舵者即企业的领导者的前瞻性和战略布局成为制药企业能否良好发展的关键点。
2.产品研发人才。一直以来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的新药多数为仿制药,或通过剂型改变成的新药,但随着药典与国际化的接轨,真正意义的创新药成为新的发展点,也是企业取得更好利益的立足点。因此,由“中国制造”向“中国研发”的转变力度逐渐加大,研发人才的缺乏也越来越明显,企业间的挖角也不能满足对研发人才的需求,抓住研发人才,就等于抓住未来制药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3.一线综合人才。制药行业中,简单的一线操作人员学历偏低、老龄化的现象严重,在知识的储备上也比较单一,无法做到相关知识的链接。现行的GMP中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做了相关规定,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使得许多制药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浮于表面,无法得到真实意义上的培训结果,多数员工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达不到标准,难以保证所生产药品的质量符合GMP要求。
三、制药企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制药企业本身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制药企业本身培养人才的模式上有三大缺点:①培养制度陈旧,大多数制药企业中依旧采取传统的培养模式,这些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培训经费、培训内容、受训者本身等的诸多局限性,使培训的初衷与结果背道相驰。②培养策略落后,在制药企业,人才培养的策略中,往往过于突出两条线路,一是完全独立进行培养,即部门间完全独立,只针对自己从事业务进行相关培训。二是无界定式培训,即集体大混合式培训,没有突出。两种培训,或左或右,将存在的职能交叉问题和管理问题处理得过于简单或没有重点,到最后,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意义。③培养机制落后,我国企业培训机制存在三大突出弊端,一是没有整体的培训方案,多数方案是临时起草,缺乏主动性,可实践性、系统性和专业性。二是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方式和培训对象的实际需要结合不紧,缺乏灵活性。在培训之初,培训者缺少宏观的谋划,没有对企业进行很好的了解,培训针对性差,缺乏创新性,无法与需求同步。三是培训刺激机制缺乏,岗位意识不明确,没有形成技能、业务水平竞争上岗的机制。
2.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制药企业需求脱节问题。在传统药学专业授课中包括理论课、实践课和毕业实习三大板块,课程的设置上,多数以理论基础课程為主。但是,从制药行业的需求出发,他们所需要的不再是懂得基础知识的学生,制药企业作为盈利单位,他们需要进入企业的人才,可以立刻进行工作,并得到收益,这样,高校教育与制药企业的需求就显现出脱节问题。现有的高校课程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制药行业的要求,知识体系结构的过于单一成了高校毕业生的一大弱点。
四、高校人才培养策略
高校针对制药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应在能力上更为重视,定位上更为准确,对职位上的培训更有针对性。所以,在以往制药企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上应随着需求的不同进行实质性改变,总体对制药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思路为增加学校的教学内容,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和增加企业员工的学历升级。
1.高校教学内容。知识的积累是从事制药行业的首要学习内容,应将学校作为依托点,在校园环境中,给予一定的定位式教育,进行综合式培养,发现不足,改善不足。①当前教育体制下的高校毕业生,其知识结构过于陈旧和单一,难以满足制药企业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在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上,一定数量的针对性课程是必要的,简单地说,在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可以设立具有实用性的课程,直接与制药企业所需的技能相对接,在选修课上给予更多的选择,如设立GMP管理课程,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课程,发酵技术课程,产品研发课程等,让学生及时把握最新资讯,学习到更多的专业技能。②实验课和实习期的设定,更多的动手能力是尽早适应制药企业的前提,实验课的实验内容设立也应更注重实践性和相关性。实习可采用流动式的实习方法,即不单一的停留,例如,制药企业为实习地点,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不同部门进行学习,为以后尽快地适应高节奏工作进行实际经验积累。③在建立学分制的基础上,建立跨院学习科目,现代的制药企业需要药学人才的同时,对管理型人才等的需求也日渐明显,建立跨院学习的模式,让药学专业的学生,也能涉猎到经管类等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样既强化了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也让学生在竞争中多了一项技能。④增加专业硕士的培养力度,专业硕士对于我国而言,其历史相对长久,但与学术型硕士相比重视力度远远不足。在发达国家中,专业硕士在硕士中所占比例远大于学术型,专业硕士是以其想从事工作为主要出发点,直接进入想要从事部门,针对式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到的和发现的不足整合成论文,这样专业硕士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性变得显而易见,对与现在的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是很好的补充。⑤在给予知识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明确未来的定位,在有限的学习生涯提早规划出学习或涉猎的科目,进行知识和技能上的储备。培养出有预见性、有主观判断能力和具有良好品行的优秀人才。
2.制药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①订单式培养。订单式的培养提出已久,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学校和企业定向培养是换被动为主动的具体表现。订单式的培养确保了制药企业需要型人才的供给,弥补了人才缺失的空缺,在源源不断输送人才的基础上,也解决了高校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可以缩短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期,针对性地对所从事工作进行服务。②在企业与高校开展科技项目合作中培养人才,联合申报项目,高校的高层次人才与企业优势相结合,提高了科研竞争力,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知识的人才,同时科研成果可在企业直接应用,缩短了成果转化的时间,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高校对地方的服务能力。
针对制药企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应在不断创新改革教学管理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制药企业的动向,随时地、人性化地进行课程变化,注重学生的前瞻性教育,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淦昌,王旭深.中国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5,(6).
[2]卢兵.中小型制药企业人才缺失的现状[N].医药观察家报,2011-12-19.
[3]廖特明.对企业人才机制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6.
作者简介:康东周(1968-),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生物转化及保健食品研究工作。